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2.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87株血清7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 anatipestifer,RA)。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7型RA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鸡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007年5月,对广西百色市所辖12个县(区)开展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离到的106株RA均属于血清1型,此为广西省内首次报道。临床上分别用西药和中草药各治疗3起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对I型鸭凤里默氏杆菌的荚膜提取物的免疫的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荚且提物和经过苯酚抽纯化后的荚膜提取物经2次免疫7日龄北京鸭后对同源细菌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采用ELISA检测荚膜提取物免疫后抗体产生的免疫组,前者抗体下降速度较后者慢。  相似文献   

5.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进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墨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四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燕  韦强  鲍国连  季权安 《中国家禽》2007,29(16):14-16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1型、2型、10型与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外膜蛋白(Omp),经SDS-PAGE分析,以上4个血清型Ra的Omp均由13~17个蛋白多肽组成,其分子质量大小为20~120 ku,相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相似,不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交叉免疫印记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在44~69 ku有交叉反应的蛋白多肽.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在国内养鸭的主要地域普遍流行。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本病流行严重,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血清型复杂,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各种菌株的致病性亦有差异。因此,要使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制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极为关键的工作是大量收集各地菌株,详细研究掌握其有关特点和变化规律。本研究在广东部分地区分离到鸭疫里氏茵分离茵7株,并对其细菌形态、血清型、致病性、生化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为本地区该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鉴定、主要抗原、耐药机制等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水禽生产的角度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4个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只与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参考菌株H2199的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58株分离株进行了抗原性分析。根据沉淀反应模式,可将这些分离株分成4类:第1类是以C2为代表的30株;第2类是以C449为代表的3株;第3类是以C459为代表的6株;第4类是以C598为代表的19株。第1类分离株与H2199具有相同的热稳定抗原模式,其他类型的分离株与各类代表菌株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但彼此之间以及与H2199之间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用未经吸收和经过吸收的抗血清经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H2199和4类分离株彼此之间的抗原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C2为代表的分离株属于真正的10型;以C459为代表的分离株与H2199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它们除了与H2199拥有共同抗原外,还有自己的特异性抗原成分,因此,H2199与C459之间的抗原关系可描述为ab.bc。类似的抗原关系还分别存在于H2199与C598、C598与C449之间。但是,在试管凝集试验中,分别相对于C449、C459和C459而言,菌株H2199、C598和C449缺乏自己的特异性抗原成分,因此,H2199-C449、C449-C459、C598-C459之间的抗原关系可分别描述为b-bc。基于上述结果,可将只与10型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分离株分成4个亚型,分别以菌株H2199(或C2)、C449、C459、C598作为亚型1~4的代表菌株。  相似文献   

12.
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中国的发现。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分离到146株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在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7型的病原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87株血清7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7型RA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菌一个可能新型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13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玻片凝集试验中,这些菌株只与8型抗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中,其代表菌株C882与8型参考菌株之间仅存在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且与1~19型中的其他18个血清型参考菌株无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用C882吸收可消除8型抗血清与C882等菌株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8型抗血清的同源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能力。琼扩试验中,C882与1~19型参考菌株之间不产生可见的交叉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模式表明,以C882为代表的13株细菌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结果表明,13株待检菌株可能属于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用常规表型指标、RA种特异性PCR扩增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来自广东和浙江的5个待检菌株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随后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5株鸭疫里默氏菌为同一个血清型,但其代表菌株C2006与1~19型参考菌株和以往分离到的可能新型菌株C882均不发生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和交叉沉淀反应,说明这5个分离株可能属于另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第5个血清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玻片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血清吸收凝集试验,对6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抗原性分析。这6株分离株被鉴定为血清10型,但它们与10型内已知的4个亚型菌株之间又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因此,以菌株C919为代表的6个分离株被鉴定为血清10型的第5个亚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于2009年7月~2010年4月针对广东、广西、福建等养鸭密集地区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RA)流行病学调查,并分离到5个RA分离株。经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鉴定表明,5个分离株与血清9型RA相似。对16S rRNA部分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5株分离株与报道的RA H-1785、H-2199、H-2565和P-2123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较高,同源性达99.1%~99.7%,进一步证实这5个分离株为血清9型RA。  相似文献   

19.
1株难以定型的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未经过吸收和经过吸收的抗血清,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对1999年从河北某鸭场分离到的1株鸭疫里默氏菌(编号为C515)进行了研究。玻片凝集试验可将C515鉴定为19型,试管凝集试验表明,C515与19型参考菌株只有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C515不在10型抗血清中凝集,但C515抗血清可与10型参考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交互吸收可消除C515与10型和19型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同源凝集反应和同源沉淀反应。C515与1~19型中的其他17个型的参考菌株没有可见的凝集反应,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均不产生可见的沉淀反应。单独比较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的关系,可将它鉴定为不同于1~19型的血清型,但该菌株还与10型的4个亚型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尤其与亚型4(代表菌株为C598)存在高度交叉凝集反应和清晰的交叉沉淀反应;若将C515定为10型的亚型,又不符合10型分离株的共性。因此,该菌株属于难以定型的一类,可将它暂时鉴定为C598菌株的一个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