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桑芽品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对3~10月采收的桑芽感官品质、主要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桑芽的感官品质较优,不同季节桑芽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酚、黄酮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10月份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月份最高,总酚和黄酮含量在5月份最高,DNJ含量在6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0%、50%和75%遮光率处理,检测遮阴处理10 d、20 d、30 d后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蛋白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变化,分析不同遮阴处理对桑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遮阴处理降低了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和DNJ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和DNJ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桑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枝黑木耳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 ,DNJ)的含量.结果表明 ,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DNJ ,选择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0 .1% 醋酸(体积比55︰45) ,流速为1 .0 mL/min ,UV检测波长为254nm时 ,DNJ-FMOC 的峰面积与DNJ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 .9966 ,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稳定的、快捷 ,适合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中 DNJ含量的检测.普通黑木耳不能自我合成DNJ ,但对桑枝中的DNJ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桑枝黑木耳中DNJ含量高达0 .3854% ,可利用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对DNJ的富集能力来提高桑枝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低成本获取生产桑芽茶的原料,将冬季重剪的桑枝条(长2.7 m)作插条扦插于苗床中生产桑芽,调查桑品种、桑芽采摘期、插条扦插密度、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和桑芽中DNJ含量的影响。桑品种对插条的鲜芽产量和桑芽中的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桑品种湘7920插条的桑芽产量最高,为12.68 g/根,川826插条的桑芽中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0.145 5%;插条的扦插密度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DNJ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和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相对含水率为19%±2%时桑芽的DNJ产量最高,为14.36 mg/根;不同时期采摘桑芽中的DNJ含量差异较大,随着桑芽的生长发育DNJ含量随之显著降低。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桑品种川826的枝条作插条,设置扦插株、行距均为10 cm,苗床土壤含水率为19%±2%,采摘初展期"一芽两叶"的桑芽,可以获得较高的桑芽产量,且桑芽中的DNJ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加工的桑叶茶的功效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以粤椹大10桑树品种为对象测定了4种采用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样品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的活性物质含量有很大差异,以第1~3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1~3位叶茶)的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总多糖含量排在第2位,仅次于以第4~6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4~6位叶茶),并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桑芽茶(以桑芽制成的桑叶茶)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都仅次于1~3位叶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2位。4~6位叶茶总多糖含量最高,但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不及1~3位叶茶和桑芽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3位。综合分析认为,第1~3位叶为加工桑叶茶的最佳原料,桑芽和第4~6位叶亦为比较理想的桑叶茶制茶原料,第7~9位叶不适合作为桑叶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大球盖菇是一种食、药用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其人工培育具有栽培简便、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优势。设计不同桑枝木屑含量配方的基质进行大球盖菇栽培,并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球盖菇子实体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结果表明,基质不同桑枝木屑含量及出菇潮次对大球盖菇子实体DNJ富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桑枝木屑质量分数为70%的栽培基质生产出的第1潮菇子实体DNJ富集量最高,大球盖菇干品中DNJ的质量分数达到0.230 2 mg/g,高于桑枝DNJ的含量,接近桑椹中DNJ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桑枝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较高保健价值食用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殷浩  佟万红  王振江  李勇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蚕业科学》2011,37(6):1106-1110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吉安地区的桑树资源考察,发现该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古桑资源,收集到6份古桑桑叶,对其总酚、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简称DNJ)和多酚单体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之间总酚、总黄酮、DNJ和多酚单体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将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的桑树嫩芽加工成卷曲形和扁平形桑芽绿茶,检测2种形状桑芽绿茶在不同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下的DNJ浸出量,并通过动物试验评价2种茶汤的降血糖功效,探讨桑叶茶的加工形状和浸泡方法对其保健功效的影响。卷曲形与扁平形桑芽绿茶中的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113 2%和0.152 3%;浸泡温度对卷曲形桑芽绿茶中的DNJ浸出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扁平形桑芽绿茶以100℃水温浸泡时的DNJ浸出量最大;卷曲形桑芽绿茶的DNJ浸出量显著高于扁平形桑芽绿茶,浸泡9 min即可达到0.39 mg/g,且茶汤中的黄酮类、多酚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活性物质的浸出量也较高。2种形状桑芽绿茶的茶汤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且卷曲形桑芽绿茶的作用更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卷曲形桑芽绿茶中的DNJ含量低于扁平形桑芽绿茶,但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使茶叶中的DNJ浸出速率较快,DNJ等活性物质的浸出量也较高,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指标,所以卷曲形桑芽绿茶更适宜作为降血糖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提取物(MLE)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大鲵生长性能、肝脏功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均重为(47.81±0.23)g的大鲵72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7.5 g/kg MLE(MLE组)和0.04 g/kg DNJ(DNJ组)。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MLE组和DNJ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MLE组和DNJ组的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MLE组和DNJ组的血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CPT-1/AC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NJ组显著高于MLE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低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高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低于DNJ组(P<0.05)。4)MLE组和DNJ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高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血浆活性氧(RO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DNJ组显著低于MLE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MLE和DNJ均能改善大鲵生长性能、肝脏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在改善体组成、肝脏功能方面MLE作用效果优于DNJ,而DNJ对ROS清除效果更佳;MLE的整体添加效果优于DNJ。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和试验组(APS20组、APS55组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每天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每天分别灌服含20、55 g和90 g黄芪多糖的水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全期,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均高于CK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含量与CK组相比无显著差异,TG、BUN含量有所降低(P>0.05);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肌酐(CRE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60 d时,APS55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CK组(P<0.05),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CK组(P<0.01);APS20组与APS55组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CK组(P<0.01),APS90组显著高于CK组(P<0.05);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桑枝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桑枝的药用功能,采用比色法对广东桑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桑枝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OH和O2-.清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生长季节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分析结果还显示:染色体倍数性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无显著的影响(P>0.05);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部位DNJ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SIGMA公司提供的DNJ样品为标样,用HPLC-PDA法对桑叶、桑枝皮层和桑枝木质部进行DNJ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测得DNJ的含量分别是桑枝皮层为4.956mg/g;桑叶为1.622mg/g;桑枝木质部为0.409mg/g。  相似文献   

14.
