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综述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根据细菌耐药性现状及产生机制,提出了克服细菌耐药性包括交叉耐药性的一系列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细菌耐药性可以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各种细菌的耐药机制各有不同,但主要有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化,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主动外排机制等。只有了解这些机理才能更好地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简要介绍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主要是由自发基因突变和获得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从消除耐药质粒、抑制耐药酶和主动外排泵多方面讨论了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和优势。并探讨了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产生,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较少出现耐药性特点的备受关注。文章从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3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细菌耐药性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往往伴随抗性代价(fitness cost)的出现,包括生长速率减缓和毒力下降等现象。在无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低的环境中,抗性代价可致敏感菌株的数量超过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致抗性代价影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即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比例,进而减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且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论文对影响细菌抗性代价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如何利用耐药性所致的抗性代价来减缓或阻止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多药耐药它表现为细胞对一种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指以分离的同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数占分离该种细菌总菌株数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主要以细菌4个必要的细胞内途径为靶位,包括细胞壁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以及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菌耐药性产生包括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重要的生化机理包括抗菌药破坏酶的产生、靶位的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理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外源抗性基因的获得。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证明由质粒pMG252介导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情况不容乐观,因而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超级细菌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已经超过了新型抗菌药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的速度。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是细菌耐药性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以细菌耐药性的传递为讨论对象,从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方式和畜牧行业对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传递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细菌耐药性的传递特性及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并对目前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一些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未来抗菌药耐药基因去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对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研究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细菌性耐药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共卫生,本文就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现状及危害进行论述,并提出中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细菌的耐药机理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理、超级细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耐药性的控制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虽然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一定效果[1-2],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使疾病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3]。细菌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而产生,问题日趋严重和复杂,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并非细菌基因突变引起,而是由耐药性质粒介导引起的。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等方式在细菌水平上传播,因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问世将人类带入了抗生素时代,抗感染治疗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最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此种耐药性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耐药性亦变得越严重。目前已发现某些细菌对现有的几乎全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再次回到面临感染而无药可医的困境,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当务之急。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监测细菌耐药的流行状况和规律,研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对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耐药性是细菌在有药物存在的不良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本能生理反应,是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因而不管研制什么样的新一代药物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外研究表明.某些天然植物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且与合成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以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还可以抑制或者消除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抗生素的抑菌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耐药性的检测方法、耐药性的产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一些细菌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会引起细菌致病性的改变,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论文从细菌胞壁、胞膜、胞质和染色体4个部分概述了其相关主要大分子物质参与细菌耐药的机制,介绍了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参与细菌致病的过程,分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细菌毒力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现今较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难题找到新方法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菌所致的感染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细菌耐药可由多种机制所介导,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对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响药物与作用靶位结合及作用靶位结构变化等机制介导的耐药受到人们的关注。论文将对作用靶位变化导致细菌耐药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多种禽类疾病得以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抗菌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如果依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征制定最佳的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