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崇阳红麦×鄂恩一号杂交当代14天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R2代中,选得抗性较好的1个单株。1989年(湖北省该年为赤霉病大流行年)种的为R3株系,编号为2870,经麦穗接种赤霉病菌分生孢子,抗性表现突出,仅接种小花发病至该小穗病,未扩展至穗轴。早熟(5月中下旬收获)、中秆(88cm),每穗20个小穗。R4代按接种穗  相似文献   
2.
小麦+多花黑麦草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转移野生种的有利性状,进行了小麦体细胞不对称杂交研究,由小麦品种“京花1号”和多花黑麦草的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通过电融合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了99株绿苗和大量白化苗。同工酶检测表明,所得到的植株带有多花黑麦草的部分遗传性状,是真杂种,为抑制亲本原生质体的分裂,分离原生质体前,多花黑麦草的悬浮细胞用软X-射线照射,以杀死部分细胞核,小麦的原生质体用2 ̄4mmol/L的IOA室温暗处理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群体的发育特性和形态生理指标及其调控途径,我们曾于1960—1964年通过选用具有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地和控制施肥量(主要是氮肥)的办法,造成高肥旺发低产、中肥壮发高产和低肥弱发低产三类小麦群体,以观察不同群体在形态结构、光强分布、干重积累、碳氮代谢、叶色  相似文献   
4.
余毓君 《作物学报》1991,17(4):248-254
本试验将抗性组分分析法与单体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小麦抗性基因染色体定位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平湖剑子麦是抗性较稳定的中抗至抗病品种,其抗性基因涉及6D、7A、3B、5B和6B 等染色体。洪湖大太宝抗性基因和感病基因并存,是一个中抗偏感或中感品种。崇阳红麦属感病品种。延岗坊主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3A 上,感病基因位于5D 上,是一个中抗品种.万年2号麦穗前期抗病基因位于4D 和5A 上,是中抗品种。两种方法结合研究多基因控制的赤霉病抗性,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和较多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的筛选效果,对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的产毒、毒素提取、纯化、毒素组分及毒素初定量进行了研究。麦粒培养基培养25天后可检测到两个主要毒性组分(A和B)。其特征吸收峰值分别为270和275nm,Rf值分别为0.45和0.55左右。SPM培养基培养只能检测到组分A。A组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结构特征基本相同。经高压灭菌的毒素可渗入到培养基中作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毒素对愈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条件对赤霉病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赤霉病菌的产毒能力及其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远武  余毓君 《作物学报》1995,21(4):429-433
小麦品种苏麦3号的21个单体系统经诱变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后,不同单体及不同性状的辐射感性表现不同,在抗赤霉病性上,按接种至始症发病天数、接种至穗轴发病天数、接种后第15天病小穗数,腊熟期病小穗数及病小穗率等几个指标统计,辐射后二体表现不敏感,却有几个单体系表现敏感提高了抗性,对于分蘖数,抽穗期,株高、剑叶长和宽,每穗小穗数等性状,二体与单体的表现趋势相同,只有4A的敏感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验证彭生平等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应用范围,特取普通小麦抗性各异的15个品种(苏麦3号、万年2号、Veery、安徽11号、温州红和尚、崇阳红麦、宁7840、牟定小麦、翻山小麦、鄂麦9号、延岗坊主、望水白、洪湖大太宝、平湖剑子麦、中国春)作试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中国春单体×苏麦3号)回交六代单体进行了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观察,以期探讨在单体转育过程中不同染色体配对稳定性的差异。表1的观察结果表明: 1、即使在回交六代单体株里细胞核的纯合程度已达99.2%,但染色体配对行为并不是20Ⅱ+1Ⅱ,还存在有部分不联合的情况,有1-2对染色体不联合,其不联合细胞频率,对不同单体系是不相同的,A、B、D组中不联合细胞频率分别是8.18%、10%和11.81%,其中又以3B和5D的频率最高,分别为16.01%和16.27%,经t测验达显著水平。2、在单体细胞学研究中还发现,即使在回交六代,还出现各种不规则的核型,例如有相互易位的四体环,有错分裂产生的等臂染色体,有染色体粘连,有高频率落后二价体。这些不规则核型可能是单体植株里减数分裂部分不联合染色体的直接结果。凡核型不规则的,其减数分裂细胞不联合的比例较正常核型的为高。例如5A中618-5株出现环状染色体,其不联合细胞频率为16.28%,高于5A的平均频率(9.93%)。又如1A中607株行的落后染  相似文献   
10.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无机盐的调整,研究了小麦组培再生植株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总氮为42mmol.L^-^1(其中铵态氮为7mmol.L^-^1)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5mmol.L^-^1Ca(NO3)2的生根效果优于CaCl2;0.4μol.L^-^1Cu-EDTA和1μmol.L^-^1Na2MoO4对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Cl离子浓度不宜超过1mmol.L^-^1。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