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硅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发芽法研究PEG干旱模拟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va L.‘Sadie7’)萌发及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硅肥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期筛选出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适宜硅肥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干旱程度和适宜硅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有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1)硅酸钾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1)时会抑制其发芽。在10%和15%PEG浓度下,1.00 mmol·L~(-1)硅酸钾处理后胚根长显著(P0.05)大于对照。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所适宜的能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硅酸钾浓度不同。研究表明,硅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就作用其生理生化过程,并且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以中苜1号和WL903两种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含1/2 Hoagland营养液、 NaCl组(20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和MT组(100μmol/L褪黑素+20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测定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NaCl组两种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光合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与NaCl组相比,MT组中苜1号和WL903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8.50%和11.62%(P>0.05)。与CK组相比,NaCl组两种紫花苜蓿的Pro和MDA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NaCl组相比,MT组两种紫花苜蓿的MDA含量降低(P>0.05),中苜1号的Pro含量(18.96%)、POD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CQ10 Lipopolysaccharide,CQ10-LPS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氧化酶和防御酶的作用,以紫花苜蓿‘巨能551’种子(种子表面消毒组和未消毒组)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浓度(0、0.067和0.134 EU·mL-1)和高浓度(0.200和0.267 EU·mL-1)的CQ10-LPSp与紫花苜蓿互作,研究CQ10-LPSp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和防御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未消毒组和消毒组苜蓿幼苗的SOD、POD和PPO、PAL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0.200 EU·mL-1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CAT活性却持续下降。低浓度CQ10-...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5.
潘龙  谷文英 《草业科学》2013,30(1):58-62
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prusside,SN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低浓度SNP(50~100 μmol·L-1)组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最高,为对照组的121%。幼苗胚根与胚轴的长分别是对照组的139%和1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幼苗POD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MD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较高浓度的SNP(>100 μmol·L-1)浸种,其发芽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胚根与胚轴增长趋势也变缓;幼苗POD酶活性增长速度也明显降低,MDA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SNP浸种能促进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POD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其适宜浓度为50~100 μmol·L-1。  相似文献   

6.
以“大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相关贮藏品质及生理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茶皂素处理能显著抑制黄皮果实贮藏后期褐变现象,保持较高黄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相对适宜的酸度,有效抑制了黄皮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并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贮藏至12 d时,低浓度处理果实PPO活性为0.39±0.03 U.g-1.min-1,低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贮藏至6 d时, SOD活性为5.07±0.08 U.g-1.min-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而高浓度的茶皂素处理可抑制果实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适宜浓度的茶皂素处理有利于减缓黄皮褐变并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而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果实在生理指标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具体应用浓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 CTLV)侵染对‘纽荷尔’脐橙光合作用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探讨CTLV对寄主植株的致病机理。本研究测定了感染CTLV的‘纽荷尔’脐橙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病株叶片中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下降14.2%、12.1%和17.5%,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10.8%,胞间CO2浓度上升8.7%,MDA含量增加12.9%,CAT、POD和SOD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1.3%、27.6%和16.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株叶绿体外膜褶皱、边缘模糊,内含物淀粉粒变小。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豌豆蚜是紫花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不仅可危害植物生长,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害,从而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丛枝菌根(AM)真菌可与80%的陆生植物根系共生形成互惠共生的菌根结构,其可促进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吸收,增强植株抗逆性。以紫花苜蓿为材料,探究AM真菌对植物应答豌豆蚜胁迫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AM真菌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改变植株防御性酶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信号物质含量来调控植物自身对蚜虫的响应。2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分枝数和植株N、P含量(P0.05)。此外,根内球囊霉显著提高了植物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蚜虫处理下,较不接菌处理,根内球囊霉植株的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激素信号物质水杨酸(S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蚜虫处理下,相比不接菌处理,幼套球囊霉显著增强了植株POD活性(P0.05)。蚜虫取食显著提高了植株SA含量,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且接种AM真菌后,蚜虫处理下的根系POD活性和SA含量提升程度更大,表明AM真菌可抑制蚜虫对植株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根系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哈尔滨地区对当年种植的紫花苜蓿进行不同刈割次数处理,越冬期间取样测定其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次数对越冬期间紫花苜蓿的POD和SOD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超过1次的刈割会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的POD和SOD活性及抗寒能力,并且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紫花苜蓿的POD和SOD活性及抗寒能力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外源硒引发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0,0.5,1.0,2.0,4.0和8.0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引发0,3,6,9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硒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低浓度(0.5和1.0 mmol·L-1)硒引发会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其SOD,CAT,APX及P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而高浓度硒引发则相反。浓度为0.5 mmol·L-1的硒引发12 h可能是富硒紫花苜蓿生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NHC牧草叶片保护酶系统,MDA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牧草(NewHy Crested Wheatgrass),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300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NHC牧草各生理指标极显著变化,7d后死亡。其他各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均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盐胁迫下,NHC牧草通过增加SOD、POD、CAT酶活性提高耐盐性,降低MDA含量及膜透性增加带来的盐伤害。NHC牧草耐盐临界浓度分别为土壤盐200mmol/L,NaCl浓度300mmol/L。同样浓度条件下,土壤盐溶液对NHC牧草的伤害比NaCl溶液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α-硫辛酸(α-lipoid acid,α-LA)对镉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通过不同浓度的醋酸镉染毒PC12细胞,并用100μmol/Lα-LA联合作用,测定PC1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醋酸镉处理24h组细胞MDA含量和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细胞内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0和20μmol/L组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α-LA保护组与相应染毒组相比,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有升高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镉可致PC12细胞发生氧化应激,α-LA可以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霞  范方  崔禄  杜晓艳 《草原与草坪》2012,32(6):48-51,61
