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天祝白牦牛毛绒生产性能,试验采集了1~7周岁天祝白牦牛体侧部、腹部、肩部、背部、股部被毛毛样进行纤维类型分析.结果表明:绒毛和两型毛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粗毛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1~2岁天祝白牦牛被毛中绒毛含量高,品质好,但个体小,产量相对较低;3~6岁绒毛含量基本稳定,被毛品质较好,个体产量较高,是...  相似文献   

2.
天祝白牦牛是产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稀有而珍贵的牦牛类型。牦牛除生产肉、奶等食品外,还为轻工业提供皮、毛、绒原料。为给天祝白牦牛的本种选育提供参考资料,并为牦牛绒的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天祝白牦牛被毛的物理性能、氨基酸组成和电镜微细构造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天祝白牦牛被毛有髓毛、两型毛、无髓毛均因部位不同其含量、细度和长度有较大的差异。纤维类型分析发现 ,天祝白牦牛被毛的绒毛中 ,存在外形 (长度和细度 )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无髓毛纤维 (绒毛 ) ,并将其分为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无髓粗绒的细度为 46 43 μm± 7 89μm ,无髓细绒的细度为 2 2 76μm± 3 91μm ,二者之间平均直径相差 2 3 67μm ,各部位无髓粗绒与无髓细绒在细度上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的平均伸直长度分别为 8 92cm±3 97cm和 5 2 1cm± 1 17cm ,各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首次提出将天祝白牦牛的被毛中的无髓毛 (绒毛 )纤维分为无髓粗绒毛和无髓细绒毛两种纤维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产区河西绒山羊的羊绒产量和品质,了解羊绒品质及种质资源状况,试验在河西绒山羊的4个不同主产区分别采集羊绒样品测定个体产绒量,分析净绒率、绒纤维平均直径、绒长、断裂强力及伸长率等影响绒毛品质的主要技术指标。结果表明:1)4个产区的平均产绒量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2~3倍,且肃北、阿克塞、肃南产区的产绒量显著高于天祝产区(P<0.05);2)4个产区绒纤维平均直径为(16.15±2.50)μm,主体直径为15~17μm,其中天祝产区绒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23±2.23)μm,显著低于其他3个产区(P<0.05)。3)平均绒长在5~6 cm之间,各产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4)4个产区平均净绒率、纤维强力及伸长率分别为(59.19±8.95)%、(3.88±1.20)cN、(44.4±9.6)%。说明河西绒山羊经过选育之后产绒量提高,但平均绒纤维直径增大,品质下降,其优良品质性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定13种大毛细皮类动物毛纤维物理性能指标,试验采用测定其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方法,对毛纤维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种类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动物种类不同动物品种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动物品种的针毛和绒毛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肃南牦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揭示其遗传特性,选取12头(公母各半)4岁放牧肃南牦牛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并与文献中已报道的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雪多牦牛、环湖牦牛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肃南牦牛的活重和胴体重均高于环湖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屠宰率高于查乌拉牦牛和环湖牦牛,净肉率高于甘南牦牛和环湖牦牛,熟肉率高...  相似文献   

7.
天祝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体态结构紧凑,具有耐严寒、耐粗饲、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类群,文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本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今后保护和利用好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草原牧区的特产家畜,不仅生产营养丰富的乳、肉和皮毛等畜产品,而且供驮乘等役用,是高山草原牧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天祝白牦牛是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类型,它生产的纯白的毛、绒和尾毛,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祝白牦牛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严秉莲 《草业科学》2003,20(9):44-45
天祝白牦牛以其被毛纯白如雪而闻名,具有“高原珍珠”之美称,是我国十大优良牦牛类群之一,为甘肃特产畜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因此,加大选育和开发力度,尽快形成天祝白牦牛产业,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品种的形成及其特点天祝白牦牛主要分布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3000m以上高山地带,以环绕祁连山东段毛毛山、马雅雪山山麓的西大滩、安远、抓喜秀龙、石门等乡镇为其中心产区。为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选育而成的一个独特畜种。其体格健壮,四肢结实,行走有力,盘山越岭,行动敏捷,攻击性强,性喜寒冷…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祝白牦牛已被列入《全国家畜品种志》、《甘肃省家畜品种志》和全国78个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经对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就天祝白牦牛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马秀山 《中国牛业科学》2009,35(5):84-84,93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境内海拔在2 040~4 873 m之间,年平均气温-1℃~1.3℃,冷季长达7个月,无绝对无霜期.产区内牦牛饲养量9.5万头,其中天祝白牦牛4.3万头,占牦牛总数的45%,农作物有青稞、燕麦、豌豆、油籽等.产区内影响天祝白牦牛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风雪、冰雹、低温.距对近3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干旱发生为"五年二遇或三年一遇",持续时间最短15 d,最长48 d,春末夏初的干旱使牧草生长停止甚至枯死,特大暴风雪五年一遇,春季雪灾连年发生,冰雹平均每年6.9次,最多达15次,因雪灾、冻害导致天祝白牦牛平均死亡率达9.5%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天祝白牦牛的群体生产性能较低,体重、体格、体形外貌及生产性能不整齐,抗灾能力差.  相似文献   

