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是云南元江县新发现的一类原始野生宜昌橙资源,为了解元江宜昌橙与长江流域来源的宜昌橙的遗传差异,以及云南元江野生宜昌橙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1对SSR和InDel引物对元江宜昌橙、长江流域宜昌橙、大翼橙、香橙等4个群体的48份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产生了13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6.2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香农信息指数为0.14~1.1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4~0.9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元江野生宜昌橙是不同于长江流域宜昌橙资源的新类型,4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基因流较低。在元江宜昌橙种群内存在遗传异质个体,但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长江流域宜昌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香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翼橙群体中的马来西亚大翼橙与宜昌橙遗传距离较远,而红河大翼橙与元江宜昌橙的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证实了元江野生宜昌橙是有别于长江流域宜昌橙的新类型,在进行元江宜昌橙野生资源的收集时,以居群为单位加以资源材料的收集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甘坝乡境内海拔约1000m的华蓥山上,发现成片野生柑桔,面积3.33hm^2以上。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该野生柑桔为宜昌橙。宜昌橙为芸香科、柑桔属的一员,野生宜昌橙具有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做砧木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3种中国常用柑橘砧木枳、红橘和香橙为材料,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态进行观察,探讨根系形态差异与砧木树体不同表现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砧木苗期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差异显著,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表现为红橘>香橙>枳。各种砧木根系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其中枳实生苗表现为侧根较发达;红橘和香橙主根生长较好,侧根数和侧根长度低于枳。 3种柑橘砧木根毛均不分叉,分布不均匀,且侧根根毛密度显著高于主根根毛密度。柑橘各砧木品种的根毛形态和根毛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红橘和香橙主、侧根根毛密度大于枳,枳根毛分布表现为从根基部到根尖根毛密度依次递减,但红橘根毛分布与之相反;而香橙根毛密度为中段﹥下段﹥上段。3种柑橘砧木中红橘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最大,表明其苗期根系生长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ex为真正葡萄亚属东亚种群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但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近年来在对湖南怀化野生刺葡萄种质资源调查中选出水晶刺葡萄.并已在怀化地区进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甘肃刺五加资源现状,应用GIS和MaxEnt分析甘肃刺五加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通过自采和网络共享平台获取251份藤五加和80份短柄五加的分布信息,综合55个环境因子,分析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影响甘肃刺五加生态适宜性共有的生态因子是海拔和降水量;影响藤五加生态适宜性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是4月份降水、9月份降水、海拔、坡度、等温性;影响短柄五加生态适宜性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是土壤类型、9月份降水、11月份降水、海拔、植被类型、温度。藤五加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最北方的分布地区为甘肃南部(天水、西和)和陕西(太白山、户县、略阳)等地;四川、云南(德钦、维西)、贵州、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和浙江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短柄五加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于陕西延安、黄龙山和甘肃、宁夏等地。  相似文献   

6.
豆梨为我国南方常用的砧木资源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干旱、水涝和腐烂病的能力,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及涩肠止痢的功效。因此为了解中国南方豆梨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访问调查、路线调查等方法,于2017年9月3日-16日, 9月23日-10月1日和10月30日-11月16日,前往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江西6省的豆梨原生境采集豆梨资源78份,保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下属国家梨种质资源圃中,并建立豆梨种质资源信息库,采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不同经度、纬度、海拔、气象要素和立地条件等对豆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豆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云南、贵州、山西、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甘肃和山东等,共16个省,地理分布范围在北纬21.86°~36.18°和东经98.66°~120.64°之间,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2294m之间,不同的立地条件对豆梨的分布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野生宜昌橙原产地之一。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一资源,当地采取原生境保护与异位保存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野生宜昌橙核心保护区,加强了野生宜昌橙的科研、管护和宣传,使保护区内的野生宜昌橙免受人为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多花木兰驯化栽培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花木兰原产河北、甘肃、陕西、山西、湖北、江苏、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主要野生分布于这类地区的山坡、丘陵地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驯化栽培,目前种植面积约1500公顷。  相似文献   

