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讨在二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中St基因组的分化及其系统关系,本试验通过对3个二倍体拟鹅观草的种间杂种及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与4个四倍体鹅观草属物种(StY)和3个披碱草属(StH,StYW)物种的属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及繁育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东的拟鹅观草二倍体物种(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中St染色体组与来自北美的物种(穗状拟鹅观草)可能存在差异;2)St染色体组在鹅观草属物种中(StY)和在披碱草属物种中(StH,StYW)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3)St染色体组与Y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H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基于叶绿体trnL-F序列对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义披碱草属包括了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裂颖草属和仲彬草属。为深入研究这5个小麦族多年生属的系统地位、母本来源及St染色体组的来源和分化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叶绿体DNA trnL-F序列构建了系统树和网状结构图。结果表明,1)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母本不完全来源于拟鹅观草属的St染色体组,其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P染色体组,Hystrix duthiei及长芒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Ns染色体组;2)系统树中反映了P、W和St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与H和Ns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3)仲彬草属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二倍体物种聚类在一起,表明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关系较近;猬草属中猬草聚在St支中,而H. duthiei和长芒猬草包括在Ns支中,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4)5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具有St染色体组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没有形成一个单系组,表明St染色体组在二倍体物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异源多倍体物种中,其St染色体组的质体序列构成了不同的分支,表明St染色体组在多倍体物种中也具有分化;5)亚洲分布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可能参与了大部分欧亚物种的起源,北美分布物种的St染色体组可能来源于北美的拟鹅观草属物种;有些物种在多倍化起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重复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族猬草属、赖草属(NsXm)、披碱草属(StH)及含不同染色体组(St、H、Ns、Eb、Ee、P、F 、V、W)的近缘二倍体属共46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间隔区atpB-rbcL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猬草属和赖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母系起源。结果显示,1)猬草属模式种H. patula与拟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物种聚为一支,表明H. patula与披碱草属植物亲缘关系近,其母本来源为含St染色体组的拟鹅观草属物种;2)猬草、长芒猬草、4个新麦草属物种及滨麦和所有欧亚分布的赖草属物种聚在一支,说明猬草、长芒猬草与欧亚赖草亲缘关系较近,其母本供体来自含Ns染色体组的新麦草属物种;3)高丽猬草和东北猬草与北美赖草及冰草属、旱麦草属、大麦属物种处于同一分支,表明高丽猬草和东北猬草与北美赖草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其母本供体为未知来源的Xm染色体组。研究结果支持将H. patula组合到披碱草属中,猬草、长芒猬草、高丽猬草和东北猬草应组合到赖草属中。  相似文献   

4.
三种鹅鸡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永红 《草业学报》2000,9(2):45-52
通过对鹅观草属犬草组长芒鹅观草、缘毛鹅观和鹅观草3个种及春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繁育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这3个种的亲缘关系。F1植株的外形趋于两亲本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亲本种染色体配对正常。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数较高,平均构型:R.pendulina*R.dolichathera为0.561Ⅰ+13.72Ⅱ;R.dolichathera*R.kamoji为7.58Ⅰ+13.58Ⅱ+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鹅观草,大鹅观草及大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拉善鹅观草、大耸鹅观草及大鹅观草是分布于我困中的多年生四倍体植物,将其与纤毛鹅观草等三个种进行了种、属间杂交。幼胚离体培养,合成远缘杂种,对各杂种F1及亲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1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鹅观草与E.lanceolatus、鹅观草所含的St染色体组间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分化;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间至少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很可能即为St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三种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鹅观草属犬草组长芒鹅观草、缘毛鹅观草和鹅观草3个种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繁育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这3个种的亲缘关系.F1植株的外形趋于两亲本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亲本种染色体配对正常.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数较高,平均构型:R.pendulina × R. dolichathera为0.56 Ⅰ+13.72 Ⅱ;R.dolichathera × R. kamoji为7.58 Ⅰ+13.58 Ⅱ+0.04Ⅲ+0.04Ⅳ,杂种高度不育.结果表明:1)这3个种是独立的生物学种,拥有两组相似的基本染色体组StY.2)R.dolichathera与R.pendulina的亲缘关系较它们分别与R.kamoji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7.
光穗鹅观草的染色体组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小麦族鹅观草属光穗鹅观草 (2n=4x=28)的染色体组组成,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了它与斯皮卡他草 (2n=2x=14, St)、长芒鹅观草(2n=4x=28, StY)和鹅观草(2n=6x=42, StYH)的属、种间杂种,对亲本和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穗鹅观草是严格的异源四倍体,拥有St和Y两组完全不同的染色体组;与长芒鹅观草的染色体组同源,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鹅观草属有效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单一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可产生不同系统发育关系,对正确解释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带来很多困难。本试验采用形态学、等位酶和微卫星3种遗传标记对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把9 种披碱草分为披碱草组(Sect.犜狌狉犮狕犪狀犻狀狅狏犻犪(Nevski)Tzvel.)和老芒麦组(Sect.犈犾狔犿狌狊)两大类;等位酶标记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穗子的形状分为2组(披碱草组和老芒麦组),但同一组内或相同的基因组构成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微卫星标记没有把9种披碱草分成几个明显的组,且各种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3种遗传标记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标记反映的亲缘关系与种本身之间,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关系支持基于形态特征分类系统而与种本身的亲缘关系更加相符(R=0.3276,P<0.01),其次是等位酶标记(R=0.3006,P<0.01),微卫星偏离相对较远(R=0.1350,P<0.05)。因此认为形态学是最直接、最能反映披碱草属植物本身特点的标记方法,但要考虑指标之间的线性化,并非越多越好;等位酶分析是一种研究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和变异比较好的方法,也是种、种群间遗传关系有价值的预测者;尽管SSR 在属或种间分析不是最适用的,但由于SSR 是最多态的标记,对种内分析非常适合。  相似文献   

