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VICH兽药靶动物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VICH兽药靶动物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详尽地介绍了靶动物安全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实验方法和测定的变量,从2009年7月起在VICH地区实施。该指导原则是国际统一标准,按此指导原则所做的研究在VICH地区可得到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2.
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兽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为科学规范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保障兽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在已发布实施的《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参考相关最新技术指导原则,结合国内兽药研究现状,修订发布了《兽用化学药品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本文针对该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试验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加强研发单位或相关临床试验机构对此指导原则的理解,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药动学试验法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广泛使用的生物等效度试验法。运用药动学法开展生物等效度研究,所用药品、动物、分析方法、等效性参数及评判标准、试验设计和操作、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都必须规范,符合等效性研究要求,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文件精神,对上述各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希冀对我国开展生物等效度研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兽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VICH)指导原则转化是补充我国兽药技术指导原则的一种途径。对VICH GL43在我国兽药注册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并与我国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技术要点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一般靶动物安全试验和其他情形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在动物选择、研究设计、给药方案、实验参数等方面的考虑和要求,并评估其适用性,为兽药研发和技术评审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兽药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VICH)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兽药注册技术要求与VICH指南的差异,并从两者兽药注册规则的角度,研究我国加入VICH的可行性及利弊问题,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VICH的历史、组织构成、作用等基本情况,指导原则制定情况及制定步骤,并提出了我国参与VICH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宠物用抗肿瘤药正在成为研发热点,美国FDA于2009年发布了伴侣动物用抗肿瘤药指导原则,EMA发布了犬猫用抗肿瘤药指导原则并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实施。本文采用EMA的框架维度对两个指导原则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兽药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Veterina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VICH)Guidance Documents]翻译入手,重点介绍了《兽药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标题与段落处理方式,归纳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兽药专业用语、缩略语的翻译经验,以期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VICH、促进我国兽药走向国际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肿瘤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老年伴侣动物最为常见的疾病,而目前国内并无伴侣动物专用的抗肿瘤药。细胞毒类抗肿瘤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有许多兽药企业致力于此类抗肿瘤药的研发。本文以EMA和FDA发布的伴侣动物抗肿瘤药指导原则为依据,结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对比分析,对伴侣动物使用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试验设计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伴侣动物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临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兽用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解决了兽用药物在动物体内半衰期短、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以及药物溶解性特定要求等问题,可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物剂型。兽药新型递药系统已在兽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并成为兽药研发的新方向之一。本文就目前主要递药系统(如缓控释递药系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生物粘附给药系统、植入控释给药系统以及自乳化给药系统等)在兽药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和探讨了新型递药系统在兽医领域应用瓶颈、现有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递药系统在兽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判断依据。随着人药BCS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BCS引入到兽药领域,以指导兽用仿制药的开发和管理。针对BCS分类标准和概念、BCS在人药研发和管理中的应用、兽药BCS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兽药BCS分类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新兽药的开发和老药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简述了两均数等价性检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了进行两均数等价性检验和两百分率等价性检验时,估计样本容量的公式。应用本文公式估计的样本容量进行等价性试验,可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使试验的总费用最低.文中还讨论了等价界值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many 10% enrofloxacin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for water medication of chicken are being employed. To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this agent, the original trademark and similar preparations must be bioequivalent. To assess whether or not bioequivalence exists among the pioneer vs. three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of enrofloxacin, a controlled pharmacokinetic study was conducted.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maximal plasma concentration (Cpeak), time to Cpeak, bioavailability (expressed as th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vs. time curve), elimination half-life, and the shapes of the respective time-serum concentrations of enrofloxacin profi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ree similar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had lower Cpeak values than the reference formulation, being 39.62 to 67.77% of the corresponding Cpeak reference. Additionally, bioavailability of enrofloxacin in the pioneer product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P < 0.05). Based up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all preparations were formulated as water-soluble products, bioequivalence studies are mandatory for the analogue formulations to ensure product comparability. Lack of product bioequivalence c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limit the useful life span of the product.  相似文献   

17.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 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 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 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 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 影响分析的选择性, 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 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 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 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 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 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 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