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浙北嘉兴平原几种稻田土壤肥力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兆登  张益农 《土壤》1990,22(1):12-16
本文是针对浙北嘉兴平原地区特点,筛选出适宜该地区土壤的12个可测指标,通过相关矩阵统计、主组元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加以综合归类,把该地区几种土壤划分为高肥力型、稳肥力型、低肥力型三种。并相应提出高肥力型土壤要重视投入和产出的平衡,以保持土壤肥力。稳肥力型土壤要重视土壤物理性状的调节,以充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低肥力型土壤要针对存在的障碍因子,采取水利、农业等综合措施,重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方兆登 《土壤》1983,15(6):237-238
早稻早插不早发,群众称为"坐苗"或"僵苗"。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盐量电导测定的精确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兆登  陈志雄 《土壤学报》1965,13(3):329-331
用电导法测定土壤含盐量,简便快捷,且有较高的精确度,在国外已为一般常规测定所应用;并直接利用电导度来作为土壤盐溃程度的指标.这个方法,国内已有所报道,目前应用亦日渐广泛.唯对此法的精确度问题,存疑尚多,本文专就这一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方兆登  张益农 《土壤》1987,19(5):253-258
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的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多熟制的发展和施肥量的增加,对该地区的粮食增产是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多熟制发展后,土壤浸水时间延长,干耕晒垡的机会减少,土壤出现粘闭、起浆、僵硬,水气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农村肥料结构发生了变化,化肥用量愈来愈大,而有机肥的比重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5.
新三熟制对杭嘉湖平原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兆登  丁鼎良  邬德洪 《土壤》1993,25(2):75-78
究研表明,在杭嘉湖平原区实行大麦-玉米-稻(或大麦-西瓜-稻)新三熟制,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下降。一旦恢复老三熟种植后,土壤有机碳、氮又趋于积累。与老三熟种植相比,新三熟种植制土壤的松结态腐殖质含量高,紧结态腐殖含量低,故松/紧比值大;土壤松结态腐殖质氧化稳定系数(KOS)低,紧结态氧化稳定系数(KOS)高;土壤的通气空隙、传导孔隙量高。而土壤容重、抗压强度、土壤收缩率低。新三熟制有利于养分释放和供给,减少杂草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