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脲类药剂被称为世界第4代无公害农药,已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出口朝鲜等周边国家。正广泛地用于农、林、果、茶、菜等多种作物上。灭幼脲类杀虫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幼虫蜕不下皮而死。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表皮和卵壳发生作用,无内吸作用。因此,以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应用时喷药必须均匀、周到。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3号和杀铃脲都是悬浮剂,使用时先播匀瓶内药,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可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灭幼脲不宜与波尔多液混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一般呈碱性)。灭幼脲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细小,药剂挥发率降低25%~30%,雾滴沉积量增加1.4~3.1倍;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  相似文献   

2.
与化学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的残留普遍较低 ,有利于生产绿色水果、特别是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 ,特点不同 ,要有的放矢地选用。1 除虫脲 又名灭幼脲 1号。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表皮细胞几丁质合成 ,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变态而死亡 ,可用以防治柑桔锈壁虱、柑桔潜叶蛾、柑桔木虱等害虫 ,使用浓度为2 5 %除虫脲可湿性粉剂 2 5 0 0~ 30 0 0倍液。对人畜安全、对鸟、鱼、蜜蜂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与除虫脲相类似的还有灭幼脲 (灭幼脲 3号 )、氟苯脲 (农梦特 )、氟虫脲 (卡死克 )、杀铃脲 (杀虫隆 )、氟铃脲 (盖虫…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18,(4):20-24
正灭幼脲是我国独创开发的产品,通用名称:灭幼脲(chlorbenzuron、mieyuniao),为昆虫激素类农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Chlorbenzuron),别名为灭幼脲三号、苏脲一号,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农药中的苯甲酰基脲类BPU's(Benzoylphenyl Ureas)药物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能脱乙酰基生成半胱氨酸及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能提高有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五龄起蚕模拟生产条件下农药微量中毒情况,在五龄第二天,分别添食0.5倍半致死浓度的辛硫磷和0.5倍半致死浓度的灭幼脲,再添食NAC和TiO_2的混合解毒剂、苏大蚕之宝及解毒宝三种解毒剂。检测三种不同解毒剂对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中毒家蚕的体质量、存活率、龄期经过和蚕茧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以比较不同解毒剂对家蚕微量辛硫磷和灭幼脲中毒的解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能有效缓解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农药对五龄家蚕幼虫造成的中毒现象,死亡率分别为辛硫磷对照组和灭幼脲对照组的1/5和1/3;熟蚕体质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龄期经过延长得到显著抑制,灭幼脲中毒解毒组已与对照组无异;产茧量和茧质也恢复至正常水平。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对五龄家蚕微量有机磷中毒的解毒效果优于解毒宝和苏大蚕之宝。  相似文献   

6.
1菜青虫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等,每亩(667平方米)用原药100克,以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或用杀螟杆菌菌粉300~500倍液喷雾杀幼虫。上述药剂若再加入0.1%洗衣粉喷雾效果更好。利用仿生农药灭幼脲素,如20%灭幼脲1号悬浮  相似文献   

7.
高德三 《蚕业科学》1990,16(2):104-10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1979年在我国边境城市丹东市首次发现.至1989年传播到辽宁、山东、陕西等3个省;丹东、大连、威海、西安等12个市;东沟、旅顺、荣城、蓬莱、武功等44个县(区).在疫区采取人工捕杀成虫、幼虫,在1—3龄期喷洒25%灭幼脲30-40ppm或25%灭幼脲30-40ppm加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等防治;严格检疫措施,设立哨卡,加强幼虫、蛹期检疫;搞好保护区的普查等,是控制此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兵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6-57
近年来,森林飞防致川北地区家蚕中毒事件屡屡频发。飞防主要使用菊酯类、烟碱类及灭幼脲类等农药,严重影响了蚕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根据多起实例,提出了科学预防的几点建议,以期全面保障蚕种安全生产及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山东饲料》2007,(6):18-19
氟啶脲 通用名:氟啶脲chlorfluazuron 商品名:氟啶脲 剂型:5%乳油(EC) 农药登记证:LS20051738 产品标准号:Q/3201NHG047—2005 作用特点: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为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脱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脱皮以及蛹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药效高,作用速度较慢,对多种鳞翅目害虫以及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活性高,但对蚜虫、叶蝉、飞虱无效。  相似文献   

10.
<正> 1976年,美国学者 Bowers 从植物霍香蓟中提取到一种对昆虫保幼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命名为 Prococene,由于它能对若龄幼虫诱导早熟变态,因此被称为抗保幼激素。进而发现合成咪唑类化合物对昆虫有较强的诱导早熟变态的作用,已知 SSP—11和KK—42两种眯唑类化合物对家蚕诱导早熟  相似文献   

