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0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4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5篇 |
农学 | 227篇 |
基础科学 | 177篇 |
372篇 | |
综合类 | 2271篇 |
农作物 | 359篇 |
水产渔业 | 184篇 |
畜牧兽医 | 772篇 |
园艺 | 331篇 |
植物保护 | 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239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77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342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标准地定位监测方法,选取不同栽培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复层林上层林冠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直接辐射透过系数、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等5个冠层因子作为影响下层林分生长的光环境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肉桂林分生物量的主要光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上层密度光环境下的肉桂各器官生物量变化明显;在主成分分析中,马尾松冠层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三者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99.37%,是影响下层林生长的主导光环境因子;肉桂生物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从回归模型中可得出影响肉桂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上层林冠层的直接辐射透过系数。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红葡萄酒重要的感官特征和质量评价指标,花色苷是红葡萄酒呈色、稳定和营养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既往研究极少探讨外源添加天然色素对红葡萄酒颜色质量和花色苷的影响。选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于酒精发酵前和发酵后分别添加天然色素Ⅰ和天然色素Ⅱ2种色素,并以添加黄岑苷、绿原酸和没食子酸3种多酚为对照,探究对葡萄酒颜色特征、花色苷种类与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发酵前添加天然色素Ⅰ和Ⅱ使得酒体颜色加深、红色色调加强、花色苷含量增加。在发酵后添加以上多酚对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的影响弱于发酵前添加,但添加天然色素Ⅰ仍然有利于花色苷含量的保持,只是效果弱于发酵前添加。其余多酚物质处理对供试酒样颜色品质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前添加多酚物质更有利于红葡萄酒颜色品质的提升和稳定、花色苷含量的保持和稳定,天然色素Ⅰ是相对最优质的辅色剂。 相似文献
3.
甲醛处理对豆饼干物质和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豆饼用2g/kgDM甲醛处理后,10h瘤胃干物质(DM)降解率从87.19%下降到豆饼含水量为14%和60.93%和含水量18%时的56.29%,粗蛋白降解率从87.69%分别下降到48.36%和43.43%,随着甲醛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粗蛋白的降解率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减少。在甲醛用量低于2g/kgDM的情况下,甲醛用量对PH为4.5时的胃蛋白酶4h和8h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但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安普霉素耐药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和生化鉴定管对有过安普霉素用药史的鸡场分离的鸡源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筛选出鸡源安普霉素耐药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这些耐药菌对安普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7株对安普霉素耐药的鸡源性大肠杆菌,这些耐药菌株全部对安普霉素、妥布霉素、奈啶酸、多西环素和阿莫西林耐药;大部分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也呈现耐药.对新霉素的耐药较低,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部分交叉耐药现象的存在揭示对安普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其他抗生素也可能对它们失去疗效. 相似文献
5.
鸭胚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日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D1mRNA和Myf5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型;在腿肌早期发育中均呈近似"反√"型的表达趋势,在27日胚龄时表达量最低,出生后7日龄表达量又上升,但MyoD1mRNA的表达量仅有小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Myf5mRNA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和腿肌中两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同一胚龄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骨骼肌中MyoD1和Myf5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和Myf5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云南黄牛3只,用尼龙袋法测定六种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苜蓿草和一年生黑麦草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草块、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P<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草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块、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P<0.01),且大小顺序为:苜蓿草>苜蓿草块>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 相似文献
7.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 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 cfu/g FM增加到1.02×108 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H仅为4.08,并可以在p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相似文献
8.
9.
选用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云南黄牛,饲喂5种含不同加工处理(粉碎、粉碎蒸汽、干碾压、湿碾压、蒸汽压片)玉米的日粮,在精粗比为50:50的条件下,采用3×5不完全拉丁方设计,测定黄牛血液中血糖和尿素氮浓度以研究含不同处理玉米的日粮对黄牛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粉碎、粉碎蒸汽、干碾压、湿碾压及蒸汽压片5组处理玉米日粮2h后各组血糖出现显著差异(P0.05),大小依次为蒸汽压片干碾压粉碎蒸汽湿碾压粉碎玉米日粮组,与干碾压、粉碎蒸汽、湿碾压、粉碎玉米日粮组相比,蒸汽压片玉米日粮组血浆葡萄糖含量提高0.28、0.52、0.85、11.13mmol/l。饲喂后6h,粉碎蒸汽玉米日粮组血浆尿素氮浓度最高,显著高于粉碎、干碾压、湿碾压及蒸汽压片4组日粮(P0.05),蒸汽压片玉米日粮组尿素氮浓度最低。经相关性分析,瘤胃液中丙酸比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及沉积氮与可消化氮之比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237X+0.4586(Y:葡萄糖,X:丙酸,R2=0.8552);Y=21.608X-275.96(Y:RN/DN,X:丙酸,R2=0.9067);Y=81.235X-277.67(X:葡萄糖,Y:RN/DN,R2=0.8417)。 相似文献
10.
TAO Li LAN Xian-li LI Jun MA Chun-xia LAN Jin-hong HUANG Ming-xue LAN Mei-yi BI Bing-fen CHEN Ze-xiang YANG Wei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4):1072-1078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s of goat's respiratory disease from a goat farm in Guangxi province,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clinic observa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bacterium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iochemical test, PCR and animal experiment test were conducted.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taken on the basis of pathoge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ycoplasma, influenza virus and parasite were negative by isolation and culture or PCR, however, two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named MS1 and MS2 were isolated from lung.MS1 was identified as Serratia marcescens by biochemical test and 16S rRNA sequencing, which shared 99% nucleotide homology with other Serratia marcescens in GenBank.And MS2 was identified as E.coil by the same methods that shared 99% nucleotide homology with other E.coli in GenBank.Anim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wo strains could cause death in mice.The drug sensitive tests showed two strain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spectinomycin, amikacin, kanamicin and neomycin.Kanamycin and dexamethasone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ick goat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