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人工结皮对露水凝结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水的形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以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的人工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天野外跟踪观测人工结皮的露水凝结量,比较人工结皮露水凝结量的大小及其凝结能力的差异性.试验以人工蓝藻结皮(ACC)、人工藻结皮(AAC)、人工苔藓结皮(AMC)以及自然苔藓结皮(NMC)和流沙(SS)为材料,并以绒布-平板露水测定法(CPM)为参照,试验时间为42 d.结果表明,CPM法测定的日平均露水凝结量为0.02~0.35 mm,ACC露水凝结量为0.012~0.191 min,AAC为0.032~0.230 mm,AMC为0.048~0.274 mm,NMC为0.056~0.304 mm,SS为0.003~0.083 mm.露水凝结量随结皮的发育状况而存在显著差异,露水凝结量大小依次为NMC>AMC>AAC>ACC>SS.结果还发现.人工结皮的形成明显促进了荒漠地表对露水的吸收和保持,结皮能够比沙表面凝结更多的露水,且结皮的露水千化过程比沙表面更慢.推测结皮藻丝体的发育及其胞外分泌物是结皮凝结较多露水的重要原因,同时依赖于结皮表面的微气候环境.本研究揭示了露水在维系结皮生存中的生态学意义,表明人工结皮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结皮对露水的凝结机制与吸收利用情况,并为荒漠化地区有限水源条件下人工结皮利用露水等非降雨型水分进行野外生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藻类是低等的光合自养生物,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随着人们对藻类生理生态特性认识的深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藻类对农业环境的改善、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或保健品,以及作为饲料或饵料等几个方面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试验处理时,先进行铈效应浓度的筛选,然后设置NaCl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3 mol.L^-1进行盐胁迫和Ce、Ce+0.05 mol.L^-1 NaCl、Ce+0.3 mol.L^-1 NaCl处理,分别测定各种处理下的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示)、光合活性(Fv/Fm)、藻蓝蛋白含量、胞外多糖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伪枝藻素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盐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胞外多糖出现大量积累,藻蓝蛋白和伪枝藻素含量呈现明显下降,同时导致伪枝藻膜脂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添加外源铈的盐胁迫处理发现,铈能够促进伪枝藻细胞的生长活性,并对藻细胞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藻细胞的藻蓝蛋白、伪枝藻素和胞外多糖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稀土元素铈对于伪枝藻的生长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提高伪枝藻的盐胁迫耐受性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稀土元素对荒漠藻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为稀土在荒漠结皮培植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外源抗坏血酸对烟草细胞生长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抗坏血酸(ASA)对BY-2烟草悬浮细胞进行处理,测定了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解质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从细胞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BY-2烟草悬浮细胞生长及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2mmol.L-1 ASA处理时,能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增加可溶性蛋白产量,减少膜透性和MDA含量,维持SOD活性和ASA与GSH含量在较高水平,说明ASA对促进细胞生长,维持细胞抗氧化功能以延缓细胞衰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当ASA浓度过高,超出4mmol.L-1时则对细胞造成伤害,MDA含量和膜透性增加,SOD活性降低,ASA和GSH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滇池控藻围隔中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3年6月至10月,定期采样测定了控藻围隔水体中的亚铁、颗粒态铁(>0.22μm)、小胶体态铁(0.22~0.025μm)、溶解态铁(<0.025μm)的浓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同时对浮游藻类进行了组成鉴定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胶体态铁比颗粒态铁活跃,是溶解态铁的一个储备库;亚铁与黄藻门细胞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8P=0.0004,N=20),其他形态的铁都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03,N=20);亚铁是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围隔系统内浮游藻类的变化还不足以显著地改变铁的浓度,试验围隔内铁浓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水生植物的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Ce对爪哇伪枝藻盐胁迫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F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试验处理时,先进行铈效应浓度的筛选,然后设置NaCl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3 mol·L-1进行盐胁迫和Ce、Ce+0.05 mol·L-1NaCl、Ce+0.3 mol·L-1NaCl处理,分别测定各种处理下的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示)、光合活性(Fv/Fm)、藻监蛋白含量、胞外多糖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伪枝藻素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盐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胞外多糖出现大量积累,藻蓝蛋白和伪枝藻素含量呈现明显下降,同时导致伪枝藻膜脂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添加外源铈的盐胁迫处理发现,铈能够促进伪枝藻细胞的生长活性,并对藻细胞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藻细胞的藻蓝蛋白、伪枝藻素和胞外多糖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稀土元素铈对于伪枝藻的生长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提高伪枝藻的盐胁迫耐受性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稀土元素对荒漠藻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为稀土在荒漠结皮培植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离纯化滇池和洱海主要鱼腥藻种类,选取其中7株藻株,通过研究生长状况、色素组成及光合效率,分析比较了它们在相同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期间各藻株生长状态良好,但各藻株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优势状况与在自然水体中明显不同;光合色素含量与生长状况明显相关;培养期间,各分离藻株均保持了较高的Yield、rETRmax和Alpha值,说明各藻株生长状态良好;在光合色素含量相对较低时,为保证藻株正常生长,光系统Ⅱ(PSⅡ)的光量子产量(Yield)、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P-I曲线初始斜率(Alpha)相对增大,补偿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滇池和洱海两湖泊鱼腥藻生态生理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洱海稳态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态转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变化,也常常用于描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本质、渐进和持续的转变过程。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而言,研究其变化过程及驱动因子将有助于理解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为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为了确定典型高原湖泊洱海所处的稳态阶段及其转换取向,在野外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洱海所处的稳态转换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洱海1985-2001年处于清水稳态,2002年系统发生跃迁,2003年退化到藻草共存、草藻共存的过渡态。从2009-2010年洱海各阶段的隶属度来看,系统仍有可能转化为藻型浊水稳态,警示对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不可松懈。在缺乏水生物数据的条件下,模糊评价法可用于稳态转换评价。 相似文献
10.
藻类蛋白生产基地的平菇高产轮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尚未见将藻类生产与食用菌生产结合研究的报导。1983年以来,我们在研究发展藻类生物技术,进行藻类蛋白工厂化生产试验的同时,利用生产藻类蛋白的塑料大棚冬闲时间生产食用菌,连续五年获得平菇大面积高产丰收,取得显著效益。1987年平菇培养面积1680平方米,产菇42.1吨,产值5.31万元。同时,我们还发现藻类提取物与菌块提取物在分别促进菌、藻生长中的一些生物学作用。这里,将大棚生产平菇阶段的结果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生产基地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境内,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采用菌株系由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中经选育得到的品系。菌种经二级扩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