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杀虫剂杀虫单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两种温度下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理和其体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杀虫单单一作用时,在10℃和20℃两种温度下,蚯蚓死亡率分别为20%和30%;随杀虫单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SOD活性随农药浓度的升高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其降低率分别为32.2%和21.2%,但规律不很明显;时间和浓度对SOD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农药对蚯蚓体内AChE活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与该农药是较弱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关,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AChE活力表现出一定的恢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蚯蚓死亡率及蛋白含量、SOD、AChE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对比两种温度下的蚯蚓体内酶活性的大小来进行生物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全氟化合物(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FCs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等6种PF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置一维土柱实验模拟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采用Hydrus-1D模型建立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PFCs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采用单因素局部扰动分析方法,分别对HYDRUS-1D模型中入渗水量、土壤容重、纵向弥散度和PFCs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系数等参数进行扰动,并与参数原值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量、土壤容重和吸附系数是影响PFCs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Cu和Pb单一作用时,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单独添加Cu处理时,随着cu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均降低;单独添加Pb处理时,随着Pb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降低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延长暴露时间,未观察到蚯蚓体内的SOD活性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不同浓度Cu作为背景与Pb复合时,Cu和Pb的复合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组合密切相关,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与单一Pb作用相比,与Cu复合使蚯蚓体内SOD酶活性有所升高,说明这两种重金属复合后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