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树褐斑病以前在冕宁县沙坝镇、棉沙湾乡等地零星发生,老蚕区重养蚕、轻护桑,重防蚕病,忽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将局部地区的早期桑褐斑病有效防治,致使受灾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雅砻江蚕区邻近棉沙湾乡的所有村组都发生桑褐斑病,造成很大危害。为此开展了《冕宁县桑树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针对元阳县蚕区桑树褐斑病发病严重,影响桑叶产量与质量,对当地蚕业生产影响很大的情况,展开对桑树褐斑病的发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技术介绍,以期为元阳县桑褐斑病防控提供指导参考。对桑树褐斑病的分布与危害、发病规律与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概述,对元阳县发病严重的桑园开展调查与发病原因分析。元阳县蚕区桑园地势低,通风差,栽植密度大,套种高杆作物玉米等,桑树长势弱,管理差的桑园褐斑病发病严重,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文献影响桑树褐斑病发病因素观点一致,即桑树品种、气候气象、桑园管理。通过在桑树褐斑病受灾严重区域建立长期有效预测预报工作,对元阳县蚕区防控中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提高蚕农防病意识、科学施肥、农药防治与物理机械防治结合等措施,以期对桑树褐斑病进行有效防控,促进蚕区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 512 bp, 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已报道的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有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和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两种。在云南省不同蚕区选择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分离病原菌株,以待测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各菌株的r DNA-ITS序列。对菌株PCR产物测序后比对Gen Bank数据库中已提交桑褐斑病病原菌的r 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5.2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云南省不同蚕区感病桑树分离的桑褐斑病病原菌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桑褐斑壳丰孢P.maculans的r DNA-ITS序列(登录号:GU214670.1)、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Fckl.)Wolf]r DNA-ITS序列(登录号:AB435069.1)的遗传距离很近,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聚为同一分支,其中编号BS、DY、ML、QJ的菌株与来自印度的桑球腔菌的序列相似度达到100%。由此认为,引起云南蚕区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有性态为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  相似文献   

6.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大志  陈伟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5,33(1):24-24,30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以前凉山蚕区桑树栽植以四边桑、大行桑为主,桑褐斑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凉山州栽了大量的成片密植桑园。通过田间调查,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最严重的桑树病害之一,调查该病害在桑园的空间分布和建立相应的抽样技术,可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3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及改进m*-m)和测定5种聚集度指标,确定桑褐斑病病叶在试验桑园内桑树上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密度时个体群相互排斥且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个体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当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病叶个体群呈均匀分布。应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的结果显示,造成桑褐斑病在桑园大量集中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如气候、桑树栽培条件等。依据Iwao m*-m模型建立桑褐斑病病叶抽样数公式为N=1/D2(0.33/m+0.89),可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控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广泛收集珠江流域的桑树资源以发展两广地区的蚕桑生产,广西蚕业指导所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共同组成考察组,于1987年5—7月;10—12月对广西18个县的桑树资源进行了考察.除过去考察到的蒙桑、鸡桑、湖桑、广东桑、白桑外,还发现了长果桑,长穗桑、鬼桑等3个桑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9.
桑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怀平 《四川蚕业》2003,31(3):19-20
桑褐斑病俗称烂叶病 ,烂斑病 ,是桑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 ,据笔者调查 :近年来 ,在各蚕区时有发生。桑树感染褐斑病较轻时 ,虽然叶质较差 ,但仍可养蚕 ;发病重时 ,整个叶片布满病斑 ,造成叶片枯萎脱落或腐烂 ,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今年春季 ,笔者所负责的草坝片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桑褐斑病 ,造成全区 2 0多万株桑树不同程度得病 ,其中尤以新嫁接小桑园为主。笔者在防治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的积极措施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供同行参考。1 症状桑树感病初期 ,病斑为褐色 ,水渍状 ,呈芝麻粒大小斑点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一般情况下病斑…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我省桑树病虫害猖獗。尤其是桑萎缩病再度蔓延及桑瘿蚊等虫害的出现,当引起蚕业界的重视。省蚕研所桑保组在1986年桑树害虫调查中,在石泉县饶丰、池河两地发现桑瘿蚊。该虫吸食顶芽汁液,造成桑树封顶,生长停止。它发生代数多,蔓延迅速,在江、浙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广东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由于气候溫和,桑树生长期长,年可採桑养蚕7—8次,所以桑树品种有其独特的性状,但是广东重点蚕区的珠江三角洲,桑树栽培向以实生苗繁殖,由于自然什交的結果,桑树性状甚为混什,直接影响产量与品質的提高。1954年全国蚕茶工作会議,批判了过去“重蚕輕桑”  相似文献   

12.
桑褐斑病是桑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北方蚕区发病普遍,危害较重。1976-1977年,我们在辽宁省前所桑蚕种场进行了桑褐斑病药剂防治试验:(1)用孢子悬浮液对易感病桑苗以喷洒法进行接种试验,得出在日平均温度22℃、相对湿度87%以上时,桑褐斑病菌的潜育期为8天左右;(2)通过几种杀菌剂的不同浓度的筛选试验结果证明:多菌灵类杀菌剂对防治桑褐斑病具有较好的效果,防效为85-91%,药效期为2周左右。药剂对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此药对蚕体发育无不良影响,养蚕成绩与对照区无异.  相似文献   