9.
用nrDNA ITS序列探讨小麦族含StH基因组物种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小麦族中具StH基因组的物种被包含在广义披碱草属中。本研究利用nrDNA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基于MJ算法的网状结构分析,对16个不同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具StH基因组组成的物种及8个含St和H基因组的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的二倍体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归属于裂颖草属和猬草属的物种大松鼠尾巴草、瓶刷草和猬草与披碱草属物种关系较近,应当划入披碱草属中;2)北美的StH基因组物种聚类在一起,其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欧亚大陆的StH基因组物种存在较大变异和分化;3)具StH基因组物种较大程度的变异和分化与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关;4)St基因组和H基因组的二倍体物种分别存在较大的分化。同时本研究还讨论了造成小麦族StH基因组物种变异和分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新全  杨俊良 《草地学报》1996,4(3):207-212
以大鹅观草(RoegneriagrandisKenget.S.L.Chen)与竖立鹅观草(R.ciliarisvar.japonensis(honda)B.R.Lu,Yenet.yang2n=28,SSYY)犬草(Elymuscaninus(L.)L,2n=28,SSHH)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spicata(Pursh)A.love,2n=28,SSSS)三个种进行杂交,对亲本  相似文献   

11.
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两个重要的多年生属,其种属界限及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是其种质资源利用的难点。本研究基于小麦族中不同来源的已开发的SSR标记,筛选出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中高通用性的SSR标记,为其生物系统关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试验选用了来自小麦族小麦、大麦、披碱草属、拟鹅观草属及赖草属5个属的230个SSR和EST-SSR标记对小麦族St、H、Y基因组的23个物种进行了SSR扩增及通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筛选的230个标记中,163个(70.87%)SSR和EST-SSR标记能在所有的供试物种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等物种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通用性;2)在扩增出的163个标记中,EST-SSR(87.60%)比基因组SSR(49.50%)标记在种属间表现出了较高的通用性,而基因组SSR标记(85.98%)则比EST-SSR(79.37%)标记表现出更高的多态性;3)163个标记在供试物种中共扩增出579个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533个,多态性比率为92.05%;每个标记扩增的条带数变化为111条,平均扩增条带数为3.55条;4)基于UPGMA聚类结果与供试物种的基因组之间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相同或相似基因组物种间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H基因组与St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远,H基因组二倍体物种与其他物种也表现出了较远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的5个属的SSR和EST-SSR标记均能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物种中扩增,最后共筛选出了163个高通用性的SSR和EST-SSR分子标记,揭示了供试物种及不同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为下一步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的种属关系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分析了番鸭、白羽蛋鸭及其杂种F1半番鸭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三种鸭的染色体数目2n绝大多数为78。番鸭的第1号染色体是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白羽蛋鸭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第2号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性染色体为zz(♂)/zw(♀)型,番鸭的z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白羽蛋鸭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st);其余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番鸭和家鸭的第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的核型不同是造成F1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纤毛鹅观草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海琴  凡星  王益  周永红 《草业学报》2008,17(3):162-165
将纤毛鹅观草与2种不同形态的多枝赖草进行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1植株。分析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显示,纤毛鹅观草与多枝赖草的杂种染色体配对频率很低,平均每细胞仅形成1.04和2.09个二价体,平均每细胞染色体交叉数为1.50和4.50,C-值为0.05和0.16。表明鹅观草属的StY基因组与赖草属的NsXm基因组之间的同源程度很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甚远。  相似文献   

