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镰刀菌酸( fusaric acid, FA)是镜抱属(Fusarium)一的某些种,主要是美丽组(Eleqns)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它作为活体毒素已在棉花[5]、番茄[4]等作物上所确立。本文报道了黄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产生以及具有不同枯萎病抗性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品系 品系101是笔者培育的一个自交系,长春密刺是吉林省蔬菜所提供的原原种;津研4号、津研2号引自天津黄瓜研究所。上述材料均经多代提纯选择。 二、黄瓜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 采用胚根接种法[1]。以长春密刺和津研2号作抗、感品种对照,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将参试材…  相似文献   
2.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低温弱光抗性水平不同的欧洲温室型、欧亚杂交型、华北温室型、华北露地型黄瓜(Cucumis sati- vus L.)的1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光合代谢为切入点,开展苗期光合速率、光补偿点、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bisco)活性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偏低温和偏低温弱光协效应未明显伤害光合系统,而临界低温可能伤及PSⅡ;偏低温和弱光组合时,弱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弱光与临界低温组合时,临界低温起主导作用;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下的叶面积增长量和临界低温下的冷害指数可分别作为评价黄瓜对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耐受性和临界低温耐受性的比较稳定可靠的指标,据此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用11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以弱光下叶面积增长量为指标进行弱光耐受性评价并以RAPD、AFLP、SSR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区间作图,检测到5个与黄瓜弱光耐受性有关的QTLs。采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克隆得到黄瓜冷敏型品种津研4号低温锻炼中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ccr18),其大小为639 bp。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染色体ⅣBAC库中的 F14P3基因组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与黄瓜抗枯萎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黄瓜抗枯萎病亲本WIS2757和感枯萎病亲本津研2号及其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与黄瓜抗枯萎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运用RAPD技术,利用780条RAPD引物对抗、感亲本进行筛选,其中有113条引物在两亲本之间表现多态性,但仅有引物S49在两组间多态性标记与亲本的多态性标记相同。经F2单株分析,引物S49扩增出的特异DNA片段与WIS2757抗黄瓜枯萎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4 cM。DNA标记条带大约为300 bp,定名为S49-300。  相似文献   
4.
直接扩增甜瓜小卫星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卫星DNA YNZ22核心序列为引物,甜瓜DNA为模板,在甜瓜上研究了直接扩增小卫星DNA(DAMD)的优化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成分Taq DNA聚合酶、Mg2 、引物、模板DNA和dNTPs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U,2.5 mmol/L,0.5 mmol/L,30 ng,5 mmol/L。在优化的DAMD-PCR反应体系下,利用该引物在28个甜瓜品种上构建了直接扩增小卫星DNA(DAMD)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引物在28个甜瓜品种上共扩增出13位点,其中9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9%,可一次性从28个甜瓜品种中鉴别出其中的21个,鉴别率高达75%。  相似文献   
5.
黎榆A是云南农业大学利用滇榆1号A×(黎明×滇榆1号)育成的育性稳定、配合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籼粳交偏粳型的滇一型不育系,介绍了黎榆A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单产超过3.75 t/hm2的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当前生物质燃料炉存在的热效率低、排放不达标、有焦油味、炊事取暖不兼顾、炊事高度与烧炕爬烟高度不兼顾等问题,该文结合北方地区农村居民生活习惯,设计了一种集取暖、炊事、洗浴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物质多功能炉,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额定热功率为8.0 kW,热效率为69.7%,炊事热效率为39.2%,炊事火力强度为39 926 J/g,综合热效率为78.55%,烟气排放指标低于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地区的生物质燃料多功能炉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对生物油/柴油乳化性能的影响,利用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宏观上以乳化油的稳定性和吸光度比值K为观测对象,微观上以乳化油滴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为观测对象,着重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种类、助乳化剂含量等对生物油/柴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作为混合乳化剂试验效果最好,乳化油的稳定时间最长,达到17 d,吸光度比值K最小,为1.11,稳定性最好。HLB值的最佳范围为5.0~5.8。乳化油生产中,较合适的乳化剂加入量为5%。使用正辛醇和甲醇做助乳化剂可提高乳化油的稳定性,考虑到助乳化剂成本因素,使用甲醇做助乳化剂更适宜。助乳化剂甲醇含量为20%时乳化油稳定性最佳。随着时间推移,乳化油会经历分层、絮凝、聚结与破乳过程。该文可为生物燃油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和ISSR标记技术构建西瓜分子遗传图谱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为了促进西瓜饱和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以及以图谱为基础的克隆,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皮薄、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97103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P1296341为亲本,获得F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16个SSR引物对和5个ISSR引物对该群体进行扩增,建立了一个包括38个SSR标记和10个ISSR标记组成的分子图谱,该图谱总长558.1cM,平均图距为11.9cM。  相似文献   
9.
西瓜与枯萎病菌非亲和互作的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整体水平上阐明西瓜与枯萎病菌非亲和互作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用SSH方法构建枯萎病菌接种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cDNA文库,对其中获得3895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在测定4431条cDNA序列中,序列拼接后获得1756条unigene,经过注释和分析,发现可能参与西瓜与枯萎病菌非亲和互作的转录因子、激酶和防卫基因,及茉莉酸和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等。结论在西瓜与枯萎病菌互作的SSH-cDNA文库中,与抗病防御相关基因约占36.3%,初步了解了西瓜与枯萎病菌非亲和互作过程中基因表达信息,这些基因的发现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西瓜与枯萎病菌的互作机制以及相关重要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产物、贝母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贝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其中可筛选出可以产生活性生物碱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探索及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