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嗜热厌氧杆菌(Keratinibaculum paraultunense) KD-1角蛋白酶酶解豆粕条件来达到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改善其功能的目的。以酸溶蛋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豆粕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豆粕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85℃,底物浓度10%,酶解时间3 h。经KD-1粗酶液酶解后,豆粕中的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脲酶、棉籽糖、水苏糖、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6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豆粕经角蛋白酶酶解后,其营养价值显著增加,功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蛋白酶对豆粕的体外消化率、小肽含量变化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豆粕抗原的影响。蛋白酶对豆粕的体外消化结果为:43%豆粕和46%豆粕的消化率分别为70%和74%,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7%和13.8%。蛋白酶对豆粕中小肽含量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影响结果显示:43%豆粕和46%豆粕经蛋白酶酶解1h,小肽含量迅速提高,含量分别为14.14%和14.99%,几乎达到峰值;经蛋白酶处理后的43%豆粕和46%豆粕胰蛋白酶相对剩余酶活与对照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为85%和60%。其对豆粕抗原影响表现为:经蛋白酶酶解后的豆粕7S和11S亚基已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豆粕是一种优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其含有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以及植酸盐等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发酵后各种抗营养因子降解,小肽含量增加,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本文综述了豆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并就发酵豆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的研究豆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氨基酸态氮生成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豆粕原料经米曲霉固态发酵制曲后,所得曲料加水酶解制备活性小分子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豆粕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筛选,豆粕固态发酵制曲后,曲料底物浓度2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2小时,酶解液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最优。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后,粉样粗蛋白含量52.83%,小分子肽(酸溶蛋白)含量36.16%,氨基酸态氮6.32%,猪仿生蛋白消化率82.26%,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为豆粕蛋白的深度开发利用及替代饲料中动物蛋白源选择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06-2210
用木瓜蛋白酶和酵母菌在液态状态下对豆粕进行酶解发酵,研究豆粕酶解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并通过猪消化试验对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豆粕酶解发酵24h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水溶性蛋白和小肽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SDS-PAGE凝胶电泳图显示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大部分已经被降解到了相对分子质量35 000以下;高分子蛋白质、中分子蛋白质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低分子蛋白质的含量提高2.64倍(P<0.05);天冬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P<0.05),精氨酸含量降低18.87%(P<0.05);猪消化试验表明豆粕液态酶解发酵物的粗蛋白、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的粪表观消化率和豆粕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豆粕经液态酶解发酵后蛋白质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9,(16):29-34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海鱼下脚料鱼皮,并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改变传统的酸碱处理法,采用生物酶解法,将海鱼皮酶解成小分子肽,为制备胶原蛋白、明胶等产品做指导。选用蛋白酶作为酶解实验用酶制剂,主要有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其复合酶制剂,通过不同添加量比较常用指标,包括:水解度、酸溶蛋白、肽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碱性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大,水解度、酸溶蛋白、肽分子量变化不明显;中性蛋白酶酶解几种指标中肽分子量分布有少许差异;木瓜蛋白酶酶解之后都是平均分子量≤1 000 Da的肽;复合酶制剂酶解之后分子量≤3 000 Da的肽占85%。本实验选取的四组酶制剂配方,其水解度都达到80%以上,碱性蛋白酶达到85%以上;酸溶蛋白的含量均在2.0%左右,差异不明显。相同成本条件下,从分子量分布来看,木瓜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碱性蛋白酶,再其次是中性蛋白酶,复合酶制剂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菌酶融合制作高肽发酵豆粕的新工艺,经过新工艺制作出的高肽发酵豆粕,不仅可以去除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而且使豆粕中酸溶蛋白含量由2豫提高到了36.5%(是普通发酵豆粕酸溶蛋白含量的4倍)。经过动物实验,在保育料中可以用4%的发酵豆粕T替代3%的鱼粉,而不会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参数(料水比、温度、酶添加量和处理时间)对角蛋白酶降解豆粕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效果的影响,并以小麦麸为酶解豆粕的辅料探究酶解豆粕干燥速率和干燥后物料结块程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5℃、添加6 kg/t角蛋白酶、料水比为5:4、酶解24 h,豆粕中约60%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37%的大豆球蛋白被降解;65℃恒温干燥后,与纯酶解豆粕相比,添加30%小麦麸的酶解豆粕的干燥速率变化不大,但是干燥后物料结块现象不明显;纯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0增加至7%,6~18目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20%增加至40%;添加30%小麦麸的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含量变化不明显,6~18目颗粒含量由25%增加至30%。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酶解豆粕中添加30%小麦麸能够有效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减少在高水分条件下酶解豆粕结块。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豆粕短肽含量,有效促进其吸收利用,试验通过对豆粕蛋白氮溶指数(NSI)的研究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11,酶量4 m L,温度50℃,酶解3 h;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7.0,酶量2.5 g,温度55℃,酶解2 h。经二次酶解后,豆粕蛋白在p H值为7时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可由原来的8.3%增加到72.3%,短肽含量增加近10倍。