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新疆沙漠桑树品种持水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水力是表征植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新疆当家现行桑品种--新桑1号为对照,以测定桑树中上部叶片每1h失水量的方式,对抗干旱性强的沙漠桑树品种--策沙1号失水过程进行了监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策沙1号叶片持水力比新桑1号强,可以确定其为荒漠植物中持水型较强的桑属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桑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属于白桑、黑桑、雄桑、粉桑、药桑类型的58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染色体倍数性和结实性以及10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桑类型中有23个材料为三倍体,药桑为二十二倍体,其余材料均为二倍体。从每椹种子数和发芽率来看,粉桑的结实性高于黑桑,黑桑高于白桑;二倍体材料的结实性高于四倍体,四倍体又高于三倍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第6酶带为特征酶带,各品种酶谱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起源、进化、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桑椹色素分离及营养物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现有桑树资源约为1.5亿株,其中药桑、黑桑、白桑和粉桑类型均有良好的结果性能,解放前靠"半年桑果半年粮"生活,解放后桑果作为水果被人们食用至今.为了更深入地开发利用新疆桑果资源,提高蚕业的行业竞争力,我们在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品种资源圃中,分别从各类型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桑品种的桑果进行色素分离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9个桑树品种和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各品种间叶片的含水量、持水能力,并在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树叶片的大小、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其中抗旱能力较强的为勺桑、9001和湖桑197,较弱的为湖桑199和育2号.  相似文献   

5.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班峰 《蚕桑通报》1999,30(4):56-56,
桑疫病又称烂头病,桑细菌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杭嘉湖蚕区均有发生,环太湖一带桑园;由于地势低洼,招风多湿,易发本病。本病为害桑树的新梢及嫩叶,使叶片出现褐斑,腐烂或卷缩,顶芽枯萎,新梢变黑,枝条细短,叶片较小,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发病症状不同,桑疫病分为黑枯型和缩叶型2种。黑枯型表现为明显的新梢变黑,烂头症状,病株有棕褐色点线状病斑,春夏均有发病,秋期7,8月份尤为严重。缩叶型,多在春期发生,叶片向后卷缩,后期穿孔,枝条多为裂口状病斑。本所桑园地处施家桥三工区,濒临公路,背靠荒山…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遗传标记鉴定了西南大学桑资源圃保存的22个桑树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图首先将新疆药桑分出,将其它21个品种聚类为两大支、6小支。新疆药桑与其它桑品种亲缘关系远,大花叶皮桑、盐亭20号、国丰、七六一,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樱桃、多胡早生、收获一、吉木沙尔黑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金龙、强兵、鹤田、梨儿桑、湖南早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油匠当当、姬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改良十文字、纳溪桑、民主粉红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剑持、伊达柴木、马蹄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花叶皮桑亲缘关系靠近白桑,瑞穗桑、山桑与白桑、鲁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未见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迁移规律,建议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时,最好先做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桑树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鲁桑、白桑、广东桑3个种12个品种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休眠期枝条长及直径、休眠期枝条颜色、冬芽大小及颜色进行测量,采用Excel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t检验。结果表明:叶片长与叶柄长、叶片宽与叶柄长、叶片宽与叶片长、枝条直径与条长、芽的颜色与枝条颜色在品种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同一品种中叶片长与叶柄长的相关性绝大多数品种不显著,叶片宽与叶柄长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仅占调查品种数的三份之一,叶片宽与叶片长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也只占调查品种数的三份之二;桑树枝条直径与条长相关性仅个别品种不显著;桑芽大小与枝条长、桑芽大小与枝条直径的相关性品种内及品种间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桑疫病俗称烂头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本病主要为害桑树的新梢及嫩叶,使嫩梢和嫩叶变黑腐烂,枝条细短,叶片较小,叶片出现褐斑。腐烂或卷缩,易脱落,顶芽枯萎,严重影响桑树的生长,使桑叶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根据发病的症状不同,该病分为缩叶型和黑枯型二种。缩叶型多发生在春季,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易脱落,新梢出现黑色龟裂状梭形大  相似文献   

10.
<正>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宝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1987年上半年,桑树资源考察工作在神衣架林区及其生态环境相近的房县、竹溪、兴山、秭归等县进行。采集到不同种质桑标本材料46份,种籽4份。经鉴定其中包括鸡桑、蒙桑、华桑、白桑、鲁桑、瑞穗桑,山桑等7个种。并考察到两株约千年左右树龄的古华桑、无籽甜桑,叶大肉厚的大叶白桑,还收集到黄茧土种家蚕和具有黄皮豹斑的桑野蚕等稀有珍贵种质资源,丰富了我国桑、蚕资源遗传基因库。  相似文献   

