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NFα对妊娠既有正调节作用又有负调节作用 ,这些作用随着妊娠各时期靶细胞的类型不同甚至同一类型在不同动物而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妊娠中 ,适量的 TNFα可以促进分解代谢 ,满足胎儿能量需要 ,也可能参与胎儿和胎盘组织的生长分化调节 ,在保护胎儿作为同种异体自身宿主的复杂免疫反应中 ,与胎儿胎盘分泌的其它多肽性激素一起发挥作用。过量的 TNFα则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 ,或造成胚胎丢失及流产。本文从子宫局部 TNFα的来源 ,TNFα合成的调节 ,TNFα对妊娠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鸡肿瘤坏死因子的诱生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鸡静脉注射卡介苗 (BCG)和脂多糖 (L PS) ,应用 L92 9细胞检测鸡体外周血清、脾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TNF)活性 ,表明外周血清 TNF活性最高 ,其次是脾细胞 ,而外周血白细胞 TNF活性最低。本研究也表明在正常鸡的外周血液中有少量的 TNF  相似文献   

3.
细胞表面的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糖链可以作为新城疫病毒(NDV)入侵靶细胞的受体,但这2种糖链在不同动物细胞上的分布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为明确不同动物细胞上NDV受体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分别对鸡胚成纤维细胞、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以及Vero细胞,使用糖链检测试剂盒进行凝集素细胞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TC/PI双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禽类细胞上受体分布。结果表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Vero细胞表面同时分布有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受体,而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表面则只分布有SAα2,3Gal受体,缺乏SAα2,6Gal受体,提示NDV受体在不同禽类细胞表面的分布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FAV-Hb株试验感染1日龄SPF雏鸡,感染后分别于第1、2、3、4、5、7、10、13、16、21、26、31、36、41、46、51、56d扑杀,采外周血和脾脏,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法经L929细胞测定其TNFα活性,并对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FAV-Hb感染后第3 d在外周血开始测出TNFα活性,以后逐渐上升,第4 d达到小的峰值,随后下降,第13 d基本消失,并持续到第16 d,从21 dTNFα活性又开始回升,第46 d时达到最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感染鸡脾脏TNFα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外周血基本一致,感染后第2 d起在脾脏测出少量TNFα,第7 d出现小峰值,以后下降到基本消失,从第21 d起重新测出TNFα,并逐渐上升,在36 d到56 d持续在较高的水平.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FAV-Hb感染后,除肝脏和淋巴组织的损伤性变化外,从第1 d到第56 d,感染雏鸡肝脏的窦壁细胞,脾脏、胸腺、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的网状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化增生,其增生程度与外周血和脾脏TNFα活性基本一致.鸡包涵体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FAV-Hb感染后,雏鸡体内TNFα的消长规律与病变的发生发展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家从哺乳动物及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而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诱生TNF与该病之间相关性及产生的消长规律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应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FAV-HA毒株)接种SPF雏鸡,在接种后的不同日龄采血,提取TNF,并对其免疫活性(对L929细胞的杀伤率)进行了检测,从而进一步研究其产生TNF的消长规律及与该病毒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经口腔感染SPF雏鸡可刺激机体产生TNF,在感染的不同日龄鸡的TNF活性出现一定的消长规律。这进一步说明鸡包涵体肝炎(IBH)与TNF的产生及其活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5周龄健康艾维茵内鸡120羽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人工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并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测定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中,感染组及感染治疗组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感染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血清中IL-1β的含量给药后1、7、14、21、28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7、14、21、28、35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TNF-α的含量5、7、14、28d差异显著(P〈0.05)。由此认为上述3种细胞因子参与了鸡葡萄球菌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且IL-1β、TNF—α以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淋巴细胞是IBDV的靶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脂饲喂对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以及脂肪组织中3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2头体重(16.44±3.08)kg的4~5月龄五指山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含3%胆固醇的高脂饲粮12个月,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采用q RT-PCR技术对其脂肪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饲喂后肥胖组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肥胖组五指山猪皮脂与腹脂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量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饲喂通过上调血清和脂肪组织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而激活脂肪组织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研究者从哺乳动物和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探讨。以前的研究中用卡介苗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诱导产生TNF。本研究为TNF的诱导产生提供新的思路和试验方法。利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FAV-HA株作为TNF的诱生剂,诱导产生SPF雏鸡TNF,其生物活性用L-929细胞进行检测。通过试验证实,FAV-HA能够诱导产生TNF,并且在不同组织器官内TNF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卡介苗(BCG)和内毒素(LPS)在鸡体内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检测TNF在pH值5.3、7.0、8.0和在60℃、65℃、70℃各处理30min,胰蛋白酶处理30min,对L92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鸡TNF在pH7.0时活性最强,其次为pH5.3,pH8.0时活性最弱。60℃、65℃各处理30 min活性不受影响,70℃和胰蛋白酶处理30 min活性丧失。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研究已证明鸡是一个很好的试验材料.转基因鸡的研究,极有助于动物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和实验模型的发展.虽然它的几个生理特性对有效地进行转基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转基因鸡遗传和生理特性上的各种优势是无可比拟的.目前已从胚胎中获取原始生殖细胞(PGCs)或从成熟公鸡中得到睾丸细胞,建立了胚胎介导转基因系统和睾丸介导转基因系统,这些方法比较有效且有微小的技术改进.