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松嫩平原西部已经退化的天然草场,采用松土、松土外播、浅翻轻耙和施用化肥等技术措施进行培育改良,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研究上述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在项目区内进行了大而积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草地围封是改变天然草场被草食家畜践踏,防止三化”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恢复草场植被,改善草场等级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彰武县随着退耕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作的开展和封山禁牧的实施,饲草饲料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减轻了很多,现全县已围封天然草地2  相似文献   

3.
低湿草场翻耙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 ̄1993年在三江平原低湿草场上,采用翻耙,重耙松土,翻不耙等措施对退化的草场进行了改良试验,其研究结果表明,以翻耙结合和5月上旬重耙松土改良效果最好,二者分别比对照增产干草40.3%和26.3%,为低湿草场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实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针茅+羊草根化草场改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大针茅+羊草退化草场进行了围栏封育、机械重 耙、松土、浅耕翻、浅耕翻+补播、施肥等项改良措施,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表明这些改良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围栏封育、浅耕翻和松土效果比较显著。这项试验研究为同类地区改良退化草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柴凤久  王玉林 《草业科学》1994,11(4):8-10,13
1986-1992年三江平原对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场进行了不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草,翻耙结合和5月上旬重耙松土改良草场效果比较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干草19.2%-101.4%,31.2%和23.9%。  相似文献   

6.
沙地恢复草场放牧绵羊体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正在围封恢复中的沙地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暖季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试验,结合放牧绵羊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指标评价恢复阶段沙地草场牧养能力。结果表明,暖季(6-10月)放牧绵羊增重明显,3个放牧区绵羊平均月增重分别为2.46,5.08,5.52和2.29kg,而不同放牧方式对绵羊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在7-8月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好,空腹到采食后7h内发酵参数动态变化表现为:瘤胃pH7.01-6.38-6.47-6.77、NH3-N浓度6.02-9.26-10.75-10.82mg/100mL、总VFA浓度31.37-42.99-58.55-65.28mmol/L。因此在围封恢复5~6年的沙地退化草场上进行绵羊的暖季适度放牧,可以产生较好的增重及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7.
松土改良坝上退化羊草草场的研究吕进英,王昆,任永霞(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史有才,李茂林(河北省康保县畜牧局)坝上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舌状延伸部分。近年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草场退化严重,而以羊草建群或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1986~1992年在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草场上,对退化的草场进行了不同的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草、翻粑结合及5月上旬重粑松土改良草场效果比较显著,比对照增产19.2%~101.4%、31.2%和23.9%,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单位面积蛋白质提高1.97~4.60倍。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场荒漠化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寒干旱区草场荒漠化特征和引发机理的总结,查明了荒漠化草场奶穹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巨变、不合理农垦、过牧及鼠害等。通过建立牧业生态户,对严重退化草场围封,进行人工补植优良牧草,灭除不可食毒、杂草,消灭鼠害,暖棚养畜;并将木本植物引入草场,设置灌木、半灌木绿篱,探求时空立体型牧场等多项试验措施。经4年治理,提出一套以牧业生态户为单元,防止高寒草场荒漠化,解决青藏高原雪灾问题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补播已成为各国更新草场的一种主要手段,沼泽草场补植优良牧草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地下水位,其次是由于沼泽土壤的特殊性补播植物种类问题。本文以三种地下不埋深和三种优良牧草为试验因素,共组成九个不同处理,进行单因子对比分析,探讨沼泽草场适宜地下水位条件下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并对沼泽草场的补播技术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沼泽草场在地下水位埋深40-60厘米时补播草木栖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在应用上,松土耕地和其它技术配合得当,补播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65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于2004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稀树灌草丛退化草地进行了围栏封育。在封育后第1年和第2年,以未围栏封育退化草地为对照,对草地土壤种子库和植被的物种组成、密度变化、多样性变化及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群落的相似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和植物密度增加极显著(P〈0.001),其物种组成主要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在围栏封育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植被均匀性下降。随着封育年限增加,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和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均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围栏年限冷蒿草原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于2002年8月在内蒙古四于王旗对不同圈栏年限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栏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性状都优于全午放牧草地。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植物群落特征发生了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不如植被变化明显。土壤性状对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的响应程度表现为土壤水分含量与客重最为敏感,土壤养分含量较为敏感,而土壤机械组成则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大小、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对种子库特征与土壤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以S1最多,F15次之,F0和S10较少;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增加,种子库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规律,但种子库主要植物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转变。2)土壤种子库密度以F15、S3和S15较高,F0最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的增加,种子库总密度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变化。3)土壤种子库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8~0.55,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F15年相似性最高、S3次之,S10与S15最低。4)CCA表明,土壤速效钾、全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与放牧草地相比,水平沟整地措施能使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密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作用仍低于草地长期封育。  相似文献   

