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菌的联合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传统应用的生理小种研究方法存在着因鉴别品数的不同及其数目的改变而引起小种命名的混乱;同小种不同菌株致病性不同及有限的鉴别寄主不能及时区分出危险性小种等问题,本文改用病菌群体对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方法,用河南各地的90个小麦白粉菌株分别接种9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系和8个推广或区试品种所得到的侵染型资料,分别计算菌株群体对各对品种的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结果表明本省小麦白粉菌群体中的V1和V3c、V1和V5及V3b和V3C等毒性基因是联合的;花培28和周80—48及周80—48和郑州831等品种组合搭配种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粉病.因此这套方法对生产和抗病育种的作用是直接的.文中提出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病原物致病性研究结果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抗病性是一种较稳定的抗病类型。许多研究证明,慢白粉性组分包括侵染效率低、潜育期较长、产孢能力弱,从而使白粉病上升速度缓慢,最终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于如何评价品种的慢白粉性,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趋向一致的是用病害严重度作为选择指标。本文报道了1988和1989两年在田间用白粉病严重度发展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作指标评价10个小麦品种的结果,以期寻找出具慢白粉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近年在我省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一定损失,研究明确主要品种抗白粉性的遗传行为,提高抗白粉小麦育种的效能,是一项急待开展的工作。本文简述了1983-1985年间我们对4个抗原品种在田间接种下进行抗白粉遗传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modorum)的种子带菌是导致病害流行的重要接种源。检测麦粒带菌的方法已有吸湿纸法和琼脂培养基法等,而利用牛胆汁琼脂培养(在近紫外光下观察菌落萤光),测定则更准确亦更省时,但这种培养基上交链孢、镰刀菌、附球菌和长蠕孢等的菌落亦能产生相近的萤光。  相似文献   
6.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Ⅱ.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何家泌何文兰宋玉立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与形态1.1白粉菌的分类地位小麦白粉菌学名为ErysipheqraminisD.C.f.sp.triticimarc...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分析162份蔗区土壤样品的氮、磷、钾,有机质,pH值和其中16份样品中的铁、铜、锌、锰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碱解氮49.85-307.41mg/kg,有效磷0.9-48.35mg/kg,有效钾26.09-625.78mg/kg。有机质0.84-10.48%,pH值4.32-6.15。有效铁23.64-118.36mg/kg,有效铜0.03-1.17mg/kg,有效锌0.18-1.85mg/kg,有效锰0.11-25.59mg/kg。结合蔗区土壤养分分析,连续两个榨季应用配方施肥,甘蔗增产12.75-15.75t/hm^2,蔗糖分提高0.23%-0.48%,出糖率提高0.14%-0.47%。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早上市,填补市场空缺,增加经济效益,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较多的养殖户由于不太熟悉冬棚的养殖管理技术,在冬棚养殖过程中,常常由于苗种、水质、投料、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养殖失败。本文对此作了大量走访调查,现作简单总结,旨在提高广大虾农的冬棚养虾技术,以确保顺利生产,提高经济效益。1养殖池塘和温棚的建造池塘条件搭建冬棚的虾塘面积以0.33~0.67公顷为宜,长方形,长度70~100米,宽度50~70米,水深1.6~2.2米。温棚建造采用棚木为柱,拉钢丝绳建人字棚,上面覆盖透光度和韧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克隆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DNA与重组救活可线性化的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载体病毒 (BacPAK6 )DNA在昆虫细胞中发生重组 ,经累代筛选获得了既可感染家蚕又可感染秋粘虫细胞Sf 2 1的宿主域扩大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HyBacPAK6 )。HyBacPAK6DNA经Bsu36Ⅰ酶切后与含植酸酶基因的转移载体pVL1393 phy在家蚕细胞中重组后 ,通过蓝白斑筛选发现重组率可达 90 %以上。然而以杂交病毒为载体的外源基因表达量仅为以BmNPV为载体病毒的表达量的 2 0 %左右。分析认为HyBacPAK6可用于表达一些对蚕体有害的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0.
桑树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设计桑树TrnL 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异引物 ,扩增并分析了桑属育 71 1和桑莲 2个品种的TrnL 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 ,其长度分别为 4 14bp和 4 17bp ,且富含A/T。该序列有 4 2 1个分析性状 ,具有 17个变异位点。在这些变异中主要以碱基的插入和缺失 (主要是插入 /缺失dA)为进化形式 ,其余的发生了少数置换。除这些变异位点以外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说明两者有高度同源性 ,与桑科、菊科和蔷薇科的TrnL 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有一定同源性。用Clustalx软件对 2 1份材料的TrnL 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了系统进化发育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