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病原及其传播 牛、羊嗜皮菌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牛、羊皮肤传染病,以形成局限陛痂块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刚果嗜皮菌为革兰氏阳性、非抗酸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2.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3.
嗜皮菌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B类疾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浅表的渗出性、脓疱性皮炎,局限性的痂皮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嗜皮菌病     
以前嗜皮菌病见于绵、山羊。马嗜皮菌病目前在挪威已有报道。马嗜皮菌病的临床特征是被毛粗乱,脱毛,渗出和结痂,主要发生部位是在马的背部和沿四肢而下,一般没有痒感。但是,皮肤压痛有时很明显。在较潮湿的夏末和秋季发病。在干燥气候和寒冷气候后自动痊愈。全身或局部治疗效果不同。此病仅有轻微的接触性传染,甚至在高度接触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对健康动物的传染扩散。以临床症状和分离出刚果嗜皮菌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5.
嗜皮菌病也叫链丝菌病,是一种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牛和其他大动物常见的皮肤感染。炎热潮湿的环境易引起刚果嗜皮菌的接触感染,皮肤的机械性伤害以及外寄生虫损伤皮肤也会造成刚果嗜皮菌的感染和传播。2005年11月底,新疆兵团农七师123团澳牛场要求对该场1份病料进行化验,病料为浓稠的黄绿色脓汁,来自患病牛的局部病灶。患牛背部有1个拳头大肿块,右侧后乳房上有1个乒乓球大肿块,无其他异常。1临床症状病牛患部有轻微隆起,皮肤表面附着毛发并有痂皮,局部穿刺有浓稠的黄绿色脓汁。移走结痂的毛发丛,可露出粉红色真皮层。2诊断染色镜检:无菌抽取…  相似文献   

6.
嗜皮菌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B类疾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浅表的渗出性、脓疱性皮炎,局限性的痂皮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绵羊嗜皮菌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动物嗜皮菌病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刚果嗜皮菌属的部分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从发病绵羊皮肤病料提取的基因组DNA得到了大小约500 bp的DNA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并测序表明,与GenBank发表的刚果嗜皮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0.632%.而猪胸膜肺麦放线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扩增结果为阴性;PCR的敏感性试验显示,这时引物能够检测到1 ng的DNA.表明此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嗜皮菌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嗜皮菌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B类疾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浅表的渗出性、脓疱性皮炎,局限性的痂皮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牛牛嗜皮菌病和皮肤钱癣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羊链丝菌病是一种皮肤病,亦称嗜皮菌病、结毛病wool—rot),是一种霉菌性皮炎。其特征是带有渗出液的增生性皮炎,浅表皮肤坏死有痂块形成。笔者诊治过35个病例,现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近年来新传入我国的外来人畜共患病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该病病原在1915年首次在刚果发病牛身上分离到,目前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并且有蔓延的趋势。1969年,我国首次从牦牛身体上分离到绵羊刚果嗜皮菌;2002年6月份,绵羊刚果嗜皮菌病在新疆塔敏垦区161团发生并首次在国内报道。由于对该病防治缺乏基本的认识与经验,又无有效疫苗预  相似文献   

12.
嗜皮菌病在巴林左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06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王丽华 《兽医导刊》2014,(12):67-67
嗜皮菌病在我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绵羊刚果嗜皮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似嗜皮菌感染绵羊的皮肤疙瘩病料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证明分离株为刚果嗜皮菌。人工感染羔羊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绵羊相同的症状并死亡,从人工感染死亡绵羊皮肤中再次获得同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土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于1915年首次在刚果的发病牛分离到.嗜皮菌病在非洲很普遍,现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我国于1969年从牦牛身上发现并分离到该菌,1984年兰州兽医研究所检查了19个省区的黄牛、奶牛和水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现将该菌的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眼镜蛇腐皮病的致病菌,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腐皮病眼镜蛇皮肤溃烂处挑取少许内容物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兔血平板、SS琼脂平板及真菌培养基上,继而选取优势菌落进行分离、纯培养。结果表明:得到9种细菌,没有发现真菌。根据细菌形态、菌落生长特征和生化特性得出,这9种细菌分别为:黏质沙雷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克氏耶尔森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雷极普鲁威登斯菌1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和腐生葡萄球菌3株。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氏耶尔森菌、雷极普鲁威登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无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在15株致病菌中,除克氏耶尔森菌外,均对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均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15株致病菌均对头孢类抗生素不同程度敏感;哌拉西林、氨曲南和卡那霉素对大部分菌有抑制作用。说明眼镜蛇腐皮病主要由致病性细菌引起,敏感药物治疗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南地区牦牛皮肤病调查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牦牛皮肤病的初步调查近几年来我们对牦牛的皮肤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和诊断,主要存在有牛皮蝇蛆病,牛虱病,牛痒螨病,牛嗜皮菌病和牛毛癣病。 1.牛皮蝇蛆病此病在全州各地均有发生,是比较普遍、严重的一种寄生虫性皮肤  相似文献   

18.
嗜皮菌病(streptothricosis)是食草动物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病。牛、绵羊、马和驴易感,也能传染给人(ALbrecht等1974,Berger和streeten 1981)。本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以渗出性皮炎及毛发粘连形成角质痂皮为特征。呈全球性分布的本病,在热带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仅在尼日利亚,1230万头牛中约10%在雨季昆虫活动猖獗期患此病。由于增重慢,产奶量降低和皮革破损造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省吴县、吴江等地区养殖的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从病鳖的肝脏分离得菌株B-1,用菌株B-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对B-1株进行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因子检测,证明该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刚果嗜皮菌是引起世界各地家畜皮肤疾病的一种放线菌。这种病在潮湿的热带地区,特别是牛中造成严重的损失。虽然其经济意义不大,但它在温带地区是普遍的。也有人认为会出现亚临床型感染。对病原体感染发生抗体反应,这种反应可做为以前感染的标志。因为随着反复的或严重的感染产生这些抗体,所以检验沉淀素是很重要的。研究刚果嗜皮菌沉淀素,大多数使用的是双相免疫扩散法(D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