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旱地红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的响应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农田肥力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年限条件下的旱地土壤,选取耕作10 a、20 a、50 a的花生地和菜地,并以未开垦的原始荒地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与荒地相比,各年限花生地的土壤肥力等指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菜地土壤的各项性质则呈现提升的趋势。耕作20 a的花生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等指标均最低,同时耕作50 a的菜地各项性质相对于10 a有显著的提升(p0.05)。花生地中植食性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下降,而菜地中食细菌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逐渐上升。从线虫生态指标数据显示,花生地相对于频繁施肥和耕作的菜地表现出更为稳定的土壤食物网。因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下旱地红壤生态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指示潜力。 相似文献
2.
红壤地区旱地土壤酸性强、肥力低,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会对土壤性质和线虫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探究土壤响应情况,研究采用未开垦撂荒地为对照,选取了退耕还林和板栗林2种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对比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性质及线虫群落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板栗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6.41g/kg和0.46g/kg;而荒地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同时基础呼吸为28.36mg/(kg·d),显著高于另外2种土壤(P0.05)。同时荒地中土壤线虫数量达到最高,而线虫群落结构在3种类型的土壤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构成,其中荒地中植食者为优势类群,而退耕还林和板栗林中分别以捕/杂食者和食细菌者为优势类群,且不同林地类型对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与荒地相比,其他2种土壤的性质和线虫的群落均呈现出退化的趋势。这些结果对当地的林地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