13.
牦牛品种的AFLP分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AFLP引物组合共获得156个片段,其中98个为多态性标记,标记多态频率为34.8%~54.65%,平均每对引物可获得17.57条带。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8、0.251、0.160、0.130,九龙牦牛最大,麦洼牦牛次之,天祝白牦牛最小。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得到4个牦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R,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遗传距离最大(0.028 2),天祝白牦牛与大通牦牛的距离最小(0.025 3)。根据DR值,将4个牦牛品种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对青海的藏羊、青海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牦牛、骆驼以及毛丝鼠的16种毛纤维鳞片进行扫描,分别进行厚度、倾角、高度、密度等测定。结果认为:各种毛纤维随着直径变小,表现出鳞片密度增加,厚度下降;不同畜种的毛纤维鳞片形态及品质有较大差异,但细度接近的毛纤维各测试值接近;在受损程度上,从大到小排列为驼毛、牦牛毛、青海藏羊粗毛;同一毛丛中外层毛的受损程度大于底绒;鳞片之间互相衔接紧密,重叠面深的纤维,鳞片的倾角就小,毛干光滑,光泽强,鳞片相对大、宽、高。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特产家畜——天祝白牦牛,已列入省和全国家畜品种志,并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外县及牧场前来购买种用白牦牛,产区有关牧场也向香港市场出售牦牛。为加速白牦牛保种、选育的进展,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天祝县人民政府已于5月底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副县长王文华任  相似文献   

16.
4个牦牛品种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麦洼、九龙、大通和天祝白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共124头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每个RAPD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18~33个,且所有品种均表现多态,标记多态频率平均为38.63%,检测片断大小在0.25~5 kb之间;②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0),结果显示九龙、麦洼、大通、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1、0.262、0.252和0.216;③采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4个牦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R)结果: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遗传距离最大(0.0414),与大通牦牛的距离最小(0.0383);④根据DR值,将4个牦牛品种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31 μm),随年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6岁时达到最粗(18.02 μm),而后缓慢下降.②周岁羊绒产量最低(508.21g),5岁羊绒产量最高(790.30 g),5~8岁羊绒产量差异不显著.③1~8岁内在3岁和5岁时出现了两个绒长高峰,分别为7.62 cm和7.61 cm,3~6岁阶段羊绒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④一般认为,细度和长度与绒纤维品质最为密切,1~2岁绒纤维直径虽小,但因其长度和产绒量均很低,不是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2~4岁时绒细度适中、绒长较长、绒纤维品质较高,然而其产绒量很低同样降低了经济效益.6~8岁绒产量较高且绒长下降平缓,但其绒纤维直径较粗且降低幅度小,因而不可作为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由上述可知,4~5岁年龄段的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4~5岁羊在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天祝白牦牛繁殖力的遗传、环境、营养、管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强化对繁殖牛群的饲养管理;适时断奶,挖掘母牦牛的繁殖潜力;使用生殖激素调控,促进母牦牛及早发情;开展遗传改良等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力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白牦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羊驼不同部位毛性状的差异性及取样部位与羊驼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实验选取天津羊驼养殖场30只周岁母羊驼,分别从颈、肩、侧、股、背、腹6个体表部位共采集180份毛样,测定纤维直径、长度、单纤维强力、断裂伸长率、无髓毛含量、有髓毛含量,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且背部毛最细(20.92μm),肩部毛丛最长(128.83 mm),腹部单纤维强力最大(6.12 cN),背部无髓毛含量最多(67.02%);相关性分析发现羊驼毛各部位间的纤维直径与长度均呈正相关,纤维直径与无髓毛含量均呈负相关,与有髓无髓毛比均呈正相关,毛丛长度与有髓无髓毛比呈正相关;而多重比较显示背部、侧部和肩部的羊驼毛较优质,综合品质较好,因此在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对羊驼背部、侧部和肩部的驼毛进行选育;同时考虑对羊驼毛细度、长度和无髓毛进行选择,达到平衡育种,可能提高羊驼全身毛品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与甘肃省天祝白牦牛间的母系遗传差异,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35条天祝白牦牛相应序列,对共计266条白牦牛D-loop序列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截取的638 bp白牦牛D-loop区分析序列中,排除64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到80个多态位点,包括5个单一多态位点和75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56种单倍型,其中门源白牦牛拥有特有单倍型7种,天祝白牦牛包含特有单倍型43种,二者共享的单倍型只有2种。门源白牦牛单倍型只分布在A、B和C单倍型组中,而天祝白牦牛单倍型分布在A、B、C、D、E和F单倍型组中,并含有4种普通牛单倍型序列,提示天祝白牦牛中存在普通牛遗传渗入。门源白牦牛单倍型多样度为0.86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7,而天祝白牦牛单倍型多样度为0.946,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表明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门源白牦牛。门源白牦牛与天祝白牦牛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14,表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分化水平。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6种单倍型可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即Ⅰ和Ⅱ),表明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门源白牦牛,门源白牦牛母系遗传多样性较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天祝白牦牛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通牛基因渗入;2个品种(群体)均由2个母系支系组成,提示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鉴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且都拥有特有的单倍型遗传信息,故建议将其均作为独立的"遗传单元"进行遗传资源保护进而开展保种和选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