11.
1.化学性质保幼激素是在生物学效应上非常有兴趣的一种昆虫激素,它对于未成熟的昆虫具有阻止变态的作用,但是同一物质,在某些昆虫的蛹期则能刺激卵巢发育。现在除从昆虫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在家畜外寄生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培养棕色绿僵菌获得分生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4个/mL后统计其萌发率,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的杀灭作用试验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浓度的试验组,即将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分别放入5个不同浓度的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及0.5%孢子洗脱液中停留5 s,在25℃条件下每日定时观察幼蜱和成蜱的虫体死亡情况及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培养至第3天时所得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到90.40%;对草原革蜱幼蜱杀灭作用明显,用试验所得的最佳作用浓度1×106个/mL作用至第7天时草原革蜱幼蜱的死亡率高达100%,成蜱的死亡率为80.00%。说明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可以用于防治家畜外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选择4种农药用浸叶片法对草地螟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草地螟的毒力为7.2%苦参碱.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5%吡虫啉乳油,其中以苦参碱.烟碱的毒力最强,半致死浓度(LC50)为10.499 mg/L,致死浓度(LC95)为16.093 mg/L.  相似文献   

14.
蚂蚁是我省蚕区养蚕具有危害性的昆虫之一。常见的有黄丝蚁、黄惊蚁、黄墩蚁、印大头蚁、小黑蚁、大黑蚁等。过去养蚕使用氯丹油防蚁药,仅起着驱赶和预防作用,不能杀灭蚂蚁。生产上常因撒药、涂布工具有漏洞或养蚕操作疏忽,发生蚂蚁大量咬伤咬死家蚕,造成养蚕减产甚至失收。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制的“灭蚁蟑”,是采用原药和引诱剂配制成的一种慢性胃毒粉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我们采用新药“灭蚁蟑”开展了灭蚁效果和对家蚕毒力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交流     
日本培育出体重倍增的“超胖”蚕东方网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通过调节激素量,培育出体重倍增的蚕。向着确立“昆虫工厂”迈进了一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该所的科研人员把控制蜕皮和变蛹期的激素——“幼若激素”涂抹在幼蚕的身体上,导致幼蚕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蓟及乳浆大戟天敌昆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加拿大蓟及乳浆人戟灭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天敌昆虫18种,隶属于5目13科。就两种杂草主要灭敌的生物学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对广东省化州、清远、英德、海康、惠州、博罗、南海等县的调查,发现危害广东蚕业生产的蚂蚁有七种,而主要为害种类有小黄家蚁Monmoriumphharaonis(L)也称黄丝蚁、柄结大头蚁Pheidolcnodus Smith(当地称小黑蚁)印大头蚁Pheldoleindiea.Mery长角斜结蚁Plaiolepislongipes Jerdon蚂蚁搬走刚孵化的幼蚕,咬吃大蚕,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目前养蚕防蚁主要采用药物预防,灭杀药物使用甚少。传统的药物是氯丹油,其主要起驱避作用,不能诱杀整巢蚂蚁。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制的灭蚁蟑,引诱力强、传递性好,对人畜安全,能有效地消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村三郎一九七二年给中国科学院来信,提出应用昆虫保幼激素增产蚕丝研究的建议。一九七三年一月份,应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邀请,田村来华访问,详细介绍了他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带来了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样品。昆虫激素应用于增产蚕丝的研究,特别保幼激素能够增产蚕丝的发现,是七十年代的新事物。国内有关单位,对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合成和增产蚕丝的试验,从七三年三月份起,已  相似文献   

19.
1976年,美国的巴和斯教授等,在龟甲蓟马中发现了对昆虫保幼激素有拮抗的某种物质,命名为早熟素。这种早熟素能使幼龄虫早熟成虫化,故被称为抗保幼激素。以后,知道了合成的眯唑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很强的早熟成虫化作用,对蚕投给如图1所示的2种咪唑化合物时,将接近100%地诱导早熟变态(3眠化)。这种高效率的3眠化诱导机能,看来在养蚕上利用来制御蚕的经过及茧丝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次想从体内的内分泌观点出发,就蚕投给抗保幼激素物质后(在此叙述咪唑化合物)究竟能多大程度地制御着蚕的发育,并想涉及与今后开发发育制御技术有关的预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Fairmaire)的幼、成虫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虫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幼、成虫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1.15%和41.43%,幼、成虫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36%和16.09%.洋虫是一种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丰富的资源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