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的致病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肠毒素,有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可促使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二是粘着素(定居因子).粘着素抗原是细菌细胞膜上长出的菌毛状结构,它们是由蛋白亚单位经装配而成,不同的菌株产生不同的粘着素抗  相似文献   

2.
1大肠杆菌现在认为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另一方面是大肠杆菌常常产生1种或多种肠毒素。如不耐热性肠毒素LTI与LTII、耐热性肠毒索STI与STII。EAggEC引起猪腹泻的作用机制为EaggEC通过菌毛定居于肠绒毛顶端,引起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鸡源大肠杆菌在改良马丁肉汤、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毛的表达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培养的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粘着。大肠杆菌O78、O36、O49在改良马丁肉汤和麦原凯琼脂上经37℃72小时培养后菌毛生长良好,能够牢固地粘着在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绒毛上。  相似文献   

4.
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粘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鸡源大肠杆菌在改良马丁肉汤、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毛的表达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培养的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粘着。大肠杆菌O78、O36、O49在改良马丁肉汤和麦康凯琼脂上经37℃72小时培养后菌毛生长良好,能够牢固地粘着在鸡胚气管上皮细胞绒毛上。  相似文献   

5.
猪肠道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会造成养猪场重大经济损失。掌握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控制措施对攻克该病至关重要。造成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的ETEC通常携带F4菌毛(K88)、F5菌毛(K99)、F6菌毛(987P)或F41菌毛,而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ETEC携带F4菌毛(K88)和F18菌毛。这些菌毛能够附着到猪肠腔刷状缘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由此开启肠道感染的进程。在完成这一定植后,该菌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能够引发仔猪腹泻的肠毒素,如热稳定肠毒素a(Heat Stable Toxin a,STa)、热稳定肠毒素b(Heat Stable Toxin b,STb)和热不稳定毒素(HeatLabileToxin,LT)。业已证明,这些毒素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基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定量,外加通过PCR方法证实存在编码毒力因子(菌毛和毒素)的基因。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必须考虑到鉴别诊断和可能与疾病暴发有关的各种潜在病因。在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各种方法中,抗菌剂或抗生素得到人们的普遍采纳,人们主要使用抗生素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并治疗病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精确诊断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样本,以便利用半定量细菌学方法对引起该病暴发的ETEC进行分离和定量。基于出现的典型病变、细菌学检测结果以及确定特定致病因子来鉴定分离大肠杆菌。确认诊断结果和进行药敏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差异巨大。消费者对抗菌剂耐药性关注的增加,迫使养猪生产者更加理性地使用抗生素,这可以通过正确认识与抗生素疗法以及操作者和农场主对抗生素使用有关的问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仔猪的黄、白痢是仔猪较易患的一种肠道急性、致死性很强的传染病,该病可造成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发育不良或育成率低,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病 原 许多大肠杆菌是有益的,但也有一些类型(血清型、菌株)的大肠杆菌是有害的,他们依靠其菌毛粘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植,产生肠毒素、水肿素、内毒素等而引起致病作用,被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很多,但在一个猪场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主要菌株一般只有几种,同时主要致病菌株毒力或菌型常会发生变化,了解这些情况对该病防制十分重要。引起仔猪…  相似文献   

7.
仔猪腹泻是制约规模化猪场猪只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主要疾病,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断奶仔猪腹泻最为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能够使菌体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促  相似文献   

