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护坡人工混凝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人工混凝土壤生态护坡基材的抗蚀性,室内测定了其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各抗蚀性指标,并与立地条件相似的自然土壤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人工混凝土壤中 > 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与有机质含量均显著提升,可蚀性因子K、结构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与分散率均显著降低;同时,抗蚀性主成分值提高了2.53倍。这均证实人工混凝土壤团聚状况和团聚度有所改善,抗蚀性较自然土壤有较大的提升。相关性分析表明 > 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R0.25和有机质含量与其他抗蚀性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由于添加了水泥和天然有机物料,人工混凝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因此导致其稳定性与抗蚀性显著优于原材料之一的自然土壤。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探究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主导生态因子,为提高工区植被修复成功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工区内5种不同类型边坡(渣土堆积体、土质、土石混合、岩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为生态因子,通过实地监测和取样分析,采用熵权法计算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土壤肥力(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权重分值,再由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并结合极差分析甄选主导生态因子。[结果] 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渣土堆积体边坡、土质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最高,均为10.000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最好,而混凝土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仅为5.369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较差;边坡类型不同,各生态因子对其植被修复影响的强弱不同,即土石混合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度>气温>坡向,岩质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而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渣土堆积体边坡均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向>坡度>气温,但主导生态因子却均为土壤相对湿度。[结论] 影响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相对湿度。不同类型边坡植被修复最优生态因子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和渣土堆积体边坡相对湿度和坡度均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向和温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库区水位变化规律,将145~152 m、152~170 m、170~177 m的消落带分别划为消落带下端、消落带中端与消落带上端,并以三峡库区185 m观景平台的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采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选取植被覆盖率、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基质流失量4类指标,对试验区的生态修复效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沿消落带梯度方向从上至下在观测期内逐年降低;物种种类因受库水长时间的淹没有所减少,均匀性随高程的不同也呈现较大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期内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库岸受库水的长期浸泡以及浪涌的高频繁冲刷是消落带植物生长基质流失的关键因素,造成消落带上下两端植物生长基质流失比中端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行船所产生的涌浪,且其随时间的增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
车身是新能源汽车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汽车设计中占重要地位的研究对象。在新能源汽车中,车身的质量约占整车总重量的35%左右,因此通过设计使车身轻量化,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通过对车身材料方面进行选择及设计,以此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茶树生长发育过程所表现的新梢伸长、展叶和休止等一系列形态特征的变化都以其体内的物质变化为基础,而体内各种成分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生理活动过程,均会导致细胞液浓度的改变。研究茶树体内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茶树生理代谢的情况,也是鉴定茶树品种抗性和探讨茶树生育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