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82篇
  194篇
综合类   765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334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protein, lipid and carbohydrate were studied in the early larval stages of developing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eared under fed and starved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nutrients in energy metabolism of the growing larvae. Larvae obtained from several females were stocked into three 250-L tanks at a density of 30 larvae/L. The feeding regime consisted of newly hatched Artemia nauplii. Protein was always the major organic constituent followed by lipids and then carbohydrates of both fed and starved larvae. Protein levels of both fed and starved larvae increased during development, suggest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phogenesis. The decline of lipid during the larval growth that was more rapid for starved larvae, suggests a probable utilization of lipid as the major metabolic source of energy. Carbohydrates formed less than 5 and 2.4% of the larval dry weight of fed and starved larvae,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eir limited role in larval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2.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对糖浓度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蜜蜂嗅觉反应,选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将浓度为1%,3%,5%,7%的糖对饿过2 h的蜜蜂进行不接触刺激,观察蜜蜂吻伸展的情况.结果表明:当糖浓度在1%~5%时,随着糖浓度增加,中蜂和意蜂吻伸展率都显著性增大;糖浓度为1%和3%时,中蜂显著偏好于蔗糖,但当浓度等于或高于5%时,中蜂吻伸展率在各类糖之间差异不显著.意蜂在糖浓度为1%时,蜜蜂偏好于蔗糖和果糖,但当浓度等于或高于3%时,则蜜蜂吻伸展率在各类糖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牛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方法,利用本研究室分离鉴定的牛冠状病毒(BCV)和牛轮状病毒(BRV)毒株,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CV、BRV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两对能特异性扩增BCV、BRV的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BCV、BRV的双重PCR方法,扩增两种病毒的片段分别为244 bp和382 bp.该方法检测BCV和BRV的敏感度分别为1个和100个TCID50/100μL.应用这一方法能从病料中检测出这2种病毒.结果表明该双重RT-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2007年4~10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对长爪沙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和布氏田鼠进行了种群数量动态和预测研究.根据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已经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4种鼠2008年的数量作出预测:预测2008年上述两地长爪沙鼠数量均不多,不致形成危害;黑线仓鼠2008年春季捕获率为0.97±0.48%~1.49±0.59%,秋季捕获率为0.52%,也不会形成危害;2007年五趾跳鼠捕获率0.06%,预测2008年该鼠数量也不多,不会造成危害;锡林郭勒草原2007年布氏田鼠年捕获率为1.67%,预测2008年布氏田鼠数量仍处在低谷期,不会形成大面积危害,但局部地方,如锡林浩特市郊的草场春季可能增多,应作好防治的准备工作.建议建立草原鼠类数量长期监测点,开展预测预报,在鼠的数量上升之前采取主动防治措施,把鼠密度长期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实现草原鼠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6.
多重PCR对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猪群中病毒性繁殖障碍疾病的流行状况,用多重PCR诊断方法,对太原市附近14个养猪场和门诊病例共1068份样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检测,其平均感染率分别为:PRRSV 32%、CSFV 40%、PPV 20%、PRV 12%、PCV-2 27%。其中混合感染2种病毒的猪群为39%,感染2种病毒的猪为24%。用RT-PCR试剂盒对山西省11个地市66个猪场及121个散养户的1572份血样进行了PRRSV和CSFV的检测,结果PRRSV感染率为33%,CSFV感染率为46%。用间接血凝试验对61个县38个乡136个村179户的1593份血样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的检测,平均合格率为43.9%,从而为防控此类疫病的发生,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检测红三叶提取物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鹰嘴豆芽素A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60nm处测定提取液中总异黄酮的含量。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45%、0.915%、1.722%和1.55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92%。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和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虎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虎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虎源大肠杆菌各分离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100%;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均在80%以上;对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率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 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BMP-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BMP-6基因多态性与法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猪BMP-6基因CDS区1104位存在1个G→A的同义突变,产生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在野猪和民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在长白猪、北京黑猪和法系大白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高。不同基因型对法系大白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初步认为BMP-6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面积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目前对其病原HP-PRRSV的起源还不得而知.本试验通过对多株HP-PRRSV进行全长基因组分析,发现HP-PRRSV中存在4处缺失,而且这4处缺失是逐步形成的,在中间过渡类型的毒株中存在着缺失1处、2处、3处的毒株.此外,中间过渡类型毒株中的一些氨基酸基序也是逐步变化的.本试验初步阐明了我国HP-PRRSV的起源是CH-1a-1ike PRRSV,在中间过渡的毒株中能够发现逐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