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2.
采用“样方法”,详细调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一期培训圈中15个月内对主食竹种拐棍竹(F.robusta)的采食情况、残桩和残尖数量。通过建立拐棍竹不同龄级地径和株高与重量、残桩地径和高度与残桩和残尖重量之间的回归估测模型,统计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物利用率,为设计野化培训圈及其选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森林土壤、水文状况、森林植被、食物资源、伴生动物和人为活动等生态因子的特征及其大熊猫与各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护大熊猫和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卧龙特区大熊猫竹子基地栽培成效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对 2 0 0 2年建立的大熊猫竹子基地的调查 ,所有栽培竹种的成活率均在 74%以上 ,美竹成活率最高 ,达 97.2 2 % ,白夹竹次之 ,89.38% ,拐棍竹为 76.95 % ,方竹最低 ,仅 74.44%。四种竹种发笋率的排序递次为美竹>方竹 >白夹竹 >拐棍竹 ,发笋率分别是美竹 65 .45 %、方竹 63.0 6%、白夹竹 5 0 .90 %、拐棍竹 42 .86%。从生长发育指数来看 ,美竹属于栽培竹种中的最优势者 ,仅地径略小于拐棍竹 0 .0 1 cm,而株高远远高于其它竹种 ,为84.43cm,最高有达 1 5 0 cm以上的记录 ;白夹竹地径与方竹接近 ,株高与拐棍竹相似。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初步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卧龙特区大熊猫竹子基地栽培竹种的成活率、发笋率、幼竹密度以及地径和株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栽培竹种的成活率和发笋率、幼竹的种群密度以及部分竹种的地径与株高生长,这不仅与肥料类型、施肥时间、施肥量有关,而且受制于竹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成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社区访问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兰科植物32属74种,其中密花兜被兰(Neottianthe calcicola)、囊唇山兰(Oreorchis foliosa)、少花山兰(Oreorchis oligantha)、弧距虾脊兰(Calanthe arcuata)、斑叶杓兰(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小花杓兰(Cypripedium micranthum)等6种为新记录种;辖区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90.5%)为主,腐生兰(6.7%)和附生兰(2.8%)较少;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类型和2变型,以温带分布型为主(60%),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23%),占温带成分总属的44%;辖区兰科植物的主要威胁因素有放牧、采集、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西南手参、手参、天麻等药用植物种类及建兰、春兰、蕙兰等观赏植物种类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针对辖区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以铁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四川红杉、西南樱桃、华西枫杨、连香树、疏花械、川滇长尾械、水青树、领春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2科182属413种,其中裸子植物12种,双子叶植物362种,单子叶植物51种;且以松科、桦木科、械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杨柳科、五加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毛莨科、荨麻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合,占组成植物总数的56%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47.2%和48.9%。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54.96%,反映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人为干扰(主要是森林采伐)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采用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SPSS 13.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64个植物群落数据。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不同采伐方式中皆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择伐与原始森林,物种数平均分别是原始林20.78±9.07、皆伐27.69±7.75和择伐26.62±8.81,但仅物种数和Margelef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采伐时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波动性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高于其他年代和原始森林,这不仅与采伐方式有关,而且同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生命规律联系紧密,其各指数之间的统计假设检验结果与不同采伐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