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伤口蛆病是由寄生蝇科的丽蝇属(Caliphora)与绿蝇属(Lucilia)和麻蝇科的污蝇(Wohlfahrtia)的幼虫寄生于动物的创伤口腐败组织内引起的一种疾病.丽蝇属常见的有红关丽蝇(C.erythocephala)和呕吐丽蝇(C.vomitoria),幼虫常滋生于创口的腐败组织或人粪中.绿蝇属常见为丝光绿蝇(L.sericata)和凯撒绿蝇(L. caeser),幼虫常滋生于动物腥臭腐败的创伤口组织或尸体内.污蝇常见为黑须污蝇(W.magnifica),幼虫常滋生于动物流血的创伤口内.  相似文献   

2.
杨茂生 《贵州畜牧兽医》1992,16(4):24-27,17
概述双翅目中,有瓣翅超科(Calypteratae)与兽医有关。它包括4个科:<1>狂蝇科(Oertridae)。幼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特殊的蝇蛆病,如牛皮蝇、马胃蝇、羊狂蝇;<2>花蝇科(Anthomyidae)。触角成梳状或羽状的分枝,如家蝇、螫蝇;<3>寄生蝇科(Tachinidae)。幼虫可寄生于腐败组织内,引起伤口蛆病,如丽蝇、  相似文献   

3.
家兔蝇蛆病是由蝇的幼虫侵入家兔伤口组织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污秽不洁的口、鼻、肛门、阴道、尿道等引起的疾病.牛、马、羊、骆驼、犬、猫等很多动物都可能受到蝇蛆病的危害,因为动物一旦有伤口,创伤组织很容易受到飞蝇侵袭,所以本病又叫做伤口蛆病.除少数幼虫(如污蝇)营专性寄生生活之外,多数都是腐生性或兼性寄生.  相似文献   

4.
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5.
马胃蝇蛆病是由胃蝇科,胃蝇属的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胃蝇的幼虫(蛆)除寄生于马、驴、骡等单蹄兽外,偶尔也寄生于兔、犬、猪和人胃内。患畜由于幼虫寄生,使胃的消化、吸收机能破坏,加之幼虫分泌的毒素作用,使宿主高度贫血、消痩、中毒,使役能力降低,严重感染时可使马匹衰竭死亡。此病对马危害较大,常给养马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创口蛆病是由寄生蝇科丽蝇属与绿蝇属和麻蝇科污蝇属的幼虫(蛆),在家畜和各种动物的皮肤创口和某些天然孔内寄生引起的.虫体以宿主的组织为营养,并向组织深部钻行,使坏死灶不断扩大,长期不能愈合,严重影响宿主健康和放牧家畜的抓膘,牧区羊的创口蛆病发病尤为严重.该病的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除少数蝇种有在春季寄生外,多数都发生在夏秋季.该病的发病率高、发生面广、防治难度大.笔者从60年代起,设想能借助羊的常规管理程序-药浴,来防治创口蛆病.但先后所用的多数药物,在规定的药浴浓度下,对蝇蛆的杀灭效果不理想.如1%敌百虫、0.05%双甲脒无效;0.02%巴胺磷、0.03%林丹、0.05%蝇毒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和0.005%溴氰菊酯的杀蝇蛆效果不彻底.药浴后创口内仍有多量存活的蝇蛆.从1991年使用螨净药浴后发现,创口内的蝇蛆全部被杀灭.现将在一次使用螨净药浴过程,观察杀灭创口蛆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bovis)、纹皮蝇(H.lineatum)、中华皮蝇(H.sinense)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在我国西北、东北牧区流行,是草原放牧牛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主  相似文献   

8.
皮下蝇蛆病是由狂蝇科(Oestidae)皮蝇亚科(Hypoderminae)皮蝇属(Hypoderma)的两种皮下蝇——纹皮蝇(H.lineatum)和牛皮蝇(H.bovis)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通常称“牛皮蝇病”。皮下蝇蛆病在北半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中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家庭散养的家兔伤口处发现了蝇蛆,经鉴定为麻蝇科(Sar cophagidae),污蝇属(Wohltahratia)的黑须污蝇(W.magnifica)的第三期幼虫。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学院病理教研室曾为哈尔滨动物园剖检一头马鹿(Cervus elaphus),在其咽喉部采得寄生的蝇幼虫26条,经确定为狂蝇科(Oestridae)鹿蝇属(Cephanomyia)的北方鹿蝇(C·trompe)幼虫,此虫在我省尚未见报道;而多年来屡次听到黄羊(Procapra gutturosa)等动物咽喉部有羊狂蝇  相似文献   

