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生物蛋白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水解法制备复合氨基酸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90℃、反应时间2h、氢氧化钠溶液浓度40%和液固比50:1。并对氨基酸液的粗制品采用盐酸中和,有机试剂乙醇沉淀,常压干燥等方法进行精制。经本工艺生产的氨基酸产品色泽为乳白色,香气正常,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13%,氨基酸含量为0.475%。试验结果可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蛋白资源化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选择复合蛋白酶水解糖蜜酒精废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微生物蛋白,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酶加入量5.5g/150mL,水解温度65℃,pH值5和水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3.
麂角杜鹃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大明山4个麂角杜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84个麂角杜鹃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6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5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07%,4个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35%.采用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4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464 0,平均为0.394 9;采用Nei指数计算的4个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309 9,平均为0.273 3,表明麂角杜鹃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AMOVA分子分析显示,94.66%变异来源于种群内,5.34%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个麂角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12 4,基因流为3.946 9,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936 8,遗传距离平均为0.065 4.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麂角杜鹃4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   
4.
从高温稻草堆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纤维素的高温放线菌CN9,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属Streptomyces sp.,进一步对其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MCase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大豆粉,最佳金属离子为Ca2+,最适培养条件为45℃、250 r·min-1、培养5 d.以麸皮、大豆粉、Ca2+及摇床温度4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麸皮10 g·L-1、大豆粉4 g·L-1、Ca2+0.4 g·L-1及摇床温度45℃为产CMCase最佳条件,此条件下CMCase活力为11.52 U·g-1.  相似文献   
5.
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的优质牧草之一,作为高寒地区栽培利用、退化草地补播及改良的主要草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利用价值,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地植被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对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种子萌发特性、农艺性状、栽培及利用、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下一步垂穗披碱草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效无机解磷细菌YM3-2S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根据溶磷圈大小,获得了7株解磷细菌,并最终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菌株YM3-2S,对磷矿粉的最大解磷量达40.96 mg/L,解磷率可达20%。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YM3-2S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相似文献   
7.
流沙河流域土壤自生固氮菌数值分类及BOX-PC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流沙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中的53株自生固氮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及BOX-PCR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碳、氮源的利用及抗逆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82.6%相似水平处,所有供试菌株被分成17个表观群,其中第5和第12表观群最大,分别由9个和14个菌株组成,表明它们是该区域的优势自生固氮菌;BOX-PCR较好地揭示了不同菌株间的差异,供试菌株被划分成10个不同的遗传类群,聚群结果与数值分类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四季变化过程中冰川梯度因子对其表面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利用七一冰川观测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的实时观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观测站地面高度分别为5、10、15、20 m和25 m处观测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土壤CO2浓度等因子在3、6、9、12月份的数据,以土壤CO2浓度、土壤水汽浓度表征土壤呼吸强度,获得了冰川表面土壤呼吸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土壤CO2浓度稳定在441.3 μ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高水平,而土壤水汽浓度稳定在0.479 m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低水平。夏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在正午时间段呈正相关关系,在早晚时间段呈负相关关系。春秋两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的关系因时间段不同而不同。此外春秋两季由于存在逆温现象,以及融雪、太阳辐射等原因,其平均空气温度最高在观测点10 m处,最低在25 m处。研究所得的各梯度因子四季变化情况与土壤呼吸强度的相关性,显示出祁连山冰川与表面土壤呼吸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关联。  相似文献   
9.
基于VR全景图技术的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将VR全景图技术应用于景观评价的研究中,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的实践尝试。利用VR全景图技术对空间、场景高度还原仿真的特点,改进传统的SBE法,以城市青年人群为例,通过观测实验并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原始数据,对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改进后的SBE法与SD法构建了乡村景观视觉评价模型,并确定了4个显著影响指标(建筑肌理感、植物种类、道路形态和卫生状况)。其次,根据VR全景图场景中偏好视域截图,进而从截图中归纳提取出9个景观偏好指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这9个景观偏好指标的偏好概率与该指标价值分数、所在场景SBE得分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并得出三者之间互相作用的模型。得出建筑特色指标与水环境指标的偏好概率与其自身的价值分数有显著关系;建筑肌理感、农田肌理感的偏好概率受其价值分数与场景SBE值共同影响;自然视野与其他视觉焦点的偏好概率受到场景SBE值影响更为显著;道路形态、道路材料和植物种类偏好概率与其自身价值分数、场景SBE值并无明显关系。最后,分析出城市青年人群会产生此种偏好的原因,并希望能够对未来乡村景观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高温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温稻草堆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纤维素的高温放线菌CN9,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属Streptomycessp.,进一步对其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MCase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大豆粉,最佳金属离子为Ca2+,最适培养条件为45℃、250 r.min-1、培养5 d。以麸皮、大豆粉、Ca2+及摇床温度4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麸皮10 g.L-1、大豆粉4 g.L-1、Ca2+0.4 g.L-1及摇床温度45℃为产CMCase最佳条件,此条件下CMCase活力为11.52 U.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