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低温敏感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中随机选取6条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其中有1条片段长为556bp,暂命名为DF9,该片段与水稻第一染色体上一段c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其他5条片段与水稻的EST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DF9可能编码的产物与一些参与信号传导或能量代谢过程的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推测其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不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5.
水稻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02428/Balilla//南京11三交F_1群体为材料,对利用染色体特异的RFLP标记进行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定位作了初步尝试。结果表明:该群体中单株小穗可育率呈双峰分布,高结实株与低结实株之比符合1:1分离规律,说明水稻广亲和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所用7个已定位于第6染色体的探针中,RG213和RG138在02428与另两个亲本之间表现多态性;广亲和基因与Est-2、RG213、RG138、C基因4个位点间均表现极显著连锁关系,交换值分别为5.9%,7.9%,9.7%和10.3%。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上位置的初步确定为进行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以及该基因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9年5~10月间采集太湖3个位点的水样,分析水体理化因子和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种类。在整个采样周期,3个位点的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0.02μg/L)至0.67μg/L,只检测到MC-RR和MC-LR两种微囊藻毒素;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53.34μg/L,MC-RR和MC-LR是主要的微囊藻毒素种类,在2009年10月的2号位点水体检测到多达6种微囊藻毒素。CODMn和叶绿素a与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采样位点,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应根据不同区域开展环境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科研院所转基因植物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论述植物转基因的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就科研院所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工作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加强科研单位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叶片失绿 (黄化 )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叶绿素合成、叶绿体遗传和发育的好材料。用这种突变产生的叶色变异作为形态标记在生产上有广泛用途。目前已在玉米、小麦、水稻、大麦、大豆、白菜、油菜、棉花等多种作物中发现或利用诱变技术创造了一些这样的突变体 ,并分别对其遗传特点、超微结构、叶片蛋白、光合生理等进行了研究。在光合生理的光抑制方面 ,用不同黄化材料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6~ 8,1 0 ] 。上述这些材料的叶片失绿或由于贯穿于全生育期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或系受环境影响所致不能遗传 ,或能遗传但与不良性状连锁 ,因此生产上难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低温下的育性特点和特异基因表达,以孕穗期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生长的籼粳杂种02428/3037F1及其亲本幼穗为材料,开花期对亲本、处理和对照的花粉育性分别进行了观察,种子收获后考察了其结实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处理使杂种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明显降低,但对亲本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影响不大。用12条锚定引物和18条随机引物共216对引物组合对总RNA反转录后的c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有35条在处理和对照间可重复扩增的表达差异的条带。对克隆后的差异条带进行了测序和Blast,发现这些差异片段与一些幼穗发育的EST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其中一个与位于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过氧化物酶基因的部分片段有100%相似性,另一个与位于第十二号染色体上的蛋白磷酸化酶基因有99.99%的同源性,分别与两个LTSS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致。Southern杂交显示它们均为单拷贝片段。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关闭与籼粳杂种低温敏感不育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多种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利用棉花黄萎病菌的P-type ATPases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棉花EST序列,得到2个同源的棉花EST片段,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获得了这个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570bp,编码1190个氨基酸,与毛果杨、蓖麻的同源性达86%左右,将其命名为Gbpatp.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Gbpatp编码的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RT-PCR技术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type ATPases在茎和棉絮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种子中低水平表达,在叶片和花蕾中表达量极低,说明Gbpatp可能与棉花较成熟的器官茎、棉絮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逆境胁迫中发现,干旱处理后Gbpatp的表达强烈,并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重金属Cu2+处理24h后Gbpatp表达量升高,但48h急剧下降;Gbpatp在低温处理下也有轻微表达.激素诱导后发现,Gbpatp对赤霉素和脱落酸均有响应,随胁迫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