11.
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平均年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痛痒不安。幼虫在深层组织内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状隆起,继而皮肤穿孔,损伤皮肤,影响皮革质量,给畜  相似文献   

12.
<正>马胃蝇属于双翅目(Diptera)胃蝇科(Gastrophilidae)胃蝇属(Gastrophilus),其幼虫阶段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可引起马骚乱不安、食欲减退及胃黏膜溃疡炎症的一类寄生虫病。马胃蝇三期幼虫多寄生在胃的贲门部,多达几十个至100多个不等。胃部损伤面积可高达60%~80%~([1])。马胃蝇病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在摩洛哥、埃及、瑞典、比利时、哈萨克斯坦~([2-7])等地均有报道;而我国多发生于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马胃蝇幼虫对马匹的感染十分严重,感染率达100%(杨锡  相似文献   

13.
骆驼喉蝇蛆病是由于狂蝇科、喉蝇属的骆驼喉蝇蛆(C.titillator)的幼虫寄生于骆驼的鼻腔、鼻窦及烟喉部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特征是造成骆驼慢性鼻炎和咽喉炎,使其消瘦,最终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4.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绳的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此病在我国西北、东北特别是内蒙古牧区流行甚为严重,其他省份由于引进流行地区的牛也有发生.由于皮蝇幼虫子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幼畜发育受阻,产乳量下降,皮革的质量降低,个别幼虫移行寄生于脑部组织内,可引起神经症状,重者造成死亡,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牛皮蝇幼虫病,又名为牛“蹦虫病”、“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或腹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牛皮蝇是双翅目(Diptera)、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皮蝇属(Hypoderma)的昆虫,以其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或牦牛体内(最后移行至皮下)而引发疾病。该虫偶尔也能寄生于羊、马、驴和一些野生动物的背部皮下组织,而且可寄生于人,个别地区人的感染率可高达7%,成为人畜共患病之一。该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牧区广为分布,其他地区从流行区引进的牛只也有发生。该病在泰宁县属首次发生。2007年9月,泰宁县大…  相似文献   

16.
寄生在马属动物胃肠道的昆虫类,迄今仅报道有一个科(胃蝇科)、一个属(胃蝇属——Gastrophilus)。由胃蝇属引起的马胃蝇蛆病,是兽医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皮蝇幼虫偶而还寄生在马、驴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就甘肃省而言各地都有牛皮蝇流行,但以河西和甘南等牧区以及其他以放牧为主地区的牛感染最为普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发育受阻,产乳量下降,皮革质量降低,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病原体1.1牛皮蝇。成蝇长13~15mm,形状似蜂,休表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份,天津市宝坻黄庄乡一养羊户饲养的50只绵羊,先后有10多只发病,死亡8只;剖检时在鼻腔、鼻窦、额窦等处发现大量的羊鼻蝇三期幼虫寄生.确诊为羊鼻蝇蛆病. 本病是由狂蝇科鼻蝇属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羊出现慢性鼻炎(鼻窦炎和额窦炎).绵羊受害较重,山羊较轻.  相似文献   

19.
寄生在马属动物胃肠道的昆虫类,迄今仅报道有一个科(胃蝇科)、一个属(胃蝇属——Gastrophilus)。由胃蝇属引起的马胃蝇蛆病,是兽医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胃蝇属共有七个种。由于种种原因,使这几种胃蝇的译名繁多,互相矛盾。教员和学生在查阅参考书时容易产生混淆;对研究人员也常带来麻烦。为此对马胃蝇的译名应有统一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有时寄生于人脑和脊髓)所引起的。羊多头蚴病分布广,危害大,2岁以下的羊易感本病。羊鼻蝇蛆病系由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羊鼻蝇蚴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1临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身体极度消瘦,打喷嚏,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对声音刺激反应弱,食欲消失,行走时步态不稳。叩诊病羊头部有浊音,触诊有痛感,头顶部皮肤稍隆起。最后病羊站立不稳,卧地不起,因极度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