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比较了4种种植密度对其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株行距7 cm×(25 cm+4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600.5 kg/hm~2,比株行距13 cm×(25 cm+40 cm)、10 cm×(25 cm+40 cm)、10 cm×(20 cm+40 cm)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3.5%、15.8%和11.7%,但其单株粒数、果荚数和粒重显著下降;株高和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茎节数和第一结荚节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少。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和第一结荚节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8366**,R=-0.7139~(**)和R=-0.5230~*),与分枝数表现出显著正相关(R=0.5261~*)。通径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株高主茎节数结荚高度第一结荚节位分枝数,其中株高对单株种子产量有显著的负效应,其贡献率最大为0.5855。  相似文献   
2.
探讨多效唑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调控效应,以为其高产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设计4种多效唑浓度处理,比较其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正效应,而高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则有一定的负效应,与CK比较,低浓度多效唑处理(50 mg/L)的种子产量(1318. 5 kg/hm^2)显著提高了17. 3%,但在收获指数上与CK无显著差异,其优势主要来自于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8. 31%和20. 6%;同时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性能,其后期叶片的SPAD值比CK明显增加3. 44%~4. 67%,其单株总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了20. 48%。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子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和果荚数呈显著正相关(r=0. 6126和0. 5657),与结实率呈明显的负相关(r=-0. 5361);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果荚数,其中单株粒数的贡献率最大,为0. 4918,其次为结实率的0. 267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