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南方禽病会议第29届年会讨论了禽病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控制和扑灭病毒病的措施.兹概述如下:禽流感流感病毒在野禽和家禽中流行情况的研究显示,野鸭和海岸鸟类(包括海鸥)是9种神经氨酸酶和13种血凝素血清型的贮存宿主.从鸭分离的流感毒株的血清型差别很大,在鸭种间和季节间都存在差别,幼鸭的感染率始终高于成年鸡.在1987年  相似文献   

2.
3.
在养禽业中,好多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尤其是饲料营养不全、比例不当和原料的品质差所致,禽痛风(尿酸盐沉积)就是典型的例证。据笔者近两年来调查,有46360只鸡(群)患痛风,其发病率雏鸡>青年鸡>成年鸡,雏鸡在2周龄内患病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的场几乎达到100%,损失很大。 1.临床特征及病变 本病的发生,雏鸡为急性经过,青年鸡和成年鸡较慢,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采食量少,口渴喝水多,排白色较稀的粪便,最后多因脱水尿闭而死亡。 剖检的明显病变为肾脏肿大,输尿管变粗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有的青年鸡和成年鸡的输尿管比筷子  相似文献   

4.
5.
6.
7.
《饲料工业》2005,26(1):56-56
  相似文献   

8.
9.
袁逢新 《中国家禽》2004,26(7):15-17
病理剖检是诊断禽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禽病,通过尸体剖检能观察到特征性病理变化,再结合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一般可予以确诊。在实际工作中,若能带着问题对某些器官针对性检查,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时间分3组(分别是短光照组6h,对照组12h,长光照组18h)饲养鸡45只、鸭45只,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褪黑素(MLT)和白介素(IL-2、IL-6)含量,研究不同褪黑素水平对鸡、鸭血清中IL-2,IL-6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光照组的鸡、鸭血清中褪黑素水平明显升高;长光照组血清中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短光照组鸡、鸭血清中IL-2含量由于褪黑素水平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长光照组的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IL-6含量随光照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由于控制光照时间使内源性褪黑素水平不同,褪黑素水平对鸡、鸭外周血IL-2含量有显著影响,对IL-6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为制备禽结核菌素国家标准品,研究禽结核菌素生产用菌株禽分枝杆菌的菌种特性,对1992年冻干保存的3株菌CVCC68201、CVCC68202和CVCC68203进行复苏,采用SPF鸡复壮,分离培养后冻干了新批次菌种,对菌种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毒力和抗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菌种纯粹,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符合禽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免疫原性符合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本研究为禽分枝杆菌的鉴定提供参考,也为制造禽结核菌素的工艺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引起家畜、家禽的一种散发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致死率很高,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于2001年11月诊治了一起禽李氏杆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本县南阳镇豪东村一村民将法国白番鸭153羽与19羽土鸡一起混养,养至52日龄时,鸡先出现腹泻死亡,继而波及鸭群,发病急,死亡快,使用青、链霉素,磺胺类等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至出诊时已死亡番鸭90羽,鸡15羽。2临床症状发病鸡病初精神萎靡,羽毛粗乱,蹲伏,腹泻,粪便呈白绿色。头肿大,鸡冠肉髯发绀,呼吸困难,鼻炎、流…  相似文献   

14.
通常情况下发生禽霍乱的禽(鸡、鸭、鹅等)群,开始只有少数突然死亡的病例,用敏感药物(如氯霉素等)治疗2~3d后即可制止死亡,但停药不当又会复发,并继续出现零星死亡,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再者,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很多,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禽霍乱疫苗间,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15.
8301多糖对禽霍乱菌苗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8301多糖按10mg/kg,小鼠腹腔注射5次,鸡胸肌注射4次,停药后第3天,用一个致死量的禽源巴氏杆菌(C48~(-1))攻击,结果给药鼠、鸡分别比对照组死亡时间推迟2.27和1.7倍。继而又经多批实验结果表明,该糖与禽霍乱菌苗配合使用,能使菌苗的保护率提高30%左右,而且随着多糖用量的增加,增效作用也相应的提高,重现性较好。从而证实该糖对禽霍乱菌苗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为寻找畜禽菌(疫)苗增效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禽流感(AI) 又称真性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多种家禽和野禽的病毒性传染病。AI流行时有各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隐性或温和型的;也可以是烈性型的,能导致急性出血性过程,致死率高达100%。一旦发生烈性型AI,将会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18.
从80年代起,在中国农业部和中国畜牧兽医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家禽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每二年举办一次的集约化饲养及禽病讲座促使禽病防治研究成果颇丰,禽病防治被认为在兽医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最近发表的文章看来,传染病对中国家禽健康威胁最大,细菌、病毒和真菌是主要的病因,且大多数文章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病毒病。一些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如球虫病的发病特征类似传染病,也很重要。 禽病的最新特征 家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禽病的研究,尤其在禽病控制方面。然而,中国的禽病控制水平仍然很低。据估计,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  相似文献   

19.
20.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