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8篇
综合类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土壤的自动调节性能与抗逆性能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的自动调节性能是指土壤自身对其内部进行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一定限度内的控制和缓冲,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储存和释供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的需要。土壤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即其抗逆性能,则是土壤的自动调节性能在特殊条件下的体现。土壤的自动调节性能是土壤的吸储能力、释供能力、转化能力和缓冲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既受制于“体质”,也受制于“体型”。所谓“体质”,是指肥力基础物质--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的数量、组成比例及其吸储-释供、转化和缓冲的能力;所谓“体型”,是指由不同粒级微团聚体的不同排列与垒结而形成的土体构造。通过适当的方式改善土壤的“体质”与“体型”,将能增强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Ⅲ.红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是土壤肥力实质研究的一部分.对红壤的研究再一次地证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态特征、组分含量、以及各级微团聚体的数量分配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体质与体型.红壤的肥力基础物质的构成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壤中较高含量的游离氧化铁及其在各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分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武冠云 《土壤》1986,18(4):174-180
关于我国红壤的基本性质及改良利用,我国的土壤学家已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适宜深耕的情况下,耕作土壤产生特有的层次組合,即活动层、穩定层与保証层。各层的肥力特点,規定了它們对于作物生长的特殊功用。耕作土壤在适宜深耕后的第三年,仍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其特有的层次分化,因此常年浅耕与定期中耕相結合的耕作方法,能收到改良土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概说 在农业生产中氮磷钾被称之为肥料三要素,也就是说,必须充分供给农作物这三种肥料元素,才能保证其生长良好产量丰富。根据我国近二三十年来的地力测定试验研究结果[(1)(2)(3)]指出,我国农业土壤中N.P.K的含量,一般以N最缺乏,P次之,而K素一般不缺。对于N素来说,除了由于空气中的N素参加到生物循环中,可以补充土壤中部分N的缺乏外,同时在我国很早以前,即已注意到补偿土壤中由于收获作物所损失的N素,例如一般农家皆有施用(厂白匕旡)肥、堆肥、绿肥或其他各种农家肥料,以及近二十年来施用硫酸铵的习惯。这些主要都是补充土壤  相似文献   
6.
尿酶抑制剂氢醌在提高尿素肥效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棕壤进行的模拟、盆栽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1.氢醌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随其用量的增多而增大;脲酶活性得以恢复的时间随氢醌用量的减少而缩短。2.适当用量的氢醌能提高春小麦对于尿素氮的利用率和减少尿素氮的气态损失。3.将适当用量的氢醌与尿素于播种前一同施入土中,能显著地提高玉米产量并省去追施氮肥的工序。4.在施有氢醌的处理,不曾发现在土壤、小麦茎秆和籽实中有氢醌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自然土壤经人类耕作活动后的变化如阿?在土壤剖面上有何反映?对于土壤分类与土壤肥力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土壤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土壤分类力面,自然土壤若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土壤性质的变异大,便应将这类土壤在分类中作较高极的划分;否则,则应作较低极的归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作者对黑土和棕壤的多年研究结果,论述了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在保肥和供肥方面的不同性能。鉴于肥地与瘦地、小粒级与大粒级微团聚体间存在着保肥-供肥性能的明显差异,作者试以10μm为界,划分<和>10μm两类“特征微团聚体”,以其比例来界定高、低肥力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的数值范围和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与培肥效果。结果表明,“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现有状况及其调控的实际效果,是综合  相似文献   
9.
武冠云 《土壤》1982,14(2):52-55
海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地区北部,通肯河与克音河的河间地带,系小兴安岭山地向松辽平原过渡的波状起伏平原,土壤多为黑土,水热条件适中,土质肥沃,是著名的粮仓,但开垦以来,由于对土壤资源利用管理不当,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农作物单产仅200~300斤,若能采取适当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