8.
对动物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的一种新型菌毛 (F1987)进行了相应基因的定位研究 ,通过对表达该新型菌毛 (F1987)相应 ETEC菌株的培养、质粒提取、对大肠杆菌受体菌株 DH5α的转化及阳性转化子筛选与相应菌毛表达的检定等 ,初步表明该新型菌毛 (F1987)的基因定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9.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大肠杆菌通过菌毛、黏附素(细菌表面头发样结构)黏附或定居在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仔猪腹泻是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一种或数种菌毛粘附素粘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及结膜层上而引起的。在实验中给禁食初乳的新生仔猪感染K88、K99、987P菌毛型的ETEC而导致腹泻,然后口服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体外抑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加入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后,在最初1~3小时内其抑菌作用最强,3小时以后,其作用急剧降低。到5小时,起抑菌作用消失。体外粘附试验结果表明:效价为1:2560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而且ETEC在小肠不同部位的菌毛受体并无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 病原 许多大肠杆菌是有益的,但也有些类型(血清型、菌株)的大肠杆菌是有害的,依靠其菌毛粘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植,产生肠毒素、水肿素、内毒素等而引起致病作用,被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很多,但在1个猪场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主要菌株一般只有几种,同时主要致病菌株毒力或菌型常会发生变化.引起仔猪白痢的病原除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有肠道菌群失调、轮状病毒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的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活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干燥情况下存活时间较久,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2.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通过免疫母猪,新生仔猪通常可以从初乳和乳汁得到有效保护,但在断奶阶段,母乳的保护消失。有关研究发现,引起断奶仔猪腹泻常见的ETEC菌株均有菌毛F4或F18。这些菌毛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它们使细菌结合到宿主易感肠上皮细胞,在肠内定植繁殖,随后分泌肠毒素引起腹泻。文章针对由菌毛F4和/或F18产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概括了在养猪生产中其相关免疫接种途径,包括口服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胶囊疫苗和注射免疫接种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肠毒原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l,简称(ETEC)是一类主要引起幼畜和婴幼儿腹泻的致病菌。现在的研究表明,ETEC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细菌外周的菌毛(又称粘附素)和肠毒素引起的。这些特异性的菌毛如K_(88)、K_(99)、CFAI、CFA Ⅱ等可使细菌定居于相应宿主的小肠,从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可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四大类。其中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的致病性取决于ETEC在宿主小肠上皮细胞上定居的能力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ETEC定居于小肠上皮细胞能力是因为具有定居因子或称为粘着素,现已发现的动物源性粘着素主要为K_(99),K_(88),F_(41),987P。另外,ETEC还能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依据它的致病性可分为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出血性大肠杆菌(ETEC)、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五大类。其中EH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的致病性取决于ETEC在宿主小肠上皮细胞上定居的能力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ETEC定居于小肠上皮细胞能力是因为具有定居因子(或称为粘着  相似文献   

16.
长极性菌毛(long polar fimbriae,LPF)是一种最早发现于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中的CU(chaperone/usher)类型的菌毛,后来该菌毛在其他许多细菌中也得到了鉴定。事实上,LPF不仅作为一种黏附素促进病原体黏附到易感细胞靶向部位,而且参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感染组织嗜性。此外,LPF还能增强细菌在宿主细胞中的定植和持续存在能力,并介导宿主的炎症反应。在多种细菌,尤其是在对公共卫生有重要影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菌株中,已经充分阐明了LPF是必不可少的毒力因子。现综述LPF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操纵子组成和功能、表达调节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LPF介导的细菌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仔猪黄痢、白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列。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病原。ETEC菌体细胞对仔猪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其粘附作用系由特殊菌毛介导,菌体表面的特殊菌毛即粘附素(adhesin)与寄主小肠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细菌才能定居繁殖,继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下痢。从仔猪下痢病料中分离鉴定的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粘附素主要有K_(88)、K_(99)、987P及F_(41)等四种类型。国内不少猪场应用大肠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是严重危害仔猪健康的三大疾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是本病病原,该菌的致病性与其粘附性菌毛存在密切关系.最近,黑龙江省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应用菌毛、菌体特异性抗体阻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原理,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防治仔猪水肿、黄痢、白痢的特效制剂,该制剂商品名为特效仔猪水肿一针停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肠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1i)的粘附因子K_(99)抗原,是一种易热蛋白质,从形态上看是一种纤毛结构,这种纤毛可以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使细菌在小肠中聚集产生肠毒素而致病。这种纤毛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兽医研究方面,现已发现猪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带有K_(88)、K_(99)和987P三种纤毛抗原,在引起新生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20.
菌毛是细菌的一种重要的黏附因子,细菌借助于菌毛对宿主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得以定居,并进一步到达宿主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