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规模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当前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依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结合公主岭市耕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耕地的限制因子,提出公主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理念,以依兰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区域划定及建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兰县存在耕地分布不平衡、耕地质量差、机械化水平低、农田防护林面积比例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可分为最佳、适宜、有条件、无条件4种类型,其中最佳、适宜、有条件3种类型区的面积为196 2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平原地力保育型、平原地力提升型、丘陵地力保育型、丘陵地力提升型4种类型,以实现耕地的相对集中连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防护林覆盖率,提高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87年)玉米连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影响,以及交换性钙、镁和pH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34~2.52 g/kg之间,交换性镁含量在0.30~0.66 g/kg之间,目前都比较丰富,作物基本不会出现缺钙缺镁症状。经过2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施有机肥土壤表层(020 cm)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施用化肥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无论不覆膜还是覆膜,单施化肥底层(2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大于表层;施用有机肥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两个层次差异不明显,交换性镁含量土壤表层大于底层。覆膜与不覆膜相比,单施化肥土壤覆膜后表层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加,底层含量降低,而有机肥处理表现的不明显。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与pH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30年来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与pH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有机质和p H是反映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1982年、2012年这两个时期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均呈中东部高于其他地区,p H均呈东南酸西北碱的趋势。30年间,辽宁省有79.8%面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降低,有机质平均值由20.51 g kg~(-1)降低到17.84 g kg~(-1),降低了2.67 g kg~(-1);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除草甸盐土有机质含量有所提升外,其余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都出现降低趋势,其中白浆土降低趋势最明显。30年间,辽宁省有88.9%面积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p H平均值由7.08降低到6.59,下降了0.49;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除白浆土的p H值变化有所升高外,其余土壤类型的p H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风沙土p H值降低趋势最为明显。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和p H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和p H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是对30年间的有机质含量变化和p H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却呈现弱负相关(r=-0.089),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两者的变化过程并不直接影响,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来间接作用。因此,今后有必要对影响它们的变化过程的多个中间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这将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下降原因的探究以及农田土壤肥力演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