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块茎是马铃薯的主要经济器官,解析其形成和发育机制对于马铃薯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结薯相关基因已有报道,但仍有大量参与结薯的基因有待进一步挖掘和鉴定。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转录组数据愈加丰富和繁杂,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筛选特定性状、组织或发育阶段相关基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WGCNA分别对马铃薯DM1-3516R44(DM)材料以及RH89-039-16(RH)材料各15个组织器官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与块茎发育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对筛选表达模块中的基因进行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以模块中连通度前10的基因为核心基因,用PGSC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进行注释,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通过WGCNA分析,在DM和RH材料中均得到13个共表达模块,其中DM材料的Cyan模块和RH材料的Black模块与块茎显著相关。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在全球各地广泛种植。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家族成员StSP6A和StSP5G在块茎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他StPEBP家族基因成员在块茎形成中的作用尚未解析。研究利用拟南芥PEBP基因家族蛋白序列在马铃薯全基因组内进行Blastp比对,并对马铃薯StPEBP基因家族的保守基序、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位置、共线性关系以及该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特别是块茎发育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马铃薯StPEBP基因家族成员共有10个基因,该家族大部分成员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以及保守基序motif 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tPEBP家族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StPEBP家族基因含有大量光响应、激素响应和防御及应激反应元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StPEBP家族基因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检测到马铃薯中2对StPEBP基因间为重复基因。非同义/同义置换率的比率说明马铃薯StPEBP基因家族受到了纯化选择。qRT-PCR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4.
5.
马铃薯原种的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经济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马铃薯原种在小垄栽培(垄距70 cm)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利用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种一代。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株距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共5个处理,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密度与植株性状(株高、主茎数和茎粗)、产量性状(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单株产量、产种量、繁殖系数、公顷产量)和经济参数(产投比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距在10~30 cm之间时,如果株高越高、主茎数越多,那么产量就越高;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结薯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高,繁殖系数和产投比逐渐增大,主茎数和产种量无显著变化;垄株距为70×3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产投比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是小垄稀植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尤金为供试材料,在田间条件下以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作为变量,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方程。结果表明:氮、磷、钾需求量,钾肥>氮肥>磷肥,符合马铃薯需肥规律。通过对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施肥模型进行频次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马铃薯田施肥量:纯N为157.95~162.61 kg/hm2,P2O5为30.59~34.08 kg/hm2,K2O为191.30~204.28 kg/hm2。 相似文献
8.
9.
荷兰马铃薯生产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笔者今年赴荷兰参加国际农业中心(IAC)举办的“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认证和供给体系”培训班。在荷兰,质量检测贯穿整个马铃薯种薯生产.只有检测合格的种薯才能授予合格证,进入市场。健全的检测、认证体系成为荷兰高质量种薯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介绍荷兰的马铃薯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