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西藏自治区康马县2 0 1 5年以来,树立"立草为业、饲草先行"的理念,解决群众就近就便就业难题,带领农牧民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涅如堆乡和涅如麦乡贫瘠的荒地上,垦荒2000多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进行人工草地建设,以期踏上以草肥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提高草地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饲草供应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康马县饲草生产过程中,在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灌溉、种植管理措施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2018年全县人工草地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不仅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气候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鉴于近年来藏北地区温度明显升高,降水逐步增加,通过对藏北高寒草甸进行灌溉,以模拟未来降水增加对该生态系统生长旺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增加显著促进草地地上生物量积累;灌溉促进高寒草甸CO2和N2O排放,但降低CH4吸收量;CO2和CH4排放量日变化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N2O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的二次项相关关系(P<0.05),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未来随着降水增加,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将明显增加,并对该地区气候变化产生正反馈作用;应结合高寒草地光合作用、土壤碳氮含量,对未来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净通量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白马 《湖南农机》2005,(1):20-21
2004年12月3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的文章。称中国海军.特别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将对美国的太平洋霸权提出挑战!1月18日,《华盛顿时报》披露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内部报告.称中国正沿着以中东为起点的海上航道建立基地,以便向海外投放力量,保护自己的石油运输.其中流露出中国建立海外战略保障点的怀疑.再度宣扬中国发展蓝水海军威胁论.  相似文献   
4.
我是做服装批发的,一般进货都是直接到广州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白马十三行。混久了,我在进货时也摸准了一些门道。进货时,跟人讲话很重要,有时候说不定一句话出口就露馅了,所以,对于那些新手来说,有些话不要轻易说。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主要草原区以温度和降水变化为主的气候变化特征,阐述了气温和降水的改变对中国主要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草原区植被时空格局的影响。近50年来,中国草原区气温普遍升高,降水变化时空差异较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的影响也具有区域性差异,增温加速土壤碳分解,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降水增多使植物物候期提前,生长季延长,草原NPP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但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的水热组合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多均会使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原区植被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局部区域,抑制其生长。建议在未来的气候变化条件下,结合宏观和微观方面,系统分析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强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从而降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以弃置水稻、大豆秸秆为基底,采用浸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贵双金属协同含氧官能团修饰生物炭。通过调控热解温度、生物质原料、改性剂投加比例以及蛋清液投加量等制备参数条件,筛选对水中镉具备高效去除能力的改性生物炭。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450℃,以铁锰双金属添加,蛋清液投加量为10mL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以那曲不同区域为例,以区域特性为抓手,利用具有一定热量、水、土壤等条件的裸荒地、鼠荒地、畜圈暖棚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等,以集中资源、集中科技为原则,建立适度规模化的饲草基地及家庭人工草地,积极推进“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解决那曲草地畜牧业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