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3.31±0.67) cm;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过渡区为5~10 lx,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和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0.05)。秦岭细鳞鲑个体和群体对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的差异性表现可能与其信息传递特征或环境反应机制不同有关,而个体和群体均偏好黑色底质,其偏好光照强度为1~10 lx,对绿光具有趋避性,这可能与该物种生活环境特征相关。本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为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环境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在不同生境的视觉特征, 以人工繁育的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体重(51.50±10.86) g, 体长(15.40±0.75) cm]与自然生境野生群体[体重(85.68±31.81 g, 体长(18.17± 2.34) cm]为研究对象, 分别利用传统组织学方法和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特征及其视觉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 5 种视蛋白(Opsin)基因: 视紫红质(Rhodopsin, RH1)、绿色敏感蛋白(Rhodopsin-like pigments, RH2)、 紫外线敏感蛋白(Short wavelength-sensitive pigments, SWS1)、蓝色敏感视蛋白(SWS1-like pigments, SWS2)和红色敏感视蛋白(Long wavelength-sensitive pigments, LWS)在 11 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 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的视网膜无明显差异, 均具有完整的十层结构, 且子二代群体视网膜中视锥细胞数(C.)和外核层细胞核数 (O.N.)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 神经节细胞数(G.)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野生群体 RH1 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子二代群体(P<0.01), 且 RH1在两个群体的 5 种视蛋白基因中表达量最高; 视锥蛋白基因 RH2SWS1SWS2LWS 中, 除 RH2 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 子二代群体 SWS1SWS2LWS 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 子二代群体视锥蛋白基因的表达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LWSSWS1SWS2RH2, 而野生群体为 LWSSWS2RH2SWS1, LWS 基因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均占主导地位, 超过表达总量的 60%; RH1RH2SWS1SWS2LWS 基因均在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眼组织中特异性表达, 而在其他非眼组织中未表达。本研究表明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光敏感特性, 能可塑性地调节视蛋白基因表达谱引发光谱敏感性变化来应对不同栖息生境, 且子二代表现特征更显著; 其畏光行为可能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策略, 而光敏感性则表明其行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交流。本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资源增殖与养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