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长期以来,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一直是半干旱地区的一个奋斗目标。人们认为,干旱条件下,残余蒸腾率低会提高产量潜势,尽管两者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本研究是:利用2个温室试验,探讨2种灌水制度下生长的六倍体(T.aestivum L.)和四倍体(T.turgidumL.Vardurum)小麦基因型的残余蒸腾与水份利用、水的利用效率(WUE)及其叶片水分状况间的关系。植株单独生长于0.1m×1m(试验2的弱胁迫处理为0.1m×0.5m)的填满土的塑料管内,每星期补充消耗掉的水分(弱胁迫)或添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以保证植株不致死亡(强胁迫)。开花期测量旗叶的残余蒸腾(切下叶片的水分损失率)、气孔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和渗透势(仅在试验1)。2个试验的耗水量都与残余蒸腾率没有相关性。试验1中2种处理的残余蒸腾率没有差异,但由于胁迫处理基因型和胁迫处理间存在着显著(P<0.01)交互作用,同其它报导一样,残余蒸腾率与植株水分状况(叶片PWC或渗透势)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在干旱胁迫下,利用冠层温度作为抗旱指标,寻求不同水分状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间冠层温度和产量稳定性的关系。于1986—1987和1987—1988年度分别试验了68个普通小麦和17个硬粒小麦品种,供试品种都生长在防雨棚内,或作充分灌溉处理或作逐渐增强的水分胁迫处理。各品种的籽粒产量稳定性由“干旱敏感指数”估计,即由胁迫和非胁迫环境下产量的差值来估计。冠层温度指示每种基因型植株的相对水分胁迫,比较“干早敏感指数”与干早胁迫下正午时的冠层温度,发现在两年里,对于不同基因型,二首呈正相关。这表明在于早胁迫下“干旱敏感”的品种不仅产量遭受损失较大,而且植株常处于较大的水分胁迫下,正午时的冠层温度也较高。以上结果有助于在干旱胁迫下,采用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分状况,估计产量稳定性(或“干旱敏感指数”),同时可以应用冠层温度,作为选择抗旱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