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篇 | |
综合类 | 21篇 |
水产渔业 | 28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四、性反转 (一)鱼类的性别 自然界的鱼类性别多种多样,有些种类为雌雄异体,其外形和体色都明显不同;有些种类是雌雄同体,或雄性先成熟或雌性先成熟,人们所熟知的黄鳝即是先雌后雄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从方正银鲫自交繁殖的当年鱼群体中发现约有2%左右的雌雄同体。外形观察两侧性腺的分配和着生方式十分复杂和多样。一般为一侧精巢,另一侧为卵巢,但常见到一侧性腺,精巢和卵巢交替着生,有时则从卵巢旁生出一个球状精巢或囊状组织,但未见精巢旁长出球状卵巢的。组织学观察,两种组织的界限分明,雌雄同体的精巢和卵巢都发育良好。精巢壶腹中充满各时相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卵巢则充满Ⅳ期中的卵母细胞,但与精巢交接处的卵细胞或进入精巢中少量卵细胞则发育迟缓,一般处于Ⅱ、Ⅲ时相。非常奇特的是:从卵巢旁生长的小囊状组织,一半为精巢,一半为卵巢,精巢发育良好,可见到各时相的精细胞,但卵巢发育不良,大多是Ⅱ、Ⅲ时相的卵细胞。两种组织交接处有膜分隔,同时有血管通过,供两组织营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Dmrta1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兰州鲇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以及为加快实现全雄兰州鲇群体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兰州鲇Dmrta1全长cDNA序列,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兰州鲇胚胎发育、仔稚幼鱼以及3龄雌雄异体和3龄雌雄同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兰州鲇Dmrta1基因cDNA全长1 415 bp, ORF全长1 158 bp,共编码385个氨基酸,包含20种氨基酸;经SMART预测显示,该基因属于典型的Dmrta亚家族蛋白,具有保守的DM和DMA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与南方鲇的相似性最高(95.47%),且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结果表明,Dmrta1 mRNA在未受精卵粒及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均有表达,而在未受精卵粒中表达最高(P<0.05);在兰州鲇孵化后40 d内不同发育时期中,Dmrta1 mRNA在同期XX个体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XY个体,且在35 d迅速达到峰值(P<0.05);Dmrta1 mRNA在3龄雌雄异体兰州鲇雌性卵巢、鳃和雄性鳃组织中表达显著...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以为鱼类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硬骨鱼类的雌雄同体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巳知具有雌雄同体现象的鱼类种数计约300~400种,分属于8目、34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呈现雌雄同体现象的鱼类还会不断发现.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多限于记述性报导,缺乏对性与种的生活史相关连的深入研究.鉴于目前对雌雄同体现象尚不能充分阐明,这方面的资料和术语又存在某些混乱,作者拟就硬骨鱼类雌雄性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最近(5月下旬)美国有一艘蟹笼船在大西洋切萨皮克湾,在使用蟹笼的作业中,意外地捕获1尾雌雄同体的海蟹。这是近20多年来在该海湾每年捕获数以百万计的海蟹中独一无二的,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7.
沙塘鳢雌雄同体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塘鳢雌雄同体现象的观察谢从新,朱邦科,金晖(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us(Temmincketschlegel)隶属鲈形目Percifromes,塘鳢科Eleotrdae,沙塘鳢属Odonto...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探明野生坛紫菜的性别真相以及野外的性别观察与室内遗传杂交实验所得性别结果相反的原因,对可能影响天然坛紫菜性别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5.8S rDNA保守区域的序列分析结果证实,野生坛紫菜群体中的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个体均属同一物种。坛紫菜颜色突变体与野生型间的杂交品系在天然条件下栽培所产生的F1叶状体出现了亲本色的分离与重组,95.6%的小叶状体(约5 mm)为由2~4色块构成的颜色嵌合体,它们长大后的每个色块只出现一种性别,颜色嵌合体也是性别嵌合体,该结果与室内杂交实验一致,这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坛紫菜的减数分裂位置与性别分离模式均未改变。但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近基部的1~2个色块严重滞育,仅形成肉眼较难发现的小藻块,构成假根和基部,它们基本不成熟,造成嵌合体的绝大部分藻体由梢部的1~2个色块发育而来,嵌合体比例降至42.1%。但即使是雌雄嵌合的个体,由于梢部色块面积通常较大且成熟远早于中、基部色块,在成熟期的初、中期,成熟个体几乎均为梢部色块成熟,表现为单性,在成熟期的晚期,中部色块开始成熟,雌雄同体比例大幅度上升。本研究表明,在天然条件下生长的坛紫菜仍以雌雄同体为主,但减数分裂产物的四分体不均衡发育以及藻体的梢、中、基部的不同步成熟均极大地降低了叶状体真实性别被观察到的概率,单凭肉眼一次性抽检,其性别往往以雌雄异体为主,少数为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