说明经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降解后将大大提高豆粕蛋白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豆粕是畜牧业及养殖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是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发酵豆粕一般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凝素、脲酶、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作发酵豆粕,一来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二来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率。通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消化率提高5%~8%,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质、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s)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态制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豆粕蛋白质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分析了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将经过蛋白酶处理的豆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选择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方式,最终使得发酵豆粕乳酸含量达到2.76%,酸溶蛋白含量14.76%,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25.3 mg/g。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双酶法制备饲料级小麦低聚肽。试验对比了食品级与饲料级蛋白酶水解谷朊粉的多肽含量,筛选出最佳的复合酶种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并测定可溶性小肽含量。结果显示,酶解工艺条件为谷朊粉添加量12%、pH值7.0、中性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各添加3%、水解5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小肽含量84.34%。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重均分子量为764 Da,分子量小于1 000 Da的小麦低聚肽占比87.19%。研究表明,使用饲料级蛋白酶酶解谷朊粉,小麦低聚肽含量显著提高,并降低成本,具有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豆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来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但也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以及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容易引起犊牛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性腹泻,限制了其在犊牛上的使用量。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使抗营养因子得到充分的降解,生成的小肽和有机酸有利于犊牛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进而提高犊牛断奶日增重和免疫能力,降低犊牛的腹泻率和断奶应激。本文综述了豆粕经过发酵后带来营养价值的变化,并就发酵豆粕在犊牛上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其今后在犊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处理豆粕多利用益生菌发酵及酶解的作用,将豆粕中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进行分解、转化。发酵后的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低;富含有益菌、活性酶,提高了小分子有机酸、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发酵代谢产物的含量;提高了豆粕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利用益生菌处理的发酵豆粕及利用酶处理的酶解豆粕可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肽、氨基酸,提高豆粕的消化利用率。菌酶协同发酵豆粕,在微生物发酵的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由于微生物和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得更彻底,与微生物发酵、酶解相比,缩短了发酵周期,效率更高。生物技术处理豆粕提高了豆粕利用率、畜禽健康水平、畜产品品质,并具有改善养殖环境的功能。文章综述了生物技术处理豆粕的工艺特点、营养特性、代谢产物、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以豆粕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角蛋白酶制备羽毛蛋白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角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初始酶解液p H、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 g,酶解液初始p H为7,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50.5%,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25.7 mg/L,而酶解羽毛蛋白粉的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为23%,显示了角蛋白酶具有很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豆粕大部分用作饲料,少部分用于发酵食品生产,以豆粕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研究相对薄弱。常见的加工豆粕方法是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由于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短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表芽孢杆菌进行豆粕固态限定发酵和强化发酵的研究,对发酵过程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菌量、pH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菌条件下,接种短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限定发酵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分别为31.0%和28.3%,高于接种酵母菌试验组的22.4%.且小分子蛋白积累高峰时间为48~72 h;接种地表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高于接种短乳杆菌或酵母菌实验组.豆粕天然发酵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22.2%和44.1%.接种短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32.4%、99.5%和29.3%、99.7%.表明接种强化发酵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含量的提高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混合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复合蛋白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虾壳发酵液和豆粕为原料,根据影响发酵效果的几个因素,设计6组实验,通过测定系列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豆粕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复合蛋白粉)与原料豆粕相比,感官良好,带有酒香的浓郁酸香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小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经过混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在各实验组中,以实验5组效果最佳,该组的发酵参数是:发酵原液pH值6.5,添加未灭菌豆粕,料液比为1:1.8,酿酒酵母接菌量为豆粕质量的15%,发酵后12 h添加豆粕质量10%的葡萄糖,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