本文回顾了以前用原始生殖细胞和睾丸细胞进行转基因鸡的研究,并总结了鸡模型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上的发展以及在这个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酶3步法获取孵化第19 d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在快速冷冻条件下3种冷冻保护剂(DMSO、乙二醇、甘油)在3个浓度5%、10%、15%条件下对鸡胚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及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88.6%和74.8%,三者差异显著(P〈0.05);而10%DMSO保存精原干细胞的存活率、复苏后培养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当乙二醇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4%、83.1%和65.2%,三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无论饲养层存在与否,SSCs均能增殖,但未有AKP阳性集落生成;当甘油浓度为5%、10%、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均小于15%,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后细胞存活时间极短,仅存活12 h左右;(2)当在10%DMSO浓度条件,复苏后SSCs在有饲养细胞层的条件下,培养5 d形成集落,表明10%DMSO是鸡胚精原干细胞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鸡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孵化18~20d的鸡胚睾丸,分离精原干细胞(SSCs),培养传代3次后,用特异性化学物质定向诱导分化,以研究鸡培养传代后SSCs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①用特异的化学物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维生素C诱导鸡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用Von Kossa'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②用维甲酸(RA)、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甲苯胺蓝特异染色和组织化学鉴定。③用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和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7检测。结果显示,SSCs被诱导15~21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80%;Von Kossa's染色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具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呈阳性。SSCs被诱导3~7d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为85%。SSCs被诱导7~21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5%。诱导的脂肪细胞经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为阳性,并高表达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结论: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S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3种成体细胞,证明其培养传代后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指能够发育为性细胞的前体细胞,可作为胚胎干细胞(ES)分离与克隆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形态、表面标志、体内外分化潜能及体外培养条件均类似于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的诱导分化剂,PGCs细胞将发生定向分化.长期以来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以在体外通过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得到特定类型的细胞,这将使原始生殖细胞成为今后细胞替代疗法和组织器官移植的来源.本试验采用不同的诱导剂对PGCs进行诱导,以探讨PGC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5.
几种鸡胚原代细胞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病毒分离、繁殖,中和试验及药物毒理试验中,细胞培养是经常被选用的技术。本文描述通过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分别对皮肤上皮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确定了生长所需的培养液要求。认为12日龄鸡胚适于皮肤上皮细胞的制备,17~20日龄鸡胚适合于肝细胞、肾细胞的制备,并确定了细胞生长的pH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SA2株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实验鸡后,分别用番荔枝果皮提取物和生理盐水注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48、72和96小时采血分离白细胞,以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标准毒做刺激剂,检查试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组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理统计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番荔枝果皮提取物对鸡的T细胞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胚盘,以鸡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用添加了10%的胎牛血清、2%的鸡血清、2mmol/LL-谷氨酰胺、1mmol/L丙酮酸钠、5.5×10-5mol/Lβ-巯基乙醇、10μL/mL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含1000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5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高糖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可以获得传至5~6代的鸡胚胎干细胞(ES)。通过对传代培养后的鸡ES细胞进行AKP染色鉴定和SSEA-1的鉴定,证实细胞未发生分化,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分离胚盘方法和不同消化时间的比较得出药勺法提取胚盘简单易行,原代消化5~8min的ES细胞适合于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雏鸡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采用胶原酶重复多次消化心肌组织,收集每次消化的上清液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终止消化,离心沉淀细胞后再加入培养基混悬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化学法纯化心肌细胞后置CO2培养箱孵育,并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未贴壁时心肌细胞呈圆形,培养12~24 h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3~4 d后形成细胞簇,5~7 d后细胞汇合成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α-SA抗原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心肌细胞,应用酶消化法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力高的雏鸡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9.
鸡BCs原代培养贴壁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囊胚,使用含10%FBS、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糖DMEM培养基,对鸡X期BCs进行无饲养层培养。分别在6h、12h、24h对细胞贴壁性进行评价,探究分离方法、离散程度、培养细胞密度、离心损伤对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环法在分离胚胎上效果最好;细胞离散程度上,吹打20下效果最好,与吹打30下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与吹打40下差异均显著(P0.05);接种密度上,1×103个/mL和5×103个/mL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这两组与其它组,以及其它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密度为1×105个/mL时效果最好,5×104个/mL次之,但密度为5×104个/mL时更方便观察;离心处理上,都离心5 min的条件下,5 590×g和1 398×g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与224×g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5 590×g组效果最佳。因此,滤纸环法分离胚胎,吹打20下离散细胞,使用5 590×g离心5min,稀释成5×104个/mL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培养,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索鸡胚胎干细胞(ES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的多向分化潜能.分离鸡X期胚盘细胞,体外培养传代,经鉴定后,采用地塞米松(DEX)、β-甘油磷酸钠(β-GP)和维生素C(VitC)诱导ES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维甲酸(RA)、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ES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采用DEX、胰岛素、IBMX诱导ES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比较不同浓度组合诱导剂的诱导效果,分别用Von Kossa's染色法、甲苯胺蓝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油红O染色法和RT-PCR鉴定诱导产生的细胞.结果显示,ES细胞被诱导3~21 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率为40%~72%;被诱导4~7 d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率为71%~84%;被诱导2~21 d后,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并表达PPARγ基因.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ES细胞可被特异的化学物质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脂肪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