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2篇
  16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南水产》2005,(4):41-41
2005年8月5日,由省科技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专题调研。这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豫政[2005]29号)的文件精神,在省政府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到省属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从而提出分类改革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农业科研机构及其科研活动的发展孙永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济南250100笔者曾于前几年赴加拿大学习和考察,其间着意了解了该国农业科研机构及科研活动的发展情况,之后一直比较注意有关方面的信息。逐步形成了加拿大农业科研机构健全,上...  相似文献   
4.
菏泽牡丹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菏泽,古称曹州,是著名的牡丹之乡。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hm~2,品种800余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交流和观赏基地。牡丹研究,主要包括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控花、切花生产、产品深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韩立德  潘泽义  郑光学 《种子》2004,23(4):79-80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着重分析了其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及促销策略,探讨了科研机构附属种子公司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主办的蜂业科技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浙江大学昆虫所、云南农大蜜蜂所、江西农大蜜蜂所、甘肃省养蜂所、吉林省养蜂所等蜂业科研机构专家以及南京老山药业公司、北京蜂业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导近20人齐聚北京,探讨影响我国蜂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立科研机构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科研机构,包括国有国营和国有民营两种。美国国立科研机构是政府研发经费配置的重要载体,得到政府稳定的机构性经费支持,还得到科技计划的经费支持。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国立科研机构的运作及经费配置方式,在建立较为完善的国立科研机构体系基础上,加强宏观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配置。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  相似文献   
9.
正四代育种代代领先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原天津市黄瓜研究所)作为国内唯——家以黄瓜为专业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连续主持国家"六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十五"国家"863"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选育、黄瓜分子育种、黄瓜高新育种技术平台建设及利用等项目,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及现任所长杜胜利研究员的带领下育成津研、津杂,津春、津优、津美  相似文献   
10.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国扶贫进入攻坚期,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更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农业领域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凭借自身科研与人才优势,在各地开展科技扶贫,文章尝试结合实际开展的扶贫工作,浅谈产业扶贫及科技扶贫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希望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