以4年生紫金红霞葡萄为试材,采取单膜覆盖方式保温,研究单氰胺、复硝酚钠、赤霉酸等试剂对紫金红霞葡萄破眠效果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1次涂抹相对更为经济有效,与不处理(CK)相比,其浆果完熟期提早3 d,2021年7月23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9.9%,极显著高于CK(P<0.01),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及萌芽率分别为96.97%、75.93%,稍高于CK,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药桑桑椹与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活性成分的差异,分别以芦丁、葡萄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和总多酚含量;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同时检测pH值。结果表明,新疆药桑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1 0%、68.726 7 mg/L和79.500 0 mg/L,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0 7%、11.580 0 mg/L和50.100 0 mg/L,两者的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生物碱含量、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和pH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这可能与新疆药桑、嘉陵30号生长地理差异、品种遗传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切割长度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草地牧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天然牧草不同切割长度(≥1~5 cm、≥5~10 cm、≥10~15 cm)为试验组(A_1、A_2、A_3),设置无任何处理(未切短)的天然牧草作为对照组(CK)进行青贮试验,青贮60 d后进行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评价、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感官品质评价上,切短处理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CK;A_2和A_3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切短处理组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比例(NH_3-N/TN)均显著低于CK(P0.05),而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CK(P0.05),A_2和A_3的丁酸(BA)含量显著低于A_1和CK(P0.05);A_2和A_3的V-Score得分均高于90分,并且大于A_1和CK。说明切短处理可以改善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切割长度为≥5~15 cm时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作为信号分子在提高植物抗虫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取食选择试验调查分别经3种浓度茉莉酸处理不同时间的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差异,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茉莉酸处理桑枝内具有抗虫活性的次生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动态变化。用10、100、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24 h或48 h后,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72 h后,仅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组桑枝被桑天牛成虫取食的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Spe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茉莉酸浓度与桑天牛成虫的取食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用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4~72 h,桑枝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脂氧合酶(LOX)活性仅在处理8 h时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和单宁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但仅在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可提高桑枝内总酚含量,在处理48 h时达到显著程度,但在72 h又降低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桑枝具有阻碍桑天牛成虫取食的效果,并可诱导桑枝内抗虫次生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日粮中添加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3月龄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体重(18.36±1.65)kg的肉用公湖羊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K)和3个处理组,每组18只湖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1%单宁(T)、0.1%饲用纤维素酶(FC)和0.1%单宁+0.1%饲用纤维素酶(M),试验共94 d,其中过渡期7 d,预饲期7 d,正饲期80 d。结果表明:①FC组和M组湖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湖羊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3个处理组湖羊的白球比显著低于CK组(P0.05),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之间湖羊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FC组湖羊宰前活重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胴体重显著高于CK组(P0.05),M组湖羊屠宰率显著高于CK组(P0.05),T组湖羊背膘厚显著低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GR值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的净肉率、骨肉比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除各处理组湖羊蹄重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外,各组湖羊头重和毛皮重、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心脏重及蹄器官指数、内脏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日粮中同时添加饲用纤维素酶和单宁可以提高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降低料肉比,提高湖羊的免疫力,对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单宁和饲用纤维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单一菌种、混合菌种以及混合菌、酶组合对辣木茎叶粉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试验以辣木茎叶粉为原料,以黑曲霉(A)和枯草芽孢杆菌(B)为菌种,木瓜蛋白酶(1)和木聚糖酶(2)为酶制剂,设置对照(CK)组和6个处理组(A组、B组、AB组、AB+1组、AB+2组、AB+1+2组)进行菌、酶协同发酵,测定发酵样品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氨基酸(AA)、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单宁、多酚、黄酮、多糖等相关指标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pH值均在4.4左右,此酸性环境有利于发酵;B组、AB组、AB+2组和AB+1+2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B组、AB组和AB+1组有利于乳酸积累且与CK组差异显著(P0.05);AB组、AB+1组和AB+1+2组A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各处理组ADF含量均低于CK组,且差异显著(P0.05),除A组外,其他组NDF、CF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AB+2组NDF和CF含量相对较少,而A组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A组、B组和AB组单宁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B组、AB+1组、AB+2组和AB+1+2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除B组外,其他各组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A组、B组和AB+1组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双菌组合有利于降低氨态氮含量和单宁的降解,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多酚释放,黑曲霉有利于黄酮释放并且保留较多的粗蛋白,而双菌基础上添加蛋白酶更有助于多糖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说明菌、酶协同发酵更有利于辣木营养品质的提升以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