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44篇 |
免费 | 539篇 |
国内免费 | 155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9篇 |
农学 | 1183篇 |
基础科学 | 635篇 |
1102篇 | |
综合类 | 7237篇 |
农作物 | 836篇 |
水产渔业 | 714篇 |
畜牧兽医 | 5857篇 |
园艺 | 761篇 |
植物保护 | 8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8篇 |
2023年 | 553篇 |
2022年 | 726篇 |
2021年 | 801篇 |
2020年 | 673篇 |
2019年 | 851篇 |
2018年 | 396篇 |
2017年 | 698篇 |
2016年 | 920篇 |
2015年 | 810篇 |
2014年 | 1029篇 |
2013年 | 1075篇 |
2012年 | 1402篇 |
2011年 | 1394篇 |
2010年 | 1286篇 |
2009年 | 1148篇 |
2008年 | 1070篇 |
2007年 | 921篇 |
2006年 | 640篇 |
2005年 | 660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436篇 |
2002年 | 311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采用多级遥感信息源和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对川西南山地区的典型地段西昌市进行大比例尺土地资源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同时研究土壤侵蚀与土壤,植被坡度,土地利用,水保措施等因子的数量关系,提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饲料中的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 ,采用Spherisorb ,C1 8色谱柱 ,OPA衍生 ,荧光检测器检测。实验证实 ,这是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和精密度较好的测定方法 ,可用于饲料中游离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两种披碱草属植物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St染色体组起源于拟鹅观草属的不同物种;Y染色体组与St染色体组有共同的祖先。(3)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都有6个5SrDNA位点,和4个45SrDNA位点;两个物种中有1对染色体上同时含有5SrDNA和45SrDNA位点,但5SrDNA和45S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所在染色体组别不同。(4)重复序列pAs1和pSc119.2在两种披碱草染色体上的分布呈现多态性,主要集中于H组,在St和Y组的分布较少,可作为披碱草属植物的细胞学标记,用于区分H组和其他染色体组。(5)两种披碱草均有染色体易位或重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首先提取苦瓜的基因组DNA,然后根据Genbank中已公开发表的MAP30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MAP301,MAP302,并增添特异定位于内质网的小肽Kozak序列。采用PCR技术,从苦瓜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分子量为800bp左右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片段与已公开发表的MAP30序列同源性达100%,将阳性克隆进行酶切,获得的目标片段与用同样酶切所获得的植物表达载体pEV1和pEV2大片段连接,酶切鉴定重组子构建成特异表达于果实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宁省锦州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对37个疑似样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2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别为血清4型11株,5型6株,1、2、14型各1株,不可分型菌株为3株,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