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添加蜂胶佐剂、弗氏佐剂和铝胶佐剂后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取已制备好的大鲵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分别加入3种佐剂,充分混匀后制备成含菌量为1×108 CFU/mL的佐剂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健康大鲵(平均体长40 cm、平均体质量85 g),每尾1 mL,并设不加佐剂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第1、4、7、14、21、28、35天尾静脉采血,利用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35天进行攻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蜂胶佐剂组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1~14天呈上升趋势,第21天达最高,为1: 469.33,弗氏佐剂组于免疫后第1~28天呈上升趋势,第35天达到最大值,为1: 448.00,随后呈下降趋势;铝胶佐剂组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1~21天呈上升趋势,第28天达到最大值,为1: 362.67,不加佐剂组于免疫后第21天达最高,为1: 384.00,随后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基本稳定在1:4.00。攻毒感染试验表明,蜂胶佐剂组、弗氏佐剂组、铝胶佐剂组和不加佐剂组的死亡率为10%、20%、25%和35%,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77.8%、72.2%和61.1%,对照组大鲵死亡率为90%;3种佐剂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以蜂胶佐剂疫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C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  相似文献   
3.
鱼类细胞是开展鱼类病毒分离鉴定、功能基因分析以及生物制品制备等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鳜(Siniperca chuatsi)是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的养殖品种。随着鳜鱼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其病害问题尤其是病毒病问题也日趋严重,但是,可用于鳜鱼病毒分离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鳜细胞系缺乏。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对来源鳜脑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鳜脑组织细胞系,命名为MFB。MFB细胞在28℃含10%胎牛血清的L-15中已稳定传代超过70次,第25代鳜脑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β-tubulin和Neu-N)鉴定MFB细胞的神经元纯度,结果显示,培养的MFB细胞为神经元类细胞。病毒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鳜蛙虹彩病毒(MFRaI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RaIV)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均可在MFB细胞中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分别为108.68±0.12、108.36±0.15、1010.15±1.85 TCID50/mL。使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pEGFP-N1转入MFB细胞,转染效率可达20%。本研究建立的鳜脑组织细胞系不仅对多种蛙虹彩病毒敏感,而且转染质粒效率较高,为鳜病毒性病原的分离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4.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草鱼细胞与病毒的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悬浮培养系统中使用微载体Cephodex规模化培养草鱼肾脏组织细胞CIK和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ephodex是一种适合CIK细胞贴壁生长的微载体,搅拌方式(搅拌时间/静止时间)及血清浓度(0%、5%、10%、15%)对CIK细胞在Cephodex微载体上的贴附效率有影响。贴附期以转速35 r/min、每静置45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方式最佳,8 h后细胞贴附率可达90%以上;细胞贴附期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为5%。当Cephodex微载体用量10 mg/mL、细胞初始接种密度2.5×105cells/mL、连续搅拌速度40 r/min时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大规模培养CIK细胞,接种感染复数为0.1的GCRV病毒3 d后,培养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lgTCID50/mL)为8.5。本项研究为草鱼出血病疫苗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验克隆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热休克蛋白hsp30基因cDNA的全长、分析了其分子结构与特征,并研究了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华鲟hsp30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03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636 bp,5′端非编码区(5′UTR)38 bp,3′端非编码区(3′UTR)363 bp,共编码211个氨基酸。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含有一个保守的α晶状体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华鲟HSP30与鱼类HSP30聚为一支,与小体鲟HSP3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9%。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中华鲟hsp30基因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在肠中的表达量最低。高温胁迫后,心脏、脾脏、肾脏和皮肤中hsp3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表明这些器官在中华鲟应对高温胁迫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中规模化培养鲫脑组织细胞(Gi CB)和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HV-2)的工艺。结果表明,Cephodex微载体适合GiCB细胞的贴壁培养,细胞贴壁期培养基中血清浓度为10%,微载体浓度为6 g/L;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2.5×10~5cells/m L时,以转速35 r/min,每静置30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条件贴壁率最佳,8 h后贴壁率可达90%以上;增殖期以45 r/min的连续搅拌速度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以感染复数为0.2的CyHV-2病毒接种规模化培养的GiCB细胞5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TCID_(50)/m L)可达10~(6.50±0.30)。本项研究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疫苗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家族是一类抑制胞内寄生菌侵染的天然免疫相关蛋白.本研究克隆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Nramp基因并进行了表达分析.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3158 bp,编码1个含544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含有Nramp家族的特征序列:包含12个跨膜区(TM)、1个由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胞质内转运结构域(CTM).草鱼Nramp同其他16个物种的Nram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2.5%~90.2%之间.草鱼Nramp基因cDNA的独特结构是其3味端非翻译区(UTR)和5'UTR各有1个脊椎动物Nramp2中的铁反应控制蛋白结合位点(IRE).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草鱼Nramp和所有鱼类Nramp聚为一簇,与哺乳类Nramp2的亲缘关系较近.Nramp基因在单鱼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肌肉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的草鱼肾脏细胞系(CIK)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Cytodex 3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大鲵肌肉细胞(GSM)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研究了微载体培养GSM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性,同时测定了病毒在培养系统中的增殖动态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Cytodex 3微载体培养系统中,将GSM细胞在贴壁期以转速30 r/min,每静置40 min搅拌2 min的方式间歇搅拌,10 h后贴壁率可达95%,培养基中最适血清浓度为10%,最适微载体浓度为2 g/L,最适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1.2×10~5 cells/mL;增殖期以25 r/min的连续搅拌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GSM细胞呈长梭形,紧密贴附在Cytodex 3微载体上,生长良好。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培养GSM细胞,以感染复数(MOI)为0.5的剂量接种GSIV至规模化培养的GSM细胞,48 h后GSM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72 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TCID_(50)=10~(–8.50±0.20)/mL。本研究为大鲵虹彩病毒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
鲟鱼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我国自1991年后开始鲟类的商业化养殖,主要品种有引进的匙吻鲟、杂交鲟、小体鲟、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流域出产的施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施氏鲟和达乌尔鳇的杂交种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鲟疾病不断增多,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发现的鲟致病性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鲟病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感染种群、致死率、临床症状、病原分离鉴定和药物控制等方面。目前对鲟病害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免疫防治以及结合环境和营养因素的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还十分缺乏,应系统开展鲟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6株黄鳝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作为受试菌,研究聚维酮碘在两种测定方法下的杀菌率、有效碘含量,及其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评价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及应用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在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和双倍浓度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聚维酮碘对6株菌的24h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24g/L(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双倍浓度营养肉汤)。采用直接作用法时,5mg/L和10mg/L聚维酮碘在10min内的杀菌率分别为99.99%、100%。试管二倍稀释法中有效碘的含量(溶菌肉汤营养肉汤双倍浓度营养肉汤)也远低于直接作用法,且有效碘含量在24h后均下降。聚维酮碘对黄鳝的24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73.91mg/L,这一质量浓度远高于直接作用法测定的有效杀菌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性,且在黄鳝养殖中可安全使用。但其有效性易受有机物影响,故在水产养殖中推荐使用直接作用法来测定其有效杀菌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