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饲养的大熊猫"小明"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探索了大熊猫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的可行性,并对大熊猫眼科的多种数据进行了测定,总结了术前、术后护理及临床麻醉等方面的经验。经过手术治疗,大熊猫"小明"的白内障成功摘除,视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人工晶体植入未取得成功,主要是缺乏大熊猫眼球的基础数据和适于大熊猫的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2.
孙翔  邹蓉  曹林  张心宽 《野生动物》2015,(2):224-227
大熊猫"希望"在湖北宜昌儿童公园动物园的引进,在宜昌地区的生活习性、圈养条件、活动规律、食性等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并总结了符合该地区气候特点下的大熊猫饲养管理规律和常见疾病及预防等内容,为其他大熊猫饲养机构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东省济南市动物园饲养的3只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肠梗阻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外动物园、保护区曾有多起病例报道,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场曾发生了3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5.
流产是哺乳动物易发生的产科疾病,但关于大熊猫习惯性流产病例报道较少。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对1只习惯性流产大熊猫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诊断,认为该大熊猫生殖道解剖结构先天性轻度异常,生殖道分泌物未完全排出造成早期流产发生。后期通过加强围产期大熊猫饲养管理、对症治疗和积极预防流产等措施,使习惯性流产大熊猫受孕并顺利产仔。  相似文献   

6.
重庆动物园自1980年开始大熊猫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工作。由于大熊猫生理结构上的高度异化,交配的生理现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绝大部分不够理想,32年来,国内外具备较好交配能力的雄兽不过10来只,能够接受交配的雌兽约20只,这些年中,自然交配成功约35次。尽管千里求亲,重庆动物园的松松、南南都几经波折也未能及时交配成功。在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大熊猫体质的前提下,在成都动物园大力支持指导下,松松1984年在成都找到了理想的配偶,产下一仔,不幸于产后67小时夭折。南  相似文献   

7.
老年大熊猫的数量随着圈养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进行总结,阐述老年大熊猫的日常管理、医疗保健等饲养管理要点,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定期修剪趾甲,防暑防寒,适当活动,避免应激等措施,提高了老年大熊猫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为逐步开展大熊猫养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成年大熊猫假孕现象在国内外大熊猫养殖单位报道较多,但未成年大熊猫出现假孕现象比较少见。2007年8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一未成年大熊猫出现食欲下降等异常体征,暂定为"假孕"。论文就该大熊猫妊娠变化及处理措施做一报道,以便同行在今后管理工作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1963年北京动物园繁殖成活第一只大熊猫幼仔,23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对一些最基本的数据,还是诸说不一:科技日报援引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人的讲话,23年中我国共繁殖大熊猫60胎,成活27仔;5月底福州大熊猫繁殖讨论会上认为是50余胎,28仔;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上海野生动物园2头亚成体大熊猫(2017年出生)为研究对象,从动物丰容、行为训练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要点,并从生长情况、采食情况和排黏情况3方面介绍了2头亚成体大熊猫(24~42月龄)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大熊猫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珍贵动物。它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甘肃、陕西南部2000—3000米的高山竹林中。主食竹子,笋。上海动物园二十余年来饲养大熊猫10余头。期间,为养好珍稀大熊猫,通过兽舍改造,饲料变更和改进管理,减少大熊猫发病,已繁殖9胎次,初步掌握大熊猫人工饲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简讯十二则     
《野生动物》2004,25(5):15-16
7月13日上午10时22分,今年全球首只大熊猫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降临。首次当上妈妈的大熊猫"茜茜"很快以极强的母性把小家伙叼进怀里。 6岁的"茜茜"是在今年3月28日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人工授精使用的精液是香港海洋公园18岁雄性大熊猫"安安"的精液,因此,这只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娟娟"进行病史调查,病理学检查,细菌与真菌学检验等方法,探究大熊猫"娟娟"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该只老龄大熊猫是由于年老体弱、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褥疮及微生物感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2月23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从观音山保护区救护一只患病雄性大熊猫,当时大熊猫难以长距离运动,被毛粗乱,精神状况较差,消瘦。肩膀,后背有多处外伤。右后肢不能完全着地,跛行。综合临床症状,初诊为长期营养不良,或因为领地争斗失败,伴有外伤感染,腹水。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终因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本例野外秦岭大熊猫救护从患病大熊猫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以后野外救护大熊猫提供了救护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周世强  刘巅 《野生动物》2013,34(2):106-110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模拟自然环境等措施有利于大熊猫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大熊猫的行为学研究、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只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围产期尿中雌二醇、孕酮生殖激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发情期雌二醇值达到峰值后的24 h内对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受孕成功的几率较大,雌二醇变化规律与发情行为的变化规律存在一致性;产前孕酮值在峰值后开始出现急剧下降,当孕酮值下降至谷底当日或次日分娩...  相似文献   

17.
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的1只7号大熊猫突然发生大量鼻出血,于2000年7月11日死亡。尸体经病理解剖研究,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及胃大出血等。本文对死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对如何减少大熊猫疾病的误诊、误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及观赏价值;其人工饲养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几个大的饲养单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和一流的医疗设备,率先开展了超声波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介绍近几年超声检查技术在大熊猫研究方面的应用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熊猫肠道益生菌,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无菌采集健康大熊猫新鲜粪便数份,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大熊猫肠道益生菌并进行鉴定。结果从粪便中分离到3株革兰阳性杆菌和2株革兰阳性球菌,经生物学特性、生化试验鉴定,3株革兰阳性杆菌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凝结芽胞杆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用5株分离菌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0.2mL或灌胃0.5mL,家兔先腹腔注射2mL再灌胃5mL,隔离饲养72h,小鼠和家兔均未发病,表明分离菌均为益生菌,可用于大熊猫益生菌制剂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