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紫生菜又称彩叶莴苣,是莴苣中叶用莴苣的一些品种,以食叶为主,宜生食。莴苣为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草本植物。彩叶莴苣以其艳丽的色彩,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青睐。彩叶莴苣每100g叶片中含水89.7g、蛋白质1.6g、糖2.2g、纤维素0.6g、维生素A3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mg、维生素C13mg、烟碱酸0.5mg、铁1.1mg、磷27mg、钙30mg。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叶用莴苣。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荒漠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石羊河下游人工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荒漠植被群落以耐盐碱的湿生物种为主,包括24个植物种,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1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白刺、芦苇、梭梭、黑果枸杞、盐爪爪、猪毛菜、盐生草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生态输水后青土湖人工湿地生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湖区土壤水分均值为9.85%,黏粒含量均值5.25%,粉粒含量均值为21.22%,砂粒含量均值为73.52%。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1.8 g/kg。TN含量均值为5.8 g/kg、速效磷含量均值为0.2 mg/kg, pH均值为7.39,电导率均值578.31μm/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粉粒和极细砂为主。C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速效磷、电导率是人工湿地植被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估算民勤荒漠梭梭固沙林耗水量,运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对民勤荒漠梭梭茎干液流动态进行监测,选择同化枝生长指标为扩展纯量,对梭梭单株耗水量与单株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进行相关性拟合,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生长与其耗水量月变化过程同步,梭梭快速生长期(7月)同化枝生长及耗水量明显高于展叶(5月)和落叶期(10月),经相关性分析确定梭梭同化枝表面积、同化枝干重与其耗水量存在线性函数关系;模拟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受林分密度及分枝构型的影响较大,且不同龄林梭梭同化枝生长模拟均略小于实测值,相对而言同化枝表面积模拟值平均相对误差更小(8.92%)。因此,以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可行,可实现梭梭林耗水量的可靠估算,为荒漠植被固沙造林及其生态用水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民勤荒漠区6种不同布设年限(1 a、5 a、10 a、20 a、40 a、60 a)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样地和流动沙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构成、重要值、优势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调查,探究长时间尺度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构建对区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调查样地共记录到植物6科12属12种,以藜科、蒺藜科为主。人工防沙体系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植物物种数量(从4种增加到5~8种),且随着布设年限的延长,优势种由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逐步向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猪毛菜(Kali collinum)、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优势种演变,生活型也从以一年生草本为主的单一型向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复合型发生演变。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总体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布设20 a时物种数最多,物种分布最均匀,对照沙地物种数最少,物种分布均匀度最差。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表现为:对照沙地与布设1 a样地>布设20 a与布设40 a样地>布设1 a与布设5 a样地>布设10 a与布设20 a样地>布设40 a与布设60 a样地>布设5 a与布设10 a样地,相异性指数与Cody指数则表现相反。区域土壤含水率波动态势与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保持一致,且相较于较深层土壤(40~60 cm),浅层土壤(10~30 cm)对区域植物自然演替进程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首尔都市区生态环境统一规划以及点-线-面结合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并从"首都圈"、北京市域、城区范围3个尺度提出了北京绿色空间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新月形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的两种过程,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绿洲边缘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调查观测,并在民勤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上进行了流场观测。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的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交替进行,春季≥5 m·s~(-1)的NW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的主要原因,夏季≥5 m·s~(-1)的SE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分离的主要原因。重合的过程也是沙丘前移的过程。2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时,沙丘顶点的风速大于上风向旷野风速;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分离且当旷野风速≥8 m·s~(-1)时,沙丘顶点至沙脊线之间的风速小于上风向旷野风速。3从沙丘迎风坡底部到沙丘顶部,中沙增多细沙减少;沙丘各部位的细沙粒度与≥2 m·s~(-1)的风速正相关,中沙粒度与≥2 m·s~(-1)风速为负相关;沙丘各部位粒度的不确定性是由两个相反方向的风沙流过程造成的,此过程与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的交替进行是对应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民勤荒漠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的不稳定性要比气温持续升高的危害性更大。以民勤荒漠区为例,运用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民勤荒漠气候在响应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1 1月和4月平均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2月的等温日期提前10.36 d。2 12月和1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7月的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5月的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异系数高达287.3%。3 1月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增大。同时,年降水量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土壤结皮中水分和温度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梭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指导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裸沙为对照,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结皮(苔藓、地衣)中温度(10 ℃、25 ℃ 和 35 ℃)和水分胁迫(重度、轻度和正常浇水)及其互作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在同一水分条件下,相比低温(10 ℃)和室温(25 ℃),高温(35 ℃)提高梭梭种子在苔藓结皮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缩短萌发进程,相比低温和高温,室温提高其在地衣结皮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且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梭梭幼苗胚根长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温度条件下,裸沙和2种结皮中,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梭梭种子出苗进程均逐渐缓慢并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降低,且梭梭幼苗胚根长和胚芽长均呈下降趋势。在裸沙和2种土壤结皮中,相比室温、高温和正常浇水,低温和水分胁迫(重度和轻度)均推迟了梭梭种子的发芽高峰期并降低最大峰值。在同一水分和温度条件下,梭梭种子在2种结皮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高于裸沙。 由此可得,相对于裸沙,土壤结皮的存在有益于梭梭种子的萌发,且在正常浇水条件下,对于苔藓结皮,高温条件下梭梭种子的萌发效果好于室温和低温,而对于地衣结皮,室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好于高温和低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5种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饲料,进行不同配比花粉与豆粉混合饲料对意大利蜜蜂工蜂适口性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配比的油菜花粉与黄豆粉混合饲料对蜜蜂的取食量影响极大(P〈0.01),而且呈现油菜花粉与黄豆粉混合饲料中油菜花粉含量越高,蜜蜂的取食量就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标准。在烟叶生产中宣传贯彻实施SA8000,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地生产烟叶,从而推动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