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滴灌模式,每种滴灌模式下设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D12,12×104株/hm2)、中密度(D24,24×104株/hm2)、高密度(D36,36×104株/hm2).测定不同生育期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簇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滴灌模式相比,有限滴灌模式减缓了盛蕾至初花期株高增长速度,保持盛铃后期至吐絮期较高的LAI,增加了MTA和DIFN,进而显著提高了冠层中、下部的光吸收率,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WUE.常规滴灌条件下,LAI、MTA、冠层总光吸收率(LIR)以中密度处理较高;有限滴灌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常规滴灌中密度处理、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WUE则以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较高.[结论]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条件下,通过调节叶倾角,保证冠层中、下部较高的光吸收率,提高冠层总光吸收率,是有限滴灌高密度种植模式实现棉花高产节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3.
【目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蛋白质,具有抵御植食性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然而,水稻(Oryza sativa)PI基因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取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水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sLTPL164OsLTPL151在二化螟取食及机械损伤下的表达模式,为明确OsLTPL164OsLTPL151在水稻防御二化螟中的作用及今后利用这两个基因构建转基因水稻株系打下基础。【方法】以东北地区常规种植的3个水稻品系辽盐2号(1654)、辽星17号(1665)和长白17号(1688)为研究对象,在二化螟危害关键时期(分蘖期)通过机械损伤和接虫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0、3、6、12、24、48、72 h)分别对根、茎、叶3个组织进行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个水稻品系中OsLTPL164OsLTPL151的表达模式。【结果】OsLTPL164在3个品系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一致,在叶片和茎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根部;OsLTPL151在3个品系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不一致,在1654品系中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但在1688和1665品系中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片;此外,这两个基因在3个品系间的相同组织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OsLTPL164在根、茎、叶中均呈现在1665品系中表达量最高、在1688品系中表达量次之、在1654品系中表达量最低的表达模式,但OsLTPL15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OsLTPL164不同:在根中,OsLTPL151在1665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88和1654品系;在茎中,OsLTPL151在1654和1665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88品系;在叶中,OsLTPL151在1654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65和1688品系。二化螟取食诱导OsLTPL164OsLTPL151在3个品系的叶片中表达上调幅度高于茎和根,且在1665品系中上调的幅度较1688和1654品系中大。在二化螟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不同时间后,两个基因均呈现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OsLTPL164OsLTPL151在机械损伤6 h后才被显著诱导表达,而二化螟取食3 h后便可诱导OsLTPL164OsLTPL151上调表达。【结论】OsLTPL164OsLTPL151在3个水稻品系中二化螟取食以及机械损伤均能诱导其表达,推测这两个基因可能与水稻抗二化螟有关,但这两个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系中其他具体的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属鳞翅目卷蛾科,是全球仁果类水果种植地区最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也是我国重大农业入侵物种,对全球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当前主要采用高效氯氟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对苹果蠹蛾进行防治,杀虫剂的频繁使用导致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了抗性。针对苹果蠹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问题,该文综述了全球苹果蠹蛾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现状,指出由编码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解毒酶基因过表达导致代谢能力增强是其最普遍的抗性机制,提出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并对苹果蠹蛾的绿色防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目前在我国多个省份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针对苹果蠹蛾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明确主要的研究进展,分析未来的研究趋势,为我国入侵害虫苹果蠹蛾防控指明研究方向,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苹果蠹蛾”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全部年份的中文文献,共检索到455篇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对苹果蠹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苹果蠹蛾的防治。苹果蠹蛾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其中以生物防治文献发表数量最多,尤其是性信息素和性诱捕器相关文献。发表苹果蠹蛾相关论文10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10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以苹果蠹蛾为稳定研究对象的团队和单位较少。建议加强对苹果蠹蛾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的研究,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