14.
硬秆仲彬草〔Kengyiliarigidula(keng)J.L.Yang,YenetBaum〕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一种多年生六倍体植物。将其与犬草〔Elymuscaninus(L.)L.,2n=28,SSHH〕、鹅观草(RoegneriakamojiOhwi,2n=42,SSHHYY)、糙毛仲彬草〔K.hirsuta(Keng)J.L.Yang,YenetBaum,2n=42,PPSSYY〕3个种进行了杂交,对亲本及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减数分裂平均构型分别为:E.caninus×K.rigidula24.08Ⅰ+5.28Ⅱ+0.12Ⅲ;R.kamoji×K.rigidula17.22Ⅰ+11.81Ⅱ+0.28Ⅲ+0.08Ⅳ;K.rigidula×K.hirsuta4.32Ⅰ+17.45Ⅱ+0.58Ⅲ+0.21Ⅳ+0.04Ⅴ。根据以上结果,结合种的形态特征,硬秆仲彬草从鹅观草属(RoegneriaC.Koch)拟冰草组(ParagropyronKeng)中组合到仲彬草属(KengyiliaYenetYang)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报道了产于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如下:甘肃风毛菊为2n=2x=32=12m+16sm+4st,核型属2B型;大耳叶风毛菊为2n=2x=26=10m+14sm+2st,核型属2A 型;波缘风毛菊为2n=2x=26=6m+20sm,核型属2B型;这3个种均为二倍体,并且在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和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一种自创小型复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法,对四种常见寄生鱼类的叶形吸虫(中华叶形吸虫、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它们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目均为2n=18,且核型十分接近,即由四对较长的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四对较短的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但是,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分别组成一近缘类群。根据发状科各属虫种的染色体组型资料,探讨了该科吸虫的核型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引入青海省的银黑狐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银黑狐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4条;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没细胞含有微小的B染色体,数目范围在1到4个之间;公母狐的核型公式为:♂34♀34(M)+8(SM)-Bch(0 ̄4)XY(M,M)XX(M,M)。狐属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狐属(Vupes)、狐种(Vulpes),赤狐是该物种的代表生物,而银黑儿是赤狐的毛色  相似文献   

18.
多花黑麦草×苇状羊茅属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农研所吕尼西昂饲用植物育种站,通过远缘杂交以及多倍体人工诱导,获得了多花黑麦草(2X)与苇状羊茅(4X)间的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属间杂种。这些杂种的细胞学资料表明,苇状羊茅的两个染色体组及其与黑麦草染色体组相互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保持并利用四倍化的双二倍体是可行的,但六倍化双二倍体的前景则难以予测。总之,苇状羊茅与黑麦草染色体之间可以交换的事实得以将多花黑麦草的基因导入到苇状羊茅中,进而使后者得以改良。  相似文献   

19.
披碱草属8种野生牧草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4项穗部性状对披碱草属8种(Elymus spp.)101个野生牧草居群的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不同种的各居群之间以及采自不同地区同一种的各居群之间表现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披碱草属牧草种间存在差异,14项穗部性状中,肥披碱草(E.excelsus)有9个性状(穗长、穗宽、小穗长、小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第一外稃芒长、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均为最大值;黑紫披碱草(E.atratus)的穗宽、第一外稃长、第一颖芒长3个性状均为最小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第一颖芒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宽>第一外稃芒长>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小穗宽>穗长>小穗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8个披碱草属牧草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披碱草(E.dahuricus)>麦薲草(E.tangutorum)>肥披碱草>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黑紫披碱草;居群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黑紫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圆柱披碱草>麦薲草;表型分化系数为麦薲草>圆柱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肥披碱草>短芒披碱草>黑紫披碱草;8个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多样性共同引起的,不同物种其多样性二者所占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核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鹅观草属3个物种,毛叶鹅观草、竖立鹅观草和纤毛鹅观草及其居群间的核型,其中R. amurensis的核型2n=4x=28=24m(2SAT) 4sm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3个物种绝大多数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具1对随体,几乎都位于第14对染色体上.核型类型为2A.但在核型公式、平均臂比、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率等方面,不仅3个物种的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的种内不同居群间也存在差异,表明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种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