15.
退化羊草草原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退化的原因,概述了常用的农艺、化学和生物措施,如浅耕翻、松土、火烧、施肥、灌溉,补播、施枯草或秸秆、石膏改良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与改良机制。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明显改善,羊草根茎得到充分发展、占据了较大的生态位且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地上植被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地上和地下产生了积极的正向耦合效应。最后提出了重度、中度和轻度退化羊草草原的3种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围封、浅耕翻改良技术对退化羊草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洪生  邵新庆  刘贵河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10,18(3):339-344,351
为探求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退化草地适宜的改良技术,于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沽源草地生态野外试验站研究了围封、浅耕翻改良处理对退化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地地上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过度放牧相比,围封、浅耕翻改良均能有效地改善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群落结构,显著提高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地上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产量(P<0.05),其中以浅耕翻改良的效果最为明显;围封、浅耕翻改良导致退化羊草草地植被物种饱和度、物种均匀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其中以浅耕翻的影响效果最明显。从利用的角度看,围封、浅耕翻改良4年后,羊草已占绝对优势,地上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地上生产量也显著提高(P<0.05),草地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加以利用,其中,浅耕翻改良对促进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地上植被生产力的恢复,尤其是羊草种群的恢复较围封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恢复与重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弃耕地上建植人工草地试验 ,结果表明 ,建植人工草地后 ,土壤中盐分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由中重度盐土转变为微盐碱化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欧阳克蕙  王堃 《草地学报》2006,14(4):395-396
以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按照人为设计理论和生态恢复的一般程序,在中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研究截叶胡枝子(Lespedeza cuneata)草地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草地植被的重建,并探讨了这一生态恢复模式在恢复初期的生态学过程和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陇东黄土高原干旱草地利用方向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论述了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草地的生境条件,草地生产能力、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草地利用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方向、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广种多年生牧草,加强草地管护、合理利用草地,草林结合、保护水土等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Semiarid grasslands accumulate soil beneath plant “islands” that are raised above bare interspaces. This fine-scale variation in microtopographic relief is plant-induced and is increased with shrub establishment. Research found that fire-induced water repellency enhanced local-scale soil erosion that reduced variation in microtopographic relief, suggesting that fire may counteract vegetation-driven, fine-scale spatial soil heterogene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longer-term measurements (up to 9 yr) of soil microtopography to evaluate the hypothesis that fire in semiarid grasslands results in more homogenous soil microtopographic relief. Changes in soil microtopographic relief were measured prior to and following a total of five fires at three semiarid grasslands within central New Mexico, United States. The fires included three cool-season prescribed fires, a warm-season prescribed fire, and a warm-season wildfire. Four of the five fir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soil microtopographic variation that persisted for up to 4 yr. The dura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soil leveling effect was lowest in the grassland with clay-rich soils, indicating a possible soil texture interaction. Although two grasslands had net soil loss following fires, no net erosion occurred at the third grassland, indicating that redistribution of soils can occur without net eros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management with prescribed fire reduces biotic-driven variation in soil microtopographic relief in semiarid grasslands that may help limit the transition to shrubland ecosystem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