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9篇
  91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ngling groundbaits as a fish feed and the potential for nutrient loss, the macro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four groundbaits was investigated i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using a sieving method of faeces collection and chromic oxid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ADCs) of protein and lipids were >80% for all angling baits. ADCs of nitrogen-free extracts and phosphorus (P)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est diets, probably because of divergent feed compositions and ingredient treatments. The generally high digestibility estimates indicated that fish feeding on angling groundbait will benefit from this food source. The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suggested that type of groundbait and ingredient used will have a major effect on potential eutrophication and fish production caused by groundbaiting. The principle of groundbai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to minimise the P-content of the groundaits and maximising P-digestibility and P-reten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
乌梁素海生态恢复机理与工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干旱区典型草型湖泊—乌梁素海设立试验基地 ,进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乌梁素海受富营养化影响 ,正在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生态恢复机理是 :( 1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有机氮、磷向底质的沉降 ,削弱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与储备 ;( 2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死亡后矿化成氨态氮 ;( 3)控制底质中有机氮向水体释放生成氨态氮。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大型水生植物转移营养盐 ,抑制生物促淤效应以及对芦苇区进行园田化生态管理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也是乌梁素海环境与资源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对白石水库水源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水库供水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从现状水质评价结果看,白石水库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用水水质要求,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工业用水水源地.经过水量调节计算,可知白石水库供水水质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浮床种植草坪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浮床种植草坪草技术,研究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2种草坪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2种草坪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N)、磷(P)、化学需氧量(CODcr)等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尤其对总磷(TP)的净化能力最强,能有效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2种草坪草之间,匍匐翦股颖对TP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高羊茅对TP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浮床种植草坪草技术可能是一条有效的修复富营养化水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兴绿色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使其恢复自然、健康和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7.
灌区湖泊污染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上游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下,位于灌区内的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以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套灌区中的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7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湖泊盐化特征指标、湖泊有机物污染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科学内涵以及结合地区特征的湖泊污染机理,为灌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西洋菜是否可以应用于有重金属铜污染的富营养化地表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以不同浓度的铜处理3d的西洋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短期的培养条件下铜对西洋菜生长的影响。主要测定了抗氧化系统的几种酶,包括POD、CAT、SOD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浓度为0.05mg·L^-1左右的Cu^2+对西洋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时西洋菜利用光能等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提高;浓度为0.5~5mg·L^-1的Cu^2+对西洋菜的生长造成一定的环境胁迫,此时西洋菜保护酶活性明显提高;浓度大于5mg·L^-1的Cu^2+对西洋菜造成严重的过氧化损伤,此时保护酶的调节能力降低。西洋菜对铜的耐受能力不高,只适合应用于铜浓度极低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
  • 1. Diatom assemblages of man‐made coastal dune wetlands between Blankenberge and Heist (Belgium), dating from 1852 to 1929 and sampled from herbarium specimens of macrophytes, were compared with more recent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remaining calcareous dune marshes and pools in this area.
  • 2. Overall, nutrient conditions inferred from the reference assemblages were fairly eutrophic for phosphorus. Only a minority of the historical assemblages pointed to presumably nitrogen‐limited conditions.
  • 3.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general assemblage composition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a marked decline of epiphytic species,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in sediment diatom assemblages. These changes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an 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and 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since the mid 1970s. No changes in the salinity range seem to have occurred, suggesting fairly stabl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 4. Possible causes for eutrophication include increase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nutrients, but also more site‐related phenomena such as guanotrophication, angling and, perhaps, effects of nature management on soil–nutrient cycling.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nd further monitoring is necessary.
  • 5. Measures are required to reduce nutrient levels of both permanently and periodically inundated sites and to promote small‐scale habitat differentiation. Due to physical constraints, the latter will be possible only by mimicking the processes that act upon more natural dune systems in management practic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沙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沙湖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沙湖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已经由2002年的轻度富营养发展到2005年的中度富营养,磷和有机污染物是沙湖富营养化限制因子。对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污染和内源释放是造成沙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黄河补水和地表径流是主要的外污染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沙湖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