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尿素中毒是其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在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补充饲料,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其尿素氮可以在瘤胃中转化成氨基酸和真蛋白,最后在肠道被利用,形成组织蛋白和奶蛋白。牛饲喂过量或误食过量尿素可引起尿素中毒,这是由于过量尿素在胃肠道内释放大量的氨,引起高氨血症而中毒。  相似文献   

2.
尿素含氮量达46%,是所有固体化肥含氮量最高的一种。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利用尿素分解所产生的氨转化成氨基酸而合成体蛋白,所以尿素可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来源,但如果饲喂过量或饲喂方法不当,会引起奶牛发生中毒。本文介绍6例中毒奶牛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3.
尿素是一种农业速效氮肥,含氮量46%,在畜牧生产中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将尿素的非蛋白氨转化蛋白质,因此利用尿素加入日粮中其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但其促生长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当大量误食,喂食过多或饲喂方式不当即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4.
尿素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化肥,是一种非蛋白质含氮物,1公斤含氮量为42%~46%的尿素,其含氮量相当于7~8公斤豆饼,或相当于26~28公斤谷物饲料中的蛋白质,所以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果饲喂过多,或喂法不当,或被大量误食,尿素可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尿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和氦甲酰铵被迅速吸入血液而引起中毒.由于本病病情急剧,常因救治不及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尿素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素作为非蛋白饲料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营养中,可部分替代饲料中的天然蛋白质,以缓解世界性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尿素的作用是供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从而起到补充蛋白质的作用.然而反刍动物采食含尿素的饲料后,瘤胃中的尿素会快速分解,其速率可达微生物利用氨的速率的4倍.这样既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又增加了氨中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正>尿素是一种农业速效氮肥,含氮量46%,在畜牧生产中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将尿素的非蛋白氨转化蛋白质,因此利用尿素加入日粮中其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但其促生长量与中毒剂量较为  相似文献   

7.
尿素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的终末产物,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商品尿素除农业和医用外,在畜牧业中常作为冬季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但常因饲喂不当或采食过量等原因导致家畜发生中毒。笔者试用甲醛解救尿素中毒,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供参考: 1.中毒原理尿素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由于  相似文献   

8.
尿素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的终端产物,人工合成尿素纯品为无色的柱状结晶体。尿素中毒是指家畜采食过量尿素引起的以肌肉强直,呼吸困难,循环障碍,胃内容物有氨气味为特征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在反刍动物,多为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笔者通过亲身经历牛尿素中毒案例的处理,结合尿素广泛运用于补充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利弊关系,与各位交流一下尿素中毒病的诊治、预防尿素中毒和补充尿素作饲料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脲酶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一种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的酶,其分解速度是瘤胃吸收速度的4倍。只有充分降低脲酶活性,才能使反刍动物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由于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与蛋白质分解速度一样,也是瘤胃微生物利用氨速度的4倍,因此降低豚酶活性、控制尿素分解速度,也是避免反刍动物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了“脲酶抑制剂反刍动物专用预混料”,为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我们进行了利用含豚酶抑制剂的肉牛预混料饲喂肉牛的饲喂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Iw酶抑制剂预混料采用天津某饲料有限公…  相似文献   

10.
常永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74-74,76
1 利用尿素的原理 尿素应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主要是做为蛋白质的补充饲料,饲料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2%~45%,500g尿素相当于1.3~1.4kg粗蛋白,同时,约相当于3.5kg豆粕所含的蛋白质。其原理是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产生脲酶,当尿素进入瘤胃后很快溶解,并被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先是形成氨基酸,最后形成菌体蛋白质,菌体蛋白质被反刍动物所利用,来不及被微生物利用的部分氨通过瘤胃壁由血液转到肝脏中再形成尿素,大部分随尿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唾液再进入瘤胃,进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1.
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尿素在瘤胃中降解过快,产生的氨无法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及时有效地利用而大量积累,容易引起氨中毒,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尿素缓释技术及其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尿素常用的包被材料、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以为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更好地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尿素中毒是由于反刍动物采食尿素之后,在胃肠道中释放大量的氨引起的高氨血症。临床上以肌肉强直、呼吸困难、循环障碍和新鲜胃内容物有氨气为特征,多为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尿素属非蛋白含氮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脲酶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将氨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这种菌体蛋白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转化为反刍动物的体蛋白质。但尿素喂牛因进入瘤胃后分解速度太快,不能充分利用,同时尿素分解的氨,大量被血液吸收会使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中毒。因此,尿素喂牛要掌握如下要点:①断奶前犊牛及病牛不喂尿素;②尿素用量以蛋白质需要量的1/6计较为安全。如一头450公斤哺乳母牛每天需可消化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尿素中毒是因反刍动物误食尿素化肥或采食过量尿素添加剂,尿素在动物瘤胃中脲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产生大量氨,氨通过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肝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急性氨中毒,血氨浓度的增高导致眼球、肌肉震颤,痉挛,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反刍动物尿素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宽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1):127-127,129
尿素中毒是由于反刍动物彩食尿素之后,在胃肠道中释放大量的氨所引起的高氨血症。临床上以肌肉强直,呼吸困难,循环障碍,新鲜胃内容物有氨气为特征。多为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段玉  张拴林 《饲料工业》2006,27(21):51-53
早在1900年左右就有人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利用尿素作为蛋白质补充料。尿素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利用氨作为氮源营养,将其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最后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被机体吸收利用。但如果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超过微生物的利用速度时,不仅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动物会出现氨中毒。尿素直接应用,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利用率低、危险性大。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尿素等非蛋白氮(NPN)在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使用尿素时应有适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为提高尿素产品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尿素被采食进入瘤胃后,控制和减缓氨的释放速度,使瘤胃内维持最适的氨浓度.从而防止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素缓释技术。目前.尿素缓释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尿素可以有效地代替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增重、泌乳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尿素已被广泛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料。 但当尿素饲喂过量时,会在瘤胃中迅速分解出大量游离氨,致使瘤胃液的pH值增高,大量的氨便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若血液中氨的浓度超过肝脏将之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时,血氨浓度便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牛:1mg/100mL)即出现典型的氨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神经质,对触摸敏感,转圈跑或长时间伫立;较重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出汗不止、动作失调;…  相似文献   

18.
尿素含氮量为42%~47%,如果这些氮全部能被牛前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则1千克尿素相当于2.8千克纯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或者说相当于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牛属于反刍动物,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出氨被瘤胃中的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利用牛可以消化利用非蛋白氮(NPN)特点,充分发挥尿素在牛育肥中的作用,用尿素喂牛可以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若使用不当,比如:饲喂尿素时含量不适当(超过日粮干物质2%),饲料拌料不匀,或牛偷吃过量尿素,或饮用含有尿素的水,均可引起尿素中毒.2006年5月10日,小江镇某村发生一起因尿素使用不当引起牛尿素中毒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是饲喂不当,可以引起中毒.笔者曾遇到一起山羊尿素中毒事件,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1 尿素只能添加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中,不能应用于猪等其它动物。因为牛羊等反刍动物有瘤胃,其内生存有多种的细菌和纤毛虫,能利用尿素合成菌体蛋白,然后随食糜入皱胃,菌体蛋白质被畜体消化吸收。而猪是单胃动物,它们的胃内缺乏上述微生物,故这类动物体内不能利用尿素来合成菌体蛋白,如果盲目使用,反而会造成尿素中毒。 2 添加于饲料中的尿素要搅拌均匀,并且严禁把尿素溶入饮水。否则会被机体直接吸收后引起血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