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主持人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由生态坏境恶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也与日俱增。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的生态重建工程已拉开大幕。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是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立体,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协调既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方面,也将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同时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本刊继上期推出《草畜平衡:刻不容缓的百年方略》之后,就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采访了有关经济、生态、草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并将他们的见解整理成文,慎重交与读者、交与社会,权作“攻玉之石”。我们热切期盼着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甘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藏族众生产发展,社会进步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实行牧民定居,即可以避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依法保护自然区的生态环境。论述了牧民定居的重要性、前瞻性、必要性、选择性,并提出了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也产生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以及文化的繁荣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人与自然、环境和发展等方面会有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及生态问题有形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要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实施良好的协调,这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在生态环境中形成一个健康且健康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具有深刻意蕴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类似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警示着我们必须对环境问题给予重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也变得愈发重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更进一步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从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当中分析当前人类社会面临问题的原因,那么就得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这三方面来入手,要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行。经研究发现: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也同样是当下地域性、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源头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文明形态,也叫做生态文明。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将理想建立在现代文明之上的人与自然环境的重新调整。也同样提倡可持续发展,并建立一个资源节约性的、环境友好型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党河中上游生态退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驱动力,认为党河中上游生态退化的前提是气候的干旱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最大干扰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今后,党河中上游地区必须高度协调人地关系,减轻生态压力,同时要加强党河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依托退牧还草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政策,力争用较少的时间使党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崴  何京丽  荣浩  席荣 《草业科学》2009,26(1):40-44
水土流失是我国牧区所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牧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各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经验出发,着重说明了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牧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意义重大,同时,必须正确分析掌握生态系统内在关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地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修复,为今后牧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植被地理格局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状况的作用,认为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初级生产力和系统稳定性以及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是实现该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格局安全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是建立西北地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草原保护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草原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社会全面进步,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加快草原保护建设,长期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使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畜牧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与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人们不断提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产品的畜牧业。其基本内涵是: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生产的协调和统一;畜产品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畜牧业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内蒙古草业》2005,17(1):33-34,36
草原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草原的合理利用,实现草、畜动态平衡、维护资源的延续,实现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着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意义、作用以及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而这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对于地处江河源头、自然生态又极为脆弱的甘孜州来讲,保持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突出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针,为实施生态战略指明了方向。州委、州府又明确提出创建生态经济第一州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引发了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国际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城市野生动物是指生活在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并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适应的野生动物。城市野生动物可以指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野生动物产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中存在的野生动物也可以唤醒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也为城市野生动物的研究、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生态城市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卓松 《四川草原》2004,(2):53-54
<正> 当生态从一种理念逐渐演变为现实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美化:不论是各类公园、广场,还是城市的街道,亦或是人们居住的小区,莫不是绿草如茵,花木繁茂,到处都洋溢着温馨的绿意。人与自然,城市与建筑,花木与园林,均呈现出和谐统一、同生共荣的生态景观,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像一首纯真的田园诗,师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这就是近年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当我们尽情享受这一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这一片美好环境的建设者,他们就是建造21世纪花园城市的园丁。 成都金丰园林生态有限公司,就是这众多园丁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孙凡 《畜牧市场》2003,(5):18-19
2003年春季流行的非典疫情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然。非典流行不仅是一个流行病学或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生态学应研究的问题。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SARS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个人行为方式,倡导公众移风易俗,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用科学、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非典型肺炎是由寄生在某些动物身上的冠状病毒的变异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都来源于野生动物。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果所创造的另一种财富。它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文章对目前正阳县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从现阶段环保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应关系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公路的建设越来越频繁,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其建设线路不断延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社会的运行速度.但是,相应的环境问题也突出起来,尤其是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得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成为工程建设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减小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生态公路,成为公路建设的一大任务,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