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性状必须使用昂贵的同胞测验才有助于育种工作,而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得以同步提高。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从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MI基因;从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及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多汁、细嫩等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而这些肉质性状主要是由遗传性状决定。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脂蛋白脂酶(LPL),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脂肪细胞分化和决定因子1(ADD1)、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MCRs)、激素敏感脂酶(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影响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8):96-99
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是当今生猪选育改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猪肉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重点对PPARG、FABP、FTO、FASN等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我国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分子标记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猪的肉质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氟烷基因、 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以及运输、 营养、 屠宰等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证明肉质性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且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之相关的基因.本文主要对影响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肌内脂肪含量是牦牛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可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有效改善牦牛肉品质.肌内脂肪的沉积受品种、性别、营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对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则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淀的因素和牦牛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牦...  相似文献   

6.
家禽的肉质性状已经成为育种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影响家禽肉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研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肉的嫩度及肉质相关;另外,肌苷酸(IM P)是鸡肉质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影响IM P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作者综述了与肌内脂肪及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的脂蛋白脂酶(LPL)、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瘦蛋白受体(OBR)、解偶联蛋白(UCP)、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AM PD 1)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钙蛋白酶系统在动物屠宰后肌肉蛋白质水解和肌肉嫩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结合蛋白参与脂肪酸的转运代谢,影响肌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与背膘厚、大理石花纹、嫩度和系水力等肉用性状有较高关联度;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分化过程中可控制启动成肌细胞的融合和肌纤维的形成;肌肉生成抑制素是控制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影响畜禽瘦肉率、改善肉质性状的重要营养基因。作者综述了钙蛋白酶系统家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生肌调节因子和肌肉生长抑制素等影响肉牛肉品质性状的基因,以期在肉牛育种选择中找到使产肉量和肉质得到同步提高的途径,进一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改善肉牛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8.
孟庆利  周海深 《养猪》2012,(4):73-74
精品种猪S2系和D5系是在北京市精品种猪培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支持下培育的两个专门化品系,S2系是以法系皮特兰为基础群,D5系是以法系大白为基础群,经过5个世代选育而成。为了测定在当前饲养条件下,S2和D5系种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状况,特进行此屠宰和肉质测定试验,以更好地利用此两个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9.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0.
琥珀酸作为三羧酸循环(TCA)的中间代谢产物,对于线粒体ATP的生成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其对肉品质及免疫反应都存在影响,在肉质性状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调节肠道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功能。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琥珀酸对肉质性状及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畜禽肉质调控和免疫应答方面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加快秦川肉牛肉用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根据秦川牛育种目标性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1个基因的多态性,找到了4个与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初步确定了影响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秦川肉牛早期选种。[结果]通过育种核心群多育种目标性状相比,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最快,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结论]明显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影响奶山羊产奶性状的几个主要候选基因,如酪蛋白基因、乳清蛋白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生长激素基因、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基因等在奶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即是蛋白组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望成为用来解决生命科学领域中诸多问题包括肉品质问题的有力工具,文章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肉品质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猪定点工作的推行 ,我们在市场上会发现猪胴体上不仅盖有滚花印章而且印有圆章。两枚印章分别代表它的不同含义 :滚花印章标志着经过农牧部门屠宰检疫无疫病 ,属于政府行为 ,圆形印章则标志着经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合格 ,属于企业行为。只有两枚印章同时存在 ,才能说明本胴体是“放心肉”。目前 ,屠宰检疫已被人们重视和了解 ,但肉品品质检验或许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了解。为此 ,笔者想就影响肉品品质的因素作一初步探讨。1 屠畜未经充分休息即宰1.1 由饲养地到屠宰场的长途运输 ,必然使屠畜疲劳 ,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15.
鸡肉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外关于鸡肉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较缺乏,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肉质评价标准,研究者采用的肉质性状指标种类较多,且测定方法和条件千差万别。本文将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鸡肉肉质评定方法进行汇总分析,重点综述鸡肉肉色、pH、系水力、嫩度和风味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的评定方法现状与研究概况,并提出建立一套系统、客观、准确的鸡肉肉质标准评定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开展鸡肉肉质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温热环境因素影响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环境因素是对猪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热环境能导致热应激 ,影响猪的生理机能 ,引起猪肉的生化性质改变 ,从而降低猪产品品质。本文综述了热环境因素的概念、猪的热应激对其产品品质的影响 ,并从生化特性的角度分析肉质变化根源 ,寻找肉品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的抗应激品系的猪采用不同屠宰方法,对抗应激品系的猪和应激敏感的猪采用相同的屠宰方法和测定时间,其结果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影响猪肌肉品质的因素既有内因因素,又有外因因素。对抗应激猪和应激猪采用不同时间连续测定,结果应激狸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抗应激猪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较大,说明时间对抗应激猪的肉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才能有效地区别优质肉与劣质肉。研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