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利用SPSS与DPS等软件对盐分与土壤质地进行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质地组成。粉粒百分含量分别为0~10 cm层62.65%,10~30 cm层60.31%,30~50 cm层55.93%;0~10 cm、10~30 cm与30~50 cm表层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均值呈现SO42->CL->Mg2+>Ca2+。(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粒级机械组成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林地8%~62%、耕地4%~37%、园地2%~40%、未利用地15%~52%。变异系数较高;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盐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和林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粉粒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4)土壤粘粒与HCO3-、Cl-、SO42-呈显著性相关( P<0.05);粉粒与HCO3-离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开都河流域下游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三个气象站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线性趋势函数,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焉耆县、和静县与和硕县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拟合增长率分别为0.366℃·10a-1、0.256℃·10a-1、0.033℃·10a-1。(2)和硕县月平均最低气温呈现下降趋势,而焉耆县与和静县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从季节年际变化来看,三个县四季气温均有增加趋势,冬季增温明显,秋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相似。(3)三个县年降水量距平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特征,降水量有微弱增多趋势。(4)和静县与和硕县两站气温异常,焉耆县降水异常,气温突变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突变发生较频繁。  相似文献   
3.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采集三个时期不同土壤剖面样品,结合样品实验分析,探究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3.919 g·kg-1,土壤盐分表聚现象强烈; (2) 垂直方向上盐分离子中Mg2+变异系数为1.034,变化程度较大,HCO3-变异系数为0.080,变化程度较小; (3) 通过相关分析,硫酸盐与氯化物在表土中积聚强烈,其中SO42-与Na++K+之间相关系数为0.96,Cl-与Mg2+相关系数为0.79;Cl-和Na++K+相关系数为0.72; (4) 通过对比柽柳剖面下土壤盐分含量,夏秋两个季节土壤剖面土壤盐分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0~10 cm土层中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7.37%和21.88%,春季盐分在剖面上呈现强烈的底聚现象,90~100 cm土层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1.53%; (5) 对比不同植被下土壤盐分特征,裸地、草地、林地、耕地四种地表类型土壤中(Na++K+)∶Mg2+∶Ca2+含量之比依次为85∶2.5∶1,16∶2.5∶1,9∶0.9∶1,10∶1.3∶1,裸地中Ca2+含量为0.104 g·kg-1,明显高于其它植被类型中Ca2+含量;Na++K+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含量为1.181 g·kg-1;草地中Mg2+平均含量为0.081 g·kg-1,是裸地中Mg2+含量的4.4倍。  相似文献   
4.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采用数值统计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为0.7348 g·kg-1,10~30 cm土层为0.2070 g·kg-1,30~50 cm土层为0.1852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盐分含盐量减少,土壤盐分含盐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11%和193%,呈现强变异性。(2) 0~10 cm、 10~30 cm和30~5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Cl-、SO42-、Mg2+ 和K++Na+离子的均值逐渐减少,总体上盐分分布具有较强的表聚性。(3)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是Cl-与SO42-。(4)未利用地土壤总盐分均值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次之,林地的最小,分别为0.4420 g·kg-1、0.0755 g·kg-1和0.0414 g·kg-1。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利用SPSS与DPS等软件对盐分与土壤质地进行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质地组成。粉粒百分含量分别为0~10 cm层62.65%,10~30 cm层60.31%,30~50 cm层55.93%;0~10 cm、10~30 cm与30~50 cm表层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均值呈现SO42->CL->Mg2+>Ca2+。(2) 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粒级机械组成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林地8%~62%、耕地4%~37%、园地2%~40%、未利用地15%~52%。变异系数较高;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盐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和林地。(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粉粒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4) 土壤粘粒与HCO3-、Cl-、SO42-呈显著性相关(P<0.05);粉粒与HCO3-离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采用数值统计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为0.7348 g·kg-1,10~30 cm土层为0.2070 g·kg-1,30~50 cm土层为0.1852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盐分含盐量减少,土壤盐分含盐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11%和193%,呈现强变异性。(2) 0~10 cm、 10~30 cm和30~5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Cl-、SO42-、Mg2+ 和K++Na+离子的均值逐渐减少,总体上盐分分布具有较强的表聚性。(3)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是Cl-与SO42-。(4)未利用地土壤总盐分均值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次之,林地的最小,分别为0.4420 g·kg-1、0.0755 g·kg-1和0.0414 g·kg-1。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奎屯市城市扩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andsat TM,ETM+和ALOS/AVNIR-2遥感影像,获取城市用地信息,并计算出城市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及弹性系数,从而对奎屯市城市扩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奎屯市城市扩展明显、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扩大的城市用地主要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而来;城市扩展强度指数1989—2000年、2000—2010年间分别为9.69%和9.72%;城市空间格局由外延式逐渐向填充式转变;弹性系数低于1.12,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城市扩展增长速度;紧凑度逐渐减少,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结构松散、形态不规则、复杂化。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边界区域,使城市和人口增长速度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采集三个时期不同土壤剖面样品,结合样品实验分析,探究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3.919 g·kg-1,土壤盐分表聚现象强烈; (2) 垂直方向上盐分离子中Mg2+变异系数为1.034,变化程度较大,HCO3-变异系数为0.080,变化程度较小; (3) 通过相关分析,硫酸盐与氯化物在表土中积聚强烈,其中SO42-与Na++K+之间相关系数为0.96,Cl-与Mg2+相关系数为0.79;Cl-和Na++K+相关系数为0.72; (4) 通过对比柽柳剖面下土壤盐分含量,夏秋两个季节土壤剖面土壤盐分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0~10 cm土层中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7.37%和21.88%,春季盐分在剖面上呈现强烈的底聚现象,90~100 cm土层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1.53%; (5) 对比不同植被下土壤盐分特征,裸地、草地、林地、耕地四种地表类型土壤中(Na++K+)∶Mg2+∶Ca2+含量之比依次为85∶2.5∶1,16∶2.5∶1,9∶0.9∶1,10∶1.3∶1,裸地中Ca2+含量为0.104 g·kg-1,明显高于其它植被类型中Ca2+含量;Na++K+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含量为1.181 g·kg-1;草地中Mg2+平均含量为0.081 g·kg-1,是裸地中Mg2+含量的4.4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