11.
桑漆斑病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立道  李雪明 《蚕业科学》1993,19(4):193-197
桑漆斑病是我国近年发现的桑树叶部病害,是由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eum Tode ex Fr.)寄生引起的,病原在病叶、土壤与水中越冬,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豆科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等。发病初期用优氯净溶液喷洒桑叶有明显防治效果。桑园中的禾本科杂草,用10%禾草克水溶液喷洒可以清除,以减少病原。杀草效果为100%,该药对桑、蚕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枝黑木耳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 ,DNJ)的含量.结果表明 ,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DNJ ,选择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0 .1% 醋酸(体积比55︰45) ,流速为1 .0 mL/min ,UV检测波长为254nm时 ,DNJ-FMOC 的峰面积与DNJ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 .9966 ,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稳定的、快捷 ,适合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中 DNJ含量的检测.普通黑木耳不能自我合成DNJ ,但对桑枝中的DNJ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桑枝黑木耳中DNJ含量高达0 .3854% ,可利用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对DNJ的富集能力来提高桑枝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桑粉虱天敌—长跗浆角蚜小蜂的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田间调查和研究 ,发现一种新的桑粉虱天敌———长跗浆蚜小蜂。该虫体细小 ,主要寄生桑枝第 3~ 7叶位上的桑粉虱幼虫 ,7月底至 9月中下旬田间寄生率达 2 5 5 %~ 81 4 % ,可有效遏制桑粉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桑黑枯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桑黑枯型疫病[Mulberry bacterial blight(black wilt type)]在江苏省盐城市蚕区的暴发危害,研究了对该病综合防治的影响因素和有效防治技术。通过单因子试验发现,夏伐迟早、施肥方式、稀释药剂的水质、施药前是否摘除有病芽叶等措施均显著影响对桑黑枯型疫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施药器械、施药方法对综合防治的效果影响不明显。在发病初期摘除有病芽叶后,喷施100 mg/kg盐酸环丙沙星或100 mg/kg盐酸恩诺沙星,配合其它农业措施,在盐城市3个蚕桑重点乡镇的4个中试点,均有效地控制了桑黑枯型疫病的发生与危害。关键词桑树;黑枯型疫病;综合防治;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干旱及旱后复水对桑树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揭示其对干旱的适应性及复水后的修复机制,以秋雨桑(Morus alba‘Qiuyu')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探究了桑树叶片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26.7%时,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萎蔫下垂,卷曲度、叶基角增大;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等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近于0,而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初始荧光、过剩光能、失活PSⅡ反应中心的热耗散量子产额、维持类囊体膜两侧质子梯度和叶黄素循环的比例、荧光量子产额和热耗散的量子产额值均升高,而最大荧光、电子传递效率和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量子产额下降;复水后,叶片长势指标、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值迅速恢复。这表明干旱下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限制,PSⅡ反应中心部分失活,叶片通过增加叶黄素循环,荧光量子产额和热耗散来消耗过剩光能。且复水后,桑树叶片光合机构具有完善的调节修复机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复干旱胁迫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90%~100%的干旱(DH)、正常水分(CK)、渍水(WH)3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桑树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桑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桑树幼苗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30 d后,幼苗叶水势、根冠比、根表面积、侧根数量、根系活力、受害指数均出现差异:干旱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低18.0%,渍水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高54.0%;干旱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高24.9%,渍水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低17.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45.9%和25.4%;干旱组和渍水组的侧根数量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85.8%和43.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系活力分别比正常水分组低13.9%和78.9%;干旱组和渍水组的受害指数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50%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桑树幼苗叶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证实桑树具有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全年干旱和水淹交替的土壤水分变化的能力,尤其具有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Cross-sections of the lateral musculature of 19 species of teleost fish of the Percomorphi order were studied histochemically and morphometrically. The red, pink and white muscles were observed in all the species except in Seriola dumerilii and Scomber japonicus, in which no pink muscle was found. The red fibres were the smallest due to their minimal diameters. Histochemically and according to their location at least five types were found in the same species: typical red, in rosette, of the border, infiltrated pink and in mosaic. The pink fibres were larger than the red but smaller than the white. The form and disposition of the pink muscle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es. This muscle is made up by fibres of medium size, moderate m-ATPase and intermediate oxidative activities. Their histochemical properties change near red and white muscles, where they acquire the 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red fibres or the low m-ATPase activity of white fibres, respectively. The white muscle is the widest muscular layer. All of the species, except Thalassoma pavo are made up by three fibre types (small with high m-ATPase activity, medium with moderate m-ATPase activity, and large with low m-ATPase activity). They are mixed and show a histochemical and morphometric mosaic form. The extent of this mosaic depends on the species. In most of the analysed species it was observed in areas close to the pink muscle, but in three of them (Liza aurata, Seriola dumerilii and Coris julis) it occupied all of the myotome.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湖州市的生态条件,对桑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桑粉虱在湖州地区发生为害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