9.
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玉芬  车伟光  顾垒 《草地学报》2007,15(4):306-311
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发现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主要分布于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海拔2000~3000 m的干热河谷和森林边缘,是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灌丛的草本成分之一,并在农区大量生长,调查表明,野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分布明显受降水量的影响;在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力较弱,当群落另有优势种时其物候期明显推迟;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水分及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分枝可达800/m2以上;在自然状态下产草量达5 kg/m2以上;染色体为2n=32,系四倍体。考证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来源由我国青海和甘肃传入西藏,然后在横断山脉南部峡谷地区生存下来,并沿河流方向逐渐向下游传播;在德钦地区的扩展可能与藏传佛教的传播活动有关。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是云南发现的唯一成群落分布的苜蓿资源,其多样的形态和地理分布特征,孕育着丰富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干热地区生存可能孕育特异性种质。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威信县扎西镇观音村首次发现了宜昌橙群落,并对宜昌橙的分布面积、数量、类型和伴生物种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本次发现进一步扩大了宜昌橙在我国地域分布,并为柑桔的起源、进化、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卡里佐枳橙是重要的柑橘砧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砧木被引进我国并在部分地区用于柑橘生产。为了全面了解卡里佐枳橙在我国的生产表现,本研究采用田间观察和问询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6个柑橘主产省16个区(县)30多个果园开展了嫁接亲和性、早结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调查。在重庆和广西两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共三个试验点、分别对嫁接在卡里佐枳橙和枳砧上的梁平柚和纽荷尔脐橙等两个不同接穗品种开展了连续三年在树体、产量、结果效率和果实品质等园艺学性状方面的系统比较。结果显示,总体上讲卡里佐枳橙的嫁接亲和性较好,但与红江橙和无籽柠檬嫁接后表现出明显的不亲和;早结丰产性好,树势旺,结果效率不如枳砧高;果实品质优良,与枳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抗逆性方面,卡里佐枳橙对裂皮病、天牛比较敏感,对碱性土壤比较敏感,容易导致叶片缺铁黄化。本研究将对我国柑橘砧木的选择以及以卡里佐枳橙砧果园的田间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 Theileriosis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sheep and goats in West China. Its main distribution includes Qinghai, Gansu, Ningxia, Inner Mongolia, Shaanxi and...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加晋  卢勇  李群 《草业学报》2018,27(12):208-218
中华民国西北地区的牧草资源研究代表了当时中国牧草科技领域的最高水平,但目前相关考证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法,以现存的近代报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开展文献整理、甄别和考察分析,并结合现代牧草科技成果总结归纳。结果表明,学界及少数政府人士开展的西北地区牧草资源的调查研究大致以20世纪30年代初为始,其中植物学学者调查区域集中在陕西省,主要方法为牧草的植物学分类和植物特性研究,水土保持学学者的调查区域包括陕甘青等沿黄省份,目的为搜集到利于水土保持的优质草种,畜牧学学者的调查关注点则是牧草的分布、品种、品质、贮藏等方面。牧草引进是西北地区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和成就,以王栋和叶培忠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西方试验科学的理论方法持续开展了牧草试种或栽培试验。同时,西北地区还在牧草资源的育种、保藏、营养及配合饲喂等试验研究上有所开拓,其中很多研究为当时国内唯一。此外,西北地区的牧草科技推广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以资源调查和栽培、育种、保藏等实验为主。  相似文献   

16.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为麻黄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馆标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查实甘肃产麻黄属植物7种,订正了文献中常出现的异名,并绘制了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布图;市售本地麻黄多为中麻黄,偶见收购膜果麻黄,民间使用各种均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规范野生麻黄采收方法,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种质收集和筛选,做好麻黄种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的生长分布状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组成成分,充分研究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研究表明,甘肃省草原共有蕨类植物14科19属31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资源(63科230属2 600种)总科数的22.22%,总属数的8.26%,总种数的1.19%。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岩蕨属。科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属主要以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为主,无特有属;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含有古老科属;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