13.
抗寒桑品种龙桑一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具有抗寒性强,抗桑细菌病、褐斑病能力强的特性。在黑龙江省产叶量比对照种秋雨桑高10—31%,养蚕试验中春季万蚕收茧量增10%,秋季增25%。国家品种鉴定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5%、30%、31%。养蚕试验成绩:万蚕茧层量、五龄100公斤桑产茧量,万蚕产丝量,五龄100公斤桑产丝量,分别增12%、13%、11%、14%。  相似文献   

14.
<正> 桑蓟马在我国各蚕区的危害有逐步加重的趋势。我省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常遇干旱,往往造成桑蓟马暴发,使桑树生长发育和夏秋蚕饲育成绩受到影响。桑蓟马的防治以往用常规农药在养蚕前进行桑树施药,极易引起蚕儿中毒,而且蚕期不能使用。如果解决防虫与养蚕的矛盾,急需研制一种对蚕无毒的高效杀虫剂。为此,我们在原研究基础上研制成了“无敌乐”新药剂,对防治桑蓟马有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5.
桑树新品种7946产叶量高,叶质好,发芽势强,枝条直立,节间较密,片叶率高,是适合条桑收获的优良新品种。1 桑树新品种7946的主要性状7946是选择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湖桑32号作为母本,山东的地方品种黑鲁采桑作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单株筛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等程序,历经20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发芽率高,生长势旺,产叶量春季比湖桑32号提高25%—30%,全年提高20%左右;叶质好,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吨桑产茧量、吨桑茧层量等指标高于湖桑32号2%以上。单位面积产茧量提高22.13%,茧层量提高21.4%。用7946饲育原蚕单蛾产  相似文献   

16.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是云南蚕区的桑树主要病害。于2007、2008年调查以上2种病害在海拔由低到高的蒙自、保山、楚雄、陆良、祥云、鹤庆6县(市)坝区桑园的发生情况是: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随调查地域的海拔升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春末夏初、夏末初秋是桑褐斑病危害高峰期,重病区陆良、鹤庆点桑园9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可达71.18、68.80,其中病害对湖桑32号的危害重于农桑14号;桑里白粉病在各调查点桑园均呈零星分布危害,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夏末初秋是桑里白粉病危害主要时期。根据2种病害在各试验点的发生情况,建议正常年份陆良、保山、鹤庆坝区桑园重点防治桑褐斑病,兼治桑里白粉病,楚雄、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褐斑病为主,2种病害在蒙自坝区桑园的发生危害较轻,不作为重点防治病害;当桑园田间调查病情指数为2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重视冬季、开春时节对病害的防治,以减少病原基数。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宁南县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蚕业》2015,(3):45-46
<正>宁南县桑树病虫种类多,上世纪80年代多以红蜘蛛、膏药病、褐斑病等零星为害为主。近年来,随着蚕桑基础的不断壮大,加上恶劣气候的影响,桑树病虫种类和发生为害程度不断增加,为害损失日趋严重,桑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褐斑病上升为主要病虫,桑螟、桑白粉病在个别地区呈现零星为害。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影响我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1桑树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化学防治一直作为桑树病虫害防治快  相似文献   

19.
邓兴勇 《四川蚕业》2003,31(1):31-32
多年来 ,我县一直致力于养蚕及其效益的提高 ,蚕业生产规模主要靠新栽桑来扩大规模。加强现有投产桑管理 ,特别是桑树病虫害的防治 ,多数农户还没有形成共识 ,导致桑树管理乏力 ,还停留在应付检查的思想意识 ,进行的是掠夺式粗放经营。如果没有优质充足的桑叶 ,就喂不出单产高、质量好的蚕茧。1 桑树病虫害的危害桑树病虫害在省内外许多老蚕区都暴发过 ,造成毁灭性危害。我县 2 0 0 0年新村碧窝 1社、披砂、景星部分村、社农户 ,因受桑粉虱危害 ,后三季减少订种达 2 0 % ;同样 ,去年到今年 ,石梨、新华、竹寿的部分区域受褐斑病、桑里白粉…  相似文献   

20.
我县几年来农药使用单一,原有农药对虫害防治效果已不明显,本试验目的是测试40%丙溴.辛硫磷—保桑灵(以下统称40%丙溴·辛硫磷)三个不同浓度(1000倍、1250倍、1500倍)对家蚕安全间隔期及对桑树的安全性,为我县桑虫害防治寻找新农药,结合原有农药交替使用达到最佳防治。试验表明: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后,当天采叶喂收蚁第一天,蚕儿全部死亡;24h后采叶喂蚕也全部死亡;48h后采叶喂蚕出现一部分蚕儿萎缩死亡现象;72h后采叶喂蚕无异常现象。喷药6天后,喂3龄饷食蚕一直到上蔟累计死亡率均为零。说明40%丙溴.辛硫磷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的加长死亡率趋向变低,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采桑喂蚕的安全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