以分布于科尔沁沙地的粉煤灰草地,盐碱地和荒地3种不同生境的野生寸草苔为材料,通过蛭石营养液培养,进行混合盐碱胁迫处理,检测其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3种生境寸草苔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盐碱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盐碱地寸草苔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300mmol/L高浓度盐碱胁迫增加明显,荒地寸草苔和粉煤灰草地寸草苔则变化不明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以盐碱地寸草苔最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两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尤以高浓度处理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砷浓度下(0、10和100 mg·kg-1)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长特征及根、茎、叶三部位砷含量变化及其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对老芒麦和香根草株高和生物量抑制不明显,高浓度下抑制显著(P<0.05),二者相比香根草对重金属砷有更好的抗性。除老芒麦叶片变化不显著外,两种植物其余部位的砷含量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老芒麦地上部的砷积累量随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香根草则表现出随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高浓度条件下香根草地上部的砷积累量要高于老芒麦。老芒麦根、茎、叶三部位的细胞膜透性均表现出随砷浓度增加显著升高,香根草根、叶部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茎部的差异不显著(P>0.05)。砷胁迫引起了老芒麦根、茎、叶三部位CAT、SOD和APX活性的显著增加,而香根草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在10和100 mg·kg-1间维持。POD活性有所不同,表现为砷胁迫引起两种植物茎、叶部位降低,根系增加。综合而言,香根草对于重金属砷有更好的抗性、更强的富集能力,并且SOD与POD可能在其抗氧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晰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对混合盐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选用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盐和碱胁迫为变量,通过测定根苗比,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抗盐和碱能力。【结果】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相对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根苗比、MDA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相比CK分别提高了20.00%、20.21%、28.76%、2.35%、29.31%和30.00%;叶绿素a/b和过氧化物酶(POD)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特点。2)随着碱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MDA含量、Pro、SOD、POD和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较CK分别提高了31.70%、48.29%、10.00%、27.30%和75.2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根苗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28,碱胁迫的...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豌豆蚜是紫花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不仅可危害植物生长,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害,从而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丛枝菌根(AM)真菌可与80%的陆生植物根系共生形成互惠共生的菌根结构,其可促进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吸收,增强植株抗逆性。以紫花苜蓿为材料,探究AM真菌对植物应答豌豆蚜胁迫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AM真菌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改变植株防御性酶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信号物质含量来调控植物自身对蚜虫的响应。2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分枝数和植株N、P含量(P<0.05)。此外,根内球囊霉显著提高了植物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蚜虫处理下,较不接菌处理,根内球囊霉植株的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激素信号物质水杨酸(S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蚜虫处理下,相比不接菌处理,幼套球囊霉显著增强了植株POD活性(P<0.05)。蚜虫取食显著提高了植株SA含量,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且接种AM真菌后,蚜虫处理下的根系POD活性和SA含量提升程度更大,表明AM真菌可抑制蚜虫对植株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氮磷钾供应充分情况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殖酸(富啡酸,fulvic acid,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Zn+Se)等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严重缺硒和锌石灰性土壤中,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茬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以NPK+FA处理最高,其次是NPK+FA+Zn+Se处理,说明富啡酸(FA)比微肥(Se+Zn)更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而硒锌对其活性影响不显著;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氧化能力;但各施肥处理对丙二醛(MDA)无显著影响。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施用富啡酸比硒锌微肥的增产效果更明显,且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因此,在氮磷钾供应充足条件下,适量硒锌微肥或富啡酸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及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且微肥和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张永峰  殷波 《草业学报》2009,18(1):46-50
用不同浓度混合盐碱(NaCl/Na2CO3)对苗期紫花苜蓿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对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经处理的苗期紫花苜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45℃老化48 d的超干(含水量4%)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和6 h后,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老化的超干燕麦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和-0.3 Mpa的PEG引发会降低SOD,CAT和POD的活性,导致MDA含量增加,从而降低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而高浓度(-0.9和-1.2 Mpa)的PEG引发则相反。说明适当浓度的PEG引发主要通过提高超干燕麦种子的抗氧化能力来修复其老化损伤,并避免其吸胀损伤。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提取法从野生麻花秦艽中提取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和黄酮(flavonoids),用不同浓度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处理受试植物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通过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苗高、根长、鲜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探讨了野生麻花秦艽的化感作用及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野生麻花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大多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仅龙胆苦苷浓度为2.52 mg/mL时,对白三叶的苗高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随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浓度增大,对3种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程度不同:3种受体植物幼苗体内的POD和CAT的活性分别在6.30和1.95 mg/mL时达到最大值,紫花苜蓿幼苗体内SOD活性在浓度分别为12.60和3.90 mg/mL时活性最大,分别为22.971和25.013 U/g,红三叶和白三叶幼苗体内的SOD活性在6.30和1.95 mg/mL时达到最大值,说明不同植物对化感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紫花苜蓿对化感胁迫